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现状_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现状怎
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现状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话题,它涉及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我将尽力为您解答相关问题。
1.华晨能否绝境重生?
2.从中国最牛车企之一到破产重整,华晨汽车的起起伏伏伏伏伏伏
3.深度 | 华晨债务风波再起
4.华晨汽车破产重整后,原董事长突然被查,这背后有什么故事?
华晨能否绝境重生?
2018年10月11日,华晨和宝马共同宣布:华晨将向宝马转让合资公司25%的股份。交割后宝马持有华晨宝马75%的股份,而华晨则持有25%的股份,交割将于2022年完成。此次股权交易,成为中国政府放开汽车股比限制后的首例。
股权交易的靴子落地后,华晨汽车便陷入了沉寂,在接下来的一年半里,除了董事长祁玉民正式退休的消息在汽车圈引得一时热议外,鲜有波澜。
近日,随着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发行的多支债券频频异动以及华晨控股旗下子公司沈阳华晨专用车有限公司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坊间有关华晨汽车的经营状况的质疑随之多了起来。
没了宝马,华晨还能撑多久?
有宝马,华晨躺赢
2003年,宝马集团与华晨汽车联手成立了中国的华晨宝马合资公司,将自己的宝马3系豪华轿车带到了中国,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华晨宝马的出现让宝马迅速的拓展着中国市场的份额,也让华晨不再是人们印象中只能造金杯的商用车品牌。
有德国宝马这个“金字招牌”,华晨可以说是一路躺赢。
翻阅财报,可以看到近五年华晨中国的收益情况:2015年收益48.63亿元、2016年收益51.25亿元、2017年收益53.05亿元、2018年收益43.77亿元,即使是国内汽车市场形势不好的2019年,华晨中国营收虽同比下滑11.77%降至38.62亿元,但净利润却能达到67.62亿元,实现了16.18%的同比增长。
华晨中国亮眼的财报很大部分功劳要归功于华晨宝马的出色表现。数据显示,2019年华晨宝马销量为54.59万辆,同比增长17.1%,净利润为76.26亿元,同比增长22.1%。在具体车型销量方面,宝马X3年累计销量12.16万辆,同比增长高达216.6%,宝马5系累计销量16.35万辆,同比增长12.0%。
没宝马,华晨陷入泥泞
华晨中国的2019年财报纵然好看,但如果将华晨宝马的扣除出去就会发现其它板块都处在一个拖后腿的状态,轻型客车、MPV以及汽车零部件销量的不尽如人意,使2019年净利润亏损达到10.64亿元。
纵观近些年华晨汽车自主品牌的市场表现,大体呈现出抛物线的轨迹。2013年是它的顶峰时期,当年销量超过了20万辆。2014年和2015年处在一个波动期,也是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后华晨汽车自主品牌的销量基本就处于逐年递减的状态,到了2019年年度销量已经不足5万辆,不难看出华晨宝马对于整个华晨汽车的整个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今年第一季度,华晨中国股价继续下跌,下滑6.07%,报收6.22港元/股,总市值313.82亿元。不难看出即便利润收入表现良好也并不能改变股价下跌的事实,并且这更能体现宝马对于华晨来说的不可替代性。华晨宝马目前拥有两座世界级的整车工厂和一座动力总成工厂,是宝马集团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但是由于股权变更的发生,华晨宝马在2022年后或将沦为“代工厂”。
华晨是如何走到如今这一步的?
手握王牌的华晨为何会沦落到如今的惨淡境界呢?深究原因会发现,是华晨自己没把这副好牌打得漂亮。现如今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水深火热,自主与合资,国产与进口,民营与国企,各方力量都此消彼长,对于华晨汽车来说,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实现与宝马的合作之后,华晨凭借这个实力雄厚的靠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后便慢慢舍弃了对于自主研发的部分。
长此以往,华晨汽车的自身研发能力不断被忽视和弱化,华晨汽车原董事长祁玉民在接受采访时曾形容过自己心目中的好产品,是保时捷调校的底盘,意大利搞的内饰,宝马合作的发动机,三大资源的整合。靠着“好车理念”造车的逻辑华晨确实也有过高光时刻,但是没有自主研发能力,产品可靠性欠佳,这些高光时刻都无法长久,带来的结果也只能是华晨的自主品牌慢慢被市场边缘化。
沦落的源头还是在于,在尝到通过宝马带来的甜头之后,华晨把整个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带来利润最多的宝马身上,可是不实现自身强大,自主品牌的未来堪忧,更别提能留住宝马这棵“摇钱树”了。随着去年掌舵华晨13年的前董事长祁玉民宣布退休,如今华晨就变得更加“低调”甚至被大众慢慢遗忘。
华晨汽车能否绝处逢生?
负重前行的华晨虽脚步缓慢,可仍然在向前努力,在阎秉哲刚接任华晨汽车董事长时,仍主张通过合作来实现共赢,他表示“我们共同把合资企业这个蛋糕做大,使中方股份分红收益不会因股权的变化减少,我们相信这是一个共赢的范例。”
纵使合作共赢能带来转机,但是想要翻盘就要找到要害所在,要明确的一点是股比调整并不是拉跨华晨的致命一击,华晨目前翻身仗难打的局面是自身原因造成的。
宝马与华晨联手之时曾给华晨提供过很多支持,但是华晨并没能把优势放大并利用在自身的品牌发展之中,一方面技术积累薄弱另一方面产品结构跟不上市场变化。
其实对于华晨来说,哪怕没有失去“宝马”这个强大的靠山,华晨也该“放手”,过于依赖外界力量只会让自己迷失,未来努力的方向也不能缺失对于自主品牌和自身发展的把控。
实践中微弱的进展也让华晨意识到问题所在,阎秉哲对华晨未来的发展做了新规划,首先在目前华晨的短板自主品牌领域入手,确定了自主品牌“造好经济适用车”这一发展定位,围绕汽车制造业和汽车出行优化整体布局。其次是强化经营管理,改善运行质量,推动产融合作,同时积极规划细分市场和开拓国外市场,打造网络营销合作新模式。同时他也意识到技术创新对于品牌来说的重要性,朝着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方向努力,丰富产品线的同时加速对于传统产品的技术升级以适应现在快节奏的市场变化。
基于对市场和品牌现状的认知,在弥补原有不足之处的同时,华晨也在思考如何保持现有优势甚至继续发扬在合资方向的优势,现如今资源整合能帮助企业更快实现发展目标,所以阎秉哲表示华晨要坚持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并重,顺应发展趋势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与在宝马之间展开多领域的深度合作,与雷诺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与市场营销等方面取得进一步联手,不仅仅局限于行业内的合作,与中汽研、三菱、京东等跨界合作也在有序推进,共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生态圈。
由于市场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需要和不时之需,借鉴今年疫情期间商用车改特种车的案例,未来应该进一步整合资源,乘用车板块和商用车板块的整合调整,对于零部件板块进一步优化升级,把出行业务做好,才能在未来市场发展中临危不乱,处变不惊。
虽然如今的市场留给华晨翻身的时间和机会都不多了,一方面要努力升级自身研发技术与产品,另一方面要利用原有优势进一步扩大业内和跨界的合作,能否创造奇迹的关键还是掌握在华晨自己手中的。
对此贾新光先生表示,华晨必须利用还剩两年的“窗口期”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把自主品牌变成硬实力的一部分,不然华晨汽车就真的危险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从中国最牛车企之一到破产重整,华晨汽车的起起伏伏伏伏伏伏
2019年12月31日23:59:59,当我们即将跨年的时候,回想2019年汽车行业的各种报道中,总少不了“寒冬”这个词。或许不少人,都在跨年的那一刻期望2020年能够有新的契机,总不至于比2019年还糟吧。但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疫情,打乱了所有汽车厂商的布局。抗疫、停产、复工、大促……成了2020年汽车行业的缩影。在这场行业大动荡中,总有厂商/品牌被市场所淘汰,或已关停,或已倒闭,或已跑路……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2020年那些出局或者即将出局的汽车品牌。
先从传统品牌说起
众泰汽车
作为曾拥有亿万皮尺部网络“自来水”的众泰,现今已经一只脚踏入了出局的行列。
2017年-2019年,众泰汽车3年巨额亏损111亿元,到了2020年更是相继遭遇员工集体讨薪、经销商维权、债权人起诉等诸多麻烦。截至目前,众泰汽车旗下众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杭州杰能动力有限公司、杭州益维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和浙江众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已经被裁定破产清算;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也已被裁定破产重整。而在12月14日晚,众泰汽车发布公告,其母公司铁牛集团也即将重整。
在没有核心技术、资本优势、品牌优势的情况下,曾经依靠“皮尺部”登上过年售30万台巅峰的众泰汽车,现今其公司主要业务已经处于停产状态,募投项目处于暂定状态,众泰研究院无限期放假,可以说已经逐步走向了深渊。致内忧外患的众泰,保时泰已经离我们远去,或许以后也没机会见到兰博基泰了!
一汽夏利
12月15日,*ST夏利(000927)发布公告,公司拟将名称由“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将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证券简称变更为“中国铁物”,英文简称由“TFC”变更为“CRM”,公司证券代码“000927”保持不变。12月16日,开盘股价上涨5%。
如果不联系“前后文”的话,这貌似不是什么坏消息。但其实,这代表着征战汽车市场34年的一汽夏利,正式告别整车行业。
1999年在深交所上市的夏利,是中国最早上市的车企之一,1984-2012年的辉煌,再到2013-2020年累计亏损过百亿。
就在今年的9月17日,*ST夏利连发15条公告,其中在《重大资产出售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中明确了一汽夏利重组方案:一汽股份持有一汽夏利的股份,将无偿划转给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如果通过,则表明一汽夏利将投向轨道交通产业,正式告别整车产销业务。
时间来到10月10日,中国证监会正式作出证监许可,核准*ST夏利的重大资产出售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之重大资产重组事宜。
至此,再见,一汽夏利。
力帆汽车
同样是申请破产重组,力帆的结局貌似比众泰好上那么一些。
11月9日,力帆股份发布《*ST力帆管理人关于重整计划(草案)之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的公告》,吉利正式入股力帆,也为力帆汽车的重整画上了句号。
时间回溯今年的6月份,力帆因为无力偿还56.3万元的贷款,被债权人告上法庭要求法院对其进行破产重组。谁能想到,这成为了压倒这家曾造就重庆首富的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到了8月7日,力帆就发布公告,内容大概就是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因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等等,主动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了进行破产重整。8月25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告,8月28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对控股股东力帆控股及其参股公司力帆财务等11家公司进行实质合并重整。
债务沉重、新能源“骗补”被罚,力帆早已经处于非常正常运营状态。截止2020年6月30日,力帆的公司资产总额为169.62亿元,负债总额高达167.71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8.87%。
吉利接手力帆之后,力帆仅保留了摩托板块,而其整车业务工厂,已经转变为吉利枫叶品牌的新能源车型生产基地,从此力帆品牌彻底退出整车市场。
退市风险、法院裁定重整,曾造就了重庆首富的力帆,终究是英雄迟暮
华晨汽车
11月20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重整申请,华晨集团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华晨集团表示,重整只涉及集团本部自主品牌板块,不涉及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及与宝马、雷诺等合资公司。
长期的经营不善、自主品牌身陷亏损泥沼,截止今年上半年,华晨集团的总负债已达到1328.84亿元。法院裁定,失去融资能力的华晨集团存在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情形,具备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破产原因。
另外,宝马也将在2022年以36亿欧元的价格,再拿下华晨宝马合资公司25%,届时宝马将控股华晨宝马75%的股份。华晨金杯、华晨中华,曾经的辉煌已不再。从赴美上市,再到背靠宝马这颗大树,却落到如此地步,个中原由不禁让人唏嘘。
猎豹汽车
长丰猎豹,一家拥有70年历史,军工背景的车企,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客观方面汽车行业大环境不景气,加上猎豹自身的研发能力不足,降薪、减产、裁员再到危机频现,网上猎豹车主的投诉越来越多,经销商退网、车主找不到服务站、维保配件得不到及时配送等情况。
2019年10月9月,一份名为“关于平安银行对存量客户设计部分车企产业链情况开展风险排查的通知”在网上流传。该通知显示,猎豹汽车、众泰汽车、华泰汽车和力帆汽车四家车企年底将进入破产程序,预计涉及上下游汽配供应商产业链合计约500亿元坏账,要求各经营团队对存量客户是否涉及上述车企上下游产业链情况进行风险排查。
虽然四家纷纷指责该为“假消息”,但站在2020年的视角回顾该事件,部分预言已经成真。而猎豹汽车,到了2020年也实际进入停摆状态。
今年4月27日,吉利控股与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沙市人民政府在长沙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托管湖南省省属国有企业长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湖南猎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工厂,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的生产和销售。猎豹正式进入“被托管”状态。
东风裕隆纳智捷
提到纳智捷,想用一句话来形容它“哥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上都是哥的段子。”2010年才进入大陆市场的裕隆集团,虽然赶了个晚集,但最初也是雄心勃勃。
2015年,纳智捷品牌的销量达到6万辆的顶峰,“大而全”的纳智捷大7,凭借着周杰伦代言,攻城略地。但从2016年开始,就逐步走向了下坡路,及至2019年,东风裕隆全年销量仅为1947辆。没有过硬的核心技术和制造水平,产品定位却向德系一线品牌看齐。最终落得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结局。
11月13日,经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决,东风裕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裕隆销售公司”)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虽然东风汽车相关人士披露,此次破产清算的是东风裕隆销售公司,目前纳智捷还没有要退出大陆市场,东风裕隆拥有制造基地、生产资质、土地等诸多资产,目前并没有破产计划。但2020年前九个月的销量仅有77台,纳智捷已经走向了末路,离退出大陆市场或许只是时间的问题。
这里送大家一份纳智捷的段子,仅供一笑。
再来说说造车新势力们:
拜腾汽车
6月29日,央视财经频道一则“烧光84亿元造不出量产车,拜腾被曝欠薪”的报道,让拜腾汽车的窘迫状况搬到了台前。
随后拜腾汽车也发布公告,自7月1日起暂停中国区业务,全体员工待岗,选择主动离职可在7月10日前结清欠薪。自2017年成立以来,4轮融资共约84亿元,拜腾汽车最终资金耗尽陷入停摆。
到了9月9日,拜腾汽车又让关注它的人看到了一丝希望。拜腾“借壳”南京盛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重启,注册资本15亿元,由段连祥、成都蓉璞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南京兴智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一汽股权投资(天津)有限公司、厦门道合智联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5个股东出资成立,继续“即将量产”的M-Byte项目。
但11月23日,风雨飘摇的拜腾再遭重击,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将拜腾汽车关联公司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332540元。另外,该公司目前被执行人信息共计3条,被执行总金额达221.63万元。这条信息,无疑让拜腾汽车重组复兴的希望变得更加渺茫。
2020年马上就要过去,拜腾还会有希望重生吗?
2019年9月,博郡与一汽夏利合资成立天津博郡,其中博郡以现金出资20.34亿元,成为多数股东。然而,合资公司成立后博郡并未履行义务,一汽夏利方面表示,截止2020年1月12日,博郡仅向合资公司支付1400万元,剩余注资并未到账。博郡和CEO黄希鸣,算不算“戏耍”了一汽夏利?
其实在2019年年底,博郡汽车就被曝欠薪,员工们各处哭诉讨薪。2020年6年,博郡“暴雷”,人在美国的黄希鸣承认博郡经营出现问题,博郡倒在了即将量产的前夕。后续,天津博郡宣布自2020年8月1日-10月31日停产停业,“歇业”期满后将进入“解散清算”状态。
至此,成立才一年的天津博郡已经基本宣告死亡。
赛麟汽车
今年6月23日,江苏法院一纸公文,查封赛麟汽车有限公司。
在此之前,其员工实名举报董事长王晓麟虚假技术出资,以及涉嫌贪污巨额国资的事实,骗了国家66个亿。王晓麟还倒打一耙声称该员工诬告,导致公司经营困难。但现在王博士人在美国,赛麟也被江苏法院查封,好一出空手套白狼的戏码。
前途汽车
相比较之下,前途汽车还是有量产车的,但是K50的70万元级别售价,过于蜜汁自信,以至于上市两年的实际交付量还不足200台。
烧钱到了尽头,车又卖不出去,资方市场对其失去信心之后,长期处于亏损的前途汽车终于撑不下去了。2019年3月长城华冠主动在“新三板”摘牌退市,只是一个开端。同年6月,长城华冠及前途汽车开始传出因资金短缺,先后数月拖欠员工工资的问题,被拖欠工资的员工们通过各种渠道讨薪。
2020年,长城华冠已先后被北京顺义法院、苏州虎丘法院以及上海长宁法院列为被执行人,其董事长陆群被法院列入失信人名单,限制其高消费行为。截止目前,公司被执行标的已近5000万元。
巨额亏损,无车可卖,门店关闭,人去楼空,前途汽车已经没了“前途”。
写在最后
上面这些品牌只是2020年汽车行业动荡的缩影,除此之外,还有诸如绿驰新能源被国资收编、华泰汽车所持股份被司法冻结、雷诺转让东风雷诺50%股份、长安出售长安PSA股份、英菲尼迪自降定位“日产PLUS”等事件,新势力车企方面,零跑汽车、云度汽车、爱驰汽车、广汽蔚来、电咖汽车等,销量依旧低迷。
2020年的汽车行业,真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与上面这些厂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主品牌里吉利、长安、长安的高歌猛进。今年,长城除了在车型命名上搞的一些列营销之外,其内部代号为"SL"的全新高端新能源品牌也正在酝酿中;而长安也联合了华为、宁德时代打造全新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
新势力品牌里,国产特斯拉产能拉满,其他能够活下来的国产品牌虽然日子依然艰难,但是已经逐步开始良性运营,像蔚来、理想、小鹏,目前都是销量攀升股价飙升,那些去年年底抄底蔚来的人,现在估计都开上法拉利了吧。
总而言之,从整个行业来看,市场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未来三年,弱势品牌或还会有大批出局。
以上就是汽车小小值2020年年终盘点的第二期,接下来我们还会推出更多的盘点内容,还请大家多多关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深度 | 华晨债务风波再起
从中国最牛车企之一到破产重整,华晨汽车经历了什么?-1-
华晨的故事,要从金杯说起。
1958年10月,沈阳市政府投资180万元,建立了沈阳市汽车制造厂,后更名为沈阳汽车制造厂,并将地方国营第二机械厂、汽车装配厂、公私合营民生车辆配件厂等并入。当时,它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军用改装车。
同年12月,沈阳汽车制造厂参照苏联TA351型汽车,试制出3辆巨龙牌2.5吨轻型载货汽车。到1962年停产,共试制和生产534辆。
通过巨龙牌汽车,沈汽的队伍得到了锻炼,形成了前/后桥、变速箱和发动机的制造能力。
1966年3月,沈汽试制出9辆CA131型3吨轻型载货汽车,不过并没有量产。
1970年,同处沈阳的辽宁汽车修配厂,采用往复式发动机生产了503辆巨龙牌SY130型汽车。后来,沈汽在巨龙SY130基础上,推出辽宁二号汽车。辽宁汽车修配厂则转型为汽车齿轮专业生产厂,更名为沈阳汽车齿轮厂。
1971年,辽宁二号量产,第二年生产1150辆。
两年后,按照辽宁省机械工业局统一规划,沈汽根据BJ130图纸,在1974年3月试制出3辆样车,后来改进为SY132型轻型载货汽车,1975年6月投产,当年生产320辆。也是在那一年,沈阳汽车制造厂成为全国轻型载货汽车定点生产厂家之一。
后来,沈汽先后开发出包括SY132A、SY132D双排座客货两用车等在内的变型产品,还试制了SY133型轻型载货汽车。
1981年12月,SY132C和SY132D开始使用金杯牌商标。这可以看做金杯汽车的开端。
两年后,这两款车获得了国家经委优秀新产品飞龙奖。同时,在1985年5月中汽公司组织的130轻型载货汽车主要生产厂家,2.5万公里可靠性试验中,沈汽还获得了第一名。
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同处沈阳的沈阳轿车制造厂也开始使用金杯商标,生产SY622型轻型客车。
再后来,沈汽采用三菱FCA驾驶室技术和五十铃N系列底盘技术进行改型设计,推出了金杯SY1041系列载货汽车。
80年代末,沈汽的主导产品,除了SY1040、SY1041外,还有SY1031SAH轻型货车,SY6480、SY6474轻型客车、SY5040系列专用车等。
1987年,以沈阳汽车制造厂、沈阳轿车制造厂等为主体,沈阳农机汽车工业局将所属几十家企业整合,与建设银行沈阳分行信托投资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由赵希友担任董事长。
当时的金杯汽车,人员涣散、设备老旧,面临诸多难题。为了筹措资金、走出困境,1988年底,赵希友想到了通过发行股票进行融资。金杯,也成为当时东三省第一家被允许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企业。
不过经过一年多的运作,金杯只卖出了一半股票,还有一半砸在手里。
而在发行股票的同时,1989年,金杯以CKD全散件组装形式引进第四代丰田海狮轻型客车,获得了市场认可。不过受日本经济泡沫影响,金杯卖车赚钱的速度根本赶不上日元涨幅,回笼的资金也买不起新散件。
金杯汽车陷入新的困局。
-2-
此时,“拯救者”仰融出现了。
有意思的是,这样一位风云人物,履历却一直是个谜。
仰融自称是安徽徽州人,西南财经大学毕业,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在越南打过仗,1988年受过致命伤,但却奇迹般活了下来。
但据媒体报道,仰融其实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市北国镇,原名仰勇,兄弟4人。初中毕业后做过厨师,后来承包经营小商店,再后来供职于江阴市外贸公司。1989年赴上海炒股,凭借敏锐的资本嗅觉和精干的操作能力获得金融教育家许文通的赏识。
上世纪90年代初,仰融在香港成立了华博财务公司。其初始出资方,是许文通担任董事长的海南华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据了解,华博财务的主要业务是资金拆借、债券和股票买卖。据说,仰融的第一桶金就是在这时积累的。
当时,由于体制和机制问题,不少国企面临生存危机。在许文通看来,仅靠管理松绑和财政输血很难盘活这些企业,最应该倚重的应该是资本市场。仰融深以为然。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仰融开始和赵希友接触,并买下了金杯剩余的几乎所有股票。
仰融的注资,暂时化解了金杯的危机。
这只是仰融的第一步。
1991年,由海南华银国际信托出资,华博财务、华银信托与金杯汽车合资组建了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成为金杯海狮等轻型客车产品的生产经营主体,其中金杯汽车持股60%、华博25%、华银15%。一年后华银将所持股份转给华博,仰融由此获得了沈阳金杯客车40%的股权。
于此同时,仰融也开始了在资本市场的运作。
1992年5月,为了在海外上市,仰融旗下的华博财务与央行教育司、中国金融学院、华银信托共同发起组建了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基金会注册资金210万元,其中仰融出资200万元,央行教育司拨款10万元。
6月,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在百慕大设立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华博所持沈阳金杯客车40%股份,被全部注入这家为上市而成立的壳公司。
两个月后,仰融以“股份只有40%,不符合在美独立上市条件”为由进行了换股,将华晨对沈阳金杯客车的股比扩充到51%,成为控股股东。
1992年7月,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10月,华晨中国在纽交所上市,成为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中国企业。
-3-
1993年11月,沈阳市市长武迪生在以色列坠机遇难;一个月后,金杯汽车董事长赵希友因病退休。这两个关键人物的离开,使得金杯之前建立的平衡被打破,从地方政府调任的新领导开始了对金杯客车控制权的争夺,不过并没有成功。
为了制衡仰融,1995年,金杯汽车甚至将51%股份以1.15元的象征性价格转给了一汽集团,使其成为金杯汽车控股股东,公司名称也变更为一汽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不过,一汽依旧没能真正插手金杯客车的业务。
而在仰融的领导下,沈阳金杯客车快速成长,1997年成为国内轻型客车市场的老大,年销售额以50%的速度增长,销量则从1995年的9150辆激增至2000年的6万辆。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开始鼓励私人购买汽车。看到商机的人们,纷纷涌入汽车制造业。仰融也把目光瞄向了家庭轿车这一新兴市场。
不过在轿车制造领域,金杯没有任何经验。
仰融采用双轨并行的战略,一方面寻求海外合作,一方面搞自主研发。
在对外合作方面,华晨先后与多家国际汽车公司展开合作。
一、与美国通用汽车合资创办金杯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生产S-10皮卡、开拓者SUV等车型;
二、与宝马汽车达成合作意向,合资生产宝马3系和5系轿车;
三、接手三江雷诺,获得55%股权,计划引进雷诺家用经济型轿车“甘果”;
四、收购沈阳航天三菱,与三菱合作生产轿车发动机;
五、与丰田合作,开发经济型轿车;
六、与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福尔德共同开发491Q-ME汽油发动机;
七、与英国伦敦出租车公司合作,在中国市场独家生产和销售奥斯汀出租车TX1。
此外,华晨还斥资3000万元,与河北田野合资成立了河北中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持股60%。
自主研发方面,仰融请到了已登峰造极的乔治·亚罗主持车辆设计,并请国际权威机构英国MIRA公司进行整车性能验证,其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工艺设备、零部件等也都来自于全球知名厂商。
在这样的大投入下,2000年12月,第一代中华轿车正式下线,成为当时唯一有能力挑战合资中高级轿车的自主品牌车型。
当时,仰融举着一幅“中华第一车”书法作品,兴奋的宣布了自己的梦想:“到2006年,中国汽车业滩头阵地上唯一敢向外国企业叫板的,是我华晨。”
一个月后,沈阳市政府授予仰融“荣誉市民”称号。在那个仪式上,仰融公布了华晨在2000年的业绩:销售收入近70亿元,税后利润18亿元,仅次于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成为中国车市第三极。
-4-
在中华轿车下线后不久,仰融发现三菱发动机动力不足,与中华轿车并不匹配。在三菱拒绝技术更新后,由宝马牵线搭桥,仰融开始与英国罗孚汽车接触,商谈发动机合作项目。
不久后,仰融与罗孚的谈判从发动机合作上升至全面合资。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成立合资公司,中方以土地、厂房等投入,占股51%;罗孚以产品、技术和设备投入,持股49%。合资后,罗孚所有产品都将搬到中国生产,其中出口欧洲的产品使用罗孚品牌,在中国和亚太地区则采用中华品牌。此外,中方将借给罗孚1.9亿英镑现金,用于裁员、工厂搬迁和新车研发。
这样的合作模式至今仍让业界向往。
不过,仰融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决定将罗孚项目放到浙江省宁波市。这对于刚刚经历了“慕马”案的沈阳来说,是一种背叛。
同时,华晨的所有权也一直扑朔迷离,含混不清。为此,仰融设计了一套异常复杂的“资本迷宫”,筹划了一个产权清晰的“新华晨”。
不过,事情却并没有向仰融推演的方向发展,与沈阳的产权谈判最终破裂。
2002年3月,华晨及其派生的所有公司被一次性划转给辽宁省ZF。
6月,仰融被华晨汽车董事会解除职务;10月,仰融被批捕,不过此时的仰融早已逃至海外。
仰融案,也成为“投资不过山海关”的真实案例。
此后,经过多重股权变更,华晨汽车集团成为辽宁省国有独资公司。华晨汽车集团也迅速、全面回归辽宁省。
宁波罗孚项目、湖北孝感雷诺项目被强行终止,金杯通用被上海通用整合,与英国出租车公司的合作半途终止。此外,华晨还对零部件供应商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在摒弃辽宁省外的诸多供应商的同时,扶植辽宁省内的零部件厂。
仰融出走后的第一年,华晨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2003年,中华轿车销售2.5万辆,税前利润2000万元。
不过到2004年,情况急转直下,中华轿车销量跌至1.09万辆,经营亏损6亿元;金杯海狮销量下滑18%,丢掉了保持5年之久的轻客销量冠军宝座。
华晨汽车集团陷入混乱。从仰融出走到2005年年底,最高管理层换了4拨。而当媒体记者奔赴沈阳采访时,甚至找不到华晨总部的办公地点,因为相关部门都不清楚华晨汽车究竟该归属于哪个部门。
-5-
2005年年末,华晨3年来的累计亏损达到32亿元,工厂几近停产。
与糟糕的财务状况对应的,是复杂的业务和人事关系。民营转国有产生的复杂产权关系,短时间内领导层多次变动产生的复杂派系关系,以及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使得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举步维艰。
在这样的状况下,祁玉民接手华晨。
此前,祁玉民曾任大连市副市长,再之前担任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有着20余年的企业管理经验和ZF工作经验。
面对华晨的重症,祁玉民下了一剂猛药。
先是推动上游。上任十几天后,祁玉民南下广州?,约见广发银行老总,顺利拿到3亿元贷款,此后又从多家银行借了7亿元。用这些钱,华晨还上了零部件供应商欠款,发放了被拖欠的员工工资。
紧接着,祁玉民发动了价格战。
对滞销的中华尊驰轿车展开“跳水式”大降价,13万元版本降到11万元,17万元的降到13万元。同时,祁玉民火速推出第二款轿车中华骏捷,定价在10万元以下。
在合资板块,祁玉民对华晨宝马大放权,将财务、销售等都给了宝马。
这些举措,使华晨在短期内实现了自主与合资板块的双增长。2007年,华晨汽车集团整车销售突破30万辆,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一举扭亏为盈。
那一年,祁玉民的威望达到顶峰。也是在那一年,华晨中国从纽交所退市。
但这样的操作,也为华晨的长远发展埋下了祸根。
祁玉民执掌下的华晨,轻自主研发,重技术整合,他更希望利用外资车企的成熟技术研发新车,而非建立自己的正向研发体系。
祁玉民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梦想有一个产品,它的底盘是保时捷调校的;它的造型、内外饰是意大利搞的;它的发动机是和宝马合作的。三大资源一整合,是不是一个好车就出来了?”
这样的思路,使华晨汽车在其他中国车企努力创建正向研发体系的时刻,荒废了时光,也在日后的激烈竞争中逐渐败下阵来。
-6-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华晨中华和金杯的市场份额在2013年开始持续萎缩。而作为华晨的利润奶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华晨都在靠华晨宝马输血。
2015年到2019年,华晨宝马贡献的净利润分别为38.2亿、39.9亿、52.3亿、62.4亿和76.2亿元。而如果扣除华晨宝马的净利润,华晨其实是亏损的:2016年亏损3.16亿,2017年亏损8.62亿,2018年亏损4.24亿。
自主板块的窘境,可见一斑。
这样的输血显然不是长久之计。2018年10月,宝马发布声明称,宝马集团计划用36亿欧元收购华晨宝马合资公司25%股份,交易将在2022年完成。这意味着,到2022年,华晨集团在华晨宝马的股比将降至25%。届时,华晨集团的利润势必大幅下滑。
华晨的自主板块也在自救。2017年,华晨金杯将49%的股权及债务,以1元钱的价格转给了法国雷诺,成立华晨雷诺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在技术、产品、资金方面获得了输血。
但华晨集团却陷入了财务危机。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华晨累计负债高达1226.75亿元。
2020年4月到5月,华晨先后13次成为被执行人;
上半年,华晨中华累计销量只有3186辆;8月,华晨中华职工开始放假轮休;
10月,华晨汽车集团因10亿元私募债券到期后未能兑付,发生实质性违约;此前,华晨发行的多期债券已大幅下跌。
11月16日,华晨集团发布公告确认,目前,华晨集团已构成债务违约65亿元,逾期利息1.44亿元。因资金紧张,续作授信审批未完成,造成无法偿还债务。
11月20日,华晨集团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但据消息显示,目前的破产重整只涉及华晨自主板块,不会波及到合资品牌。
12月4日,华晨汽车集团原董事长祁玉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和调查。
这一消息,颇耐人玩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华晨汽车破产重整后,原董事长突然被查,这背后有什么故事?
债务风波是近年来华晨汽车经营不善的一个反映。文丨杜巧梅
10月26日开盘,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晨集团”)旗下债券继续停牌。
继两个月前因多只债券暴跌被曝出存在财务危机后,10月23日,华晨集团因未能按期兑付其到期私募债券“17华汽05”,再次引发业内关注。
10月22日晚间,有熟悉华晨集团的投资人向智库君爆料称:“华晨集团旗下债券‘17华汽05’发行人没有筹措到足够的资金,要违约了;按照相关规则,华晨旗下所有债券都要停牌。”
据了解,“17华汽05”发行于2017年10月,当前余额10亿元,票息5.3%,期限为3年,应于2020年10月23日到期兑付。
10月23日午间,华晨集团相关人士在回应投资者询问时表示:“该债券今天无法兑付。
10月24日,华晨集团在《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关于公司债券停牌的公告》指出:公司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债券简称:17华汽05)兑付日为2020年10月23日,根据《受托管理协议》以及相关业务规则的要求,公司应于2020年10月21日16:00前将本期债券本金10亿元、利息5300万元以及相应手续费转至中证登上海分公司指定银行账户,截至2020年10月22日17:00,公司尚未向中证登上海分公司转款。
在业内看来,到期债券一旦无法按时兑付,就意味着华晨集团债券发生实质性违约。鉴于此事可能对债券价格产生异常波动的影响,华晨集团目前所有存续的公司债券已自10月23日开市停牌。
目前,华晨集团正与投资者协商兑付事宜。华晨集团也在公告中指出,目前公司仍然在努力筹集资金,但因流动性紧张,资金面临较大困难,能否及时筹集到足额资金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对于华晨来说,就是多米诺骨牌倒了第一块。”23日下午,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告诉智库君。
随着“17华汽05”违约,华晨集团旗下存续的十余只债券存在风险。据不完全统计,除“17华汽05”外,目前华晨集团存续债券共14只,存续规模超160亿元,兑付期主要集中在2022年。其中,“19华汽01”“18华汽03”等都在今年被列入中证评级高隐含违约率名单。
值得关注的是,东方金诚与大公国际先后在今年9月、10月下调华晨集团信用等级。
信用评级被下调10月20日,大公国际在《大公关于将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信用等级下调至A+的公告》中称:2020年9月22日以来,华晨集团及多家子公司新增多项被执行信息,华晨集团新增多项股权冻结事项,面临的法律风险继续上升。
在上述评级报告中,大公国际指出,华晨集团新增列入被执行人记录2条,被执行金额0.05亿元,子公司新增列入被执行人记录5条,被执行金额?0.27亿元,截至2020年10月16日,华晨集团及其子公司被执行金额合计4.32亿元;华晨集团新增司法股权冻结记录2项,金额合计?2.75亿元,截至2020年10月16日,司法冻结股权金额达11.?98亿元,冻结期限均为3年。
而多项有息债务违约也加剧了华晨集团的信用危机。
按照2017年9月29日华晨集团与债权投资计划受托人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署的《太平一一华晨汽车制造产业升级债权投资计划投资合同》约定,华晨集团应于2020年9月21日划拨季度应付利息。截至2020年10月14日,华晨集团仍未将应付季度利息划拨至债权投资计划托管人账户。此外,2020年10月12?日,华晨集团未按时兑付《江苏信托-信保盛158号(华晨汽车)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贷款本息。
大公国际认为,华晨集团及其子公司新增多次被执行人及股权冻结事项,面临的法律风险持续上升;截至2020年10月14日,华晨集团仍未按约定划拨债权投资计划的应付季度利息,且新增一笔信托计划未能按时还本付息;华晨集团短期有息债务占比较高,存在较大的短期偿付压力。
综合来看,华晨集团经营风险进一步上升,偿债能力明显下降。因此,大公决定将华晨集团主体信用等级调整为?A+评级,展望维持负面,“17华汽01”“18华汽债01/18华汽01”和“18华汽债02/18华汽02”信用等级调整为A+。
受违约消息影响,资管机构也下调华晨集团相关债券估值。华泰证券资管称公告称,公司决定自2020年10月23日起对旗下基金所持有的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发行的17华汽01(143017.SH)等债券进行估值调整。
债务难题待解
事实上,早在“17华汽05”兑付之前,华晨集团就已深陷资产遭到冻结、出售股权、员工长期休假的舆论漩涡中。
8月31日,华晨集团发布的《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公司债券半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华晨集团资产总额为1933.25亿元,负债总额1328.44亿元,资产负债率68.72%。
据不完全统计,2020-2021年华晨集团剩余待偿还本息约21.59亿元,2022年华晨汽车债券偿还体量将到达89.9亿元的高峰。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华晨集团合并报表口径已发生多笔银行贷款利息逾期,累计金额为6020万元,但单笔逾期债务金额均未超过?1000?万元。
“公司现金流出现短期困难,需延期支付。目前,公司已与各相关债权人沟通,力争做到稳定预期、稳定支持,通过必要的风险管控措施,最大限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上述银行贷款的利息逾期并未对公司日常经营造成影响,债券市场的到期债务均能按期兑付本金及利息,且不会触发公司已发行的公司债券中的各类特殊条款。”华晨集团指出。
启信宝显示,自8月份以来,华晨集团累计新增17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法院分别为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法院、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其中多笔执行标的金额超过1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偿还债务,今年5月和7月,华晨集团已经先后两次将旗下上市公司华晨中国的6亿股股份(约12%股权)出售给辽宁交通投资集团。
“8月7日,针对华晨债务问题的债委会已经由光大银行和兴业银行2家主席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辽宁省分行等5家副主席行牵头成立,包含了30余家银行。”今年8月,华晨债务危机爆出后,华晨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智库君采访时指出,债委会将协调相关债权方不要抽贷、压贷、断贷,继续给予公司金融财务上面的支持。
针对“17华汽05”无法按时兑付及解决方案等问题,10月23日晚间,智库君致电华晨方面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华晨集团当前资金确实出现暂时困难,所以未能按期兑付到期债券,但集团正在积极努力研究解决办法。”
“‘17华汽05’可能会引起债券违约的连锁反应,华晨破产重组可能性不大,毕竟有华晨宝马支撑,辽宁交通投资集团已经进入,省里估计已有预案。”面对债券市场上对华晨集团争议,曹鹤对智库君表示。
资料显示,华晨集团的控股股东为辽宁省国资委,持股比例为80%,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辽宁省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股20%。
截至2019年末,华晨集团拥有一、二级子公司34家,其中上市公司四家,分别为华晨中国(1114.HK)、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金杯汽车,600609.SH)、上海申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申华控股,600653.SH)和新晨中国动力控股有限公司(新晨动力,1148.HK)。
集团改革能否救主?
事实上,债务风波只是近年来华晨汽车经营不善的一个必然。由于华晨汽车过度依赖合资板块,在中国汽车市场结构性调整的大潮中,自主板块的发展始终羸弱。
一直以来,依靠“利润奶牛”华晨宝马的收益,掩盖了华晨汽车自主业务的亏损。近五年来,华晨宝马给华晨中国贡献的净利润分别为38.23亿元、39.93亿元、52.33亿元、62.45亿元和76.26亿元,利润贡献幅度不断扩大。
华晨中国2019年年报显示,华晨汽车集团全年营收为40.27亿元,税前利润却有62.92亿元,税前利润高于营收的秘密正在于华晨宝马的贡献上。如果没有华晨宝马贡献的76.26亿元,华晨中国在2019年的税前利润亏损为13.34亿元。
因为2022年华晨宝马股比变更,也让资本市场认为华晨汽车未来收益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根据华晨汽车与宝马集团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华晨汽车将在2022年前向宝马集团出售华晨宝马25%的股权,交易价格为人民币290亿元,加上锁箱日至交割日之间的利息后合计转让款接近370亿元。根据这一协议,股比调整完成后宝马集团和华晨汽车分别持有华晨宝马75%和25%股份,华晨宝马不再纳入华晨汽车合并范围。
一旦华晨汽车在华晨宝马的股份降低到25%后,华晨中国从合资公司获取的利润将大幅缩水,公司的经营状况也将因此受到影响,其在资本市场的价值也将被重新评估。
而针对经营危机,华晨集团计划开启改革进程,希望2025年形成整车195万辆的年销量规模。
同时,作为辽宁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单位,华晨集团计划盘活国有资产,向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转型。
而除了向辽宁交投出售股份,华晨集团方面也曾表示将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力轻卡业务。在商用车领域,华晨集团与雷诺集团的合资公司华晨雷诺金杯也在积极寻求转型。
然而,在当前的债务压力下,华晨集团是否还有机会、还有多大的机会完成转型并未可知。
“经过两年负增长,整个中国汽车工业跟前几十年都不太一样了,高增长阶段已经过去了。作为一个规模经济产业,一旦没有增长,那么迎接的就是利润下滑。”?在曹鹤看来,中国汽车工业优胜劣汰加速,没有核心技术和产品的企业根本就没有回天之力。
当然,2022年,华晨宝马股比变更带来的290亿元收益,加上锁箱日至交割日之间的利息后合计转让款接近370亿元,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华晨集团的资金压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听到华晨汽车破产,说实话我感觉挺突然。当前宝马算是比较受大众欢迎,华晨也是卖宝马,只不过他卖的是国产宝马,怎么就把自己给卖破产了呢?1992年,华晨汽车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第一家中国国有企业在境外上市融资公司。华晨旗下有一款车在90年代十分畅销,那就是金杯汽车。2002年10月18日,华晨汽车集团变成了辽宁省政府国有独资公司。2020年11月20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重整申请,标志着这家车企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2020年12月4日,辽宁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称,华晨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祁玉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华晨原董事长祁玉民,2005年12月,祁玉民出任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党组书记。刚上任时,华晨内部积弊已久,复杂产权关系、复杂人事环境、以及大量人才流失,工厂生产和企业经营已将近停滞。为了能让华晨重新运转,一是四处贷款,通过贷款偿还一部分零部件供应商欠款,还有拖欠员工工资。二是开启价格战,为了迅速扭转局面,采取降价促销,华晨自主销量有了明显提升,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华晨汽车从生死线上被拉回。掌舵华晨13年的时间曾将华晨集团从生死边缘拉回。但同时,一味采取价格战而没有消化技术让华晨走入目前艰难境地。
当前市场环境下打价格战虽然是市场主流选择,但是对于华晨汽车有些?饮鸩止渴?味道。作为一个合资企业,没有想到依靠合资技术反哺,自主研发实力,而是迷恋以价换量,最终演变成现在这个破产局面,值得我们其他汽车企业深思。中国汽车以后路怎么走:还会以以市场换技术,或者是依靠技术引进和消化,然后再创新。华晨汽车就充分说明以市场换技术行不通,这样只会让技术和市场皆失。反观吉利汽车,通过引进技术后消化,然后在进行自主创新,最终在市场上拼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今天关于“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现状”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