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锐甲醇汽车_奇瑞甲醇汽车
对于奇锐甲醇汽车的话题,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供相关的资讯和建议。
1.??????????
2.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只看丰田Mirai?别忘这几家中国企业
3.新能源汽车知识介绍
4.甲醇汽油的危害有哪些
5.现在电动汽车优惠后价格多少?值得入手吗?
??????????
汽车股近日突然普遍大涨,多个品牌涨停,这来由明显是因为10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全行业1000余名专家历时一年半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发布。一个路线图,拉动了股市版块,势必拉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这一点应当是毫无质疑的。根据规划,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销量各占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燃料电池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全部为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销量占比达50%以上。充电基础设施方面,到2035年,建成慢充桩端口达1.5亿端以上(含自由桩和公共桩),公共快充端口(含专用车领域)146万端。这个规划定出了硬指标,各大车企的跟进如不及时,便有生死存亡之虞,而以此举措迎头冲上世界汽车前沿的意图也跃然纸上。其实,所以如此规划,即便显得有所冒进,也是有一定产业基础根据的,新势力之外,不少车企在近年也都已经纷纷涉足新能源车尤其电动的开发。放眼汽车产业界,今天国内外没有开始电动车开发的车企,几乎找不出来。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涉及九大重点领域,包括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充电基础设施、汽车轻量化技术、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等。可以看出,此次的技术路线图为我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提供了技术引领,促进电动汽车业提速发展。在汽车新能源大势之下,各大车企都面临着战略升级,如何选择好的时机转型,又该怎么变,变换的节奏,都考验着车企战略决策和技术水平。
我国针对汽车业定出了这个路线图,那么在汽车新能源化趋势下,放眼当今车坛谁已经走在了前列呢?要说而今新能源汽车业绩煌煌者,非丰田汽车莫属,仅仅丰田新能源车销量而今已经达到20000余万辆,这个数据就居世界之首。而作为汽车业另一巨头的大众,也早在2009年发布了三步走的节能环保战略和产品规划,在三年前又宣布了针对中国车市的新能源汽车战略计划,至2025年,大众汽车将推出涵盖进口及国产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在内,共计超过20款全新车型。到2030年,大众集团在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方面的直接投资将超过200亿欧元,可谓财大气粗,为开发新能源车算是在拼了。传统车企之外,纯电动车翘楚特斯拉更不用说,上海工厂新近追加投资,全车型在中国实现本土化生产后价格下行,对所有新能源车开发商均造成不小压力。汽车巨头来势凶猛,国内自主品牌、合资品牌纷纷加紧跟进外,我国新能源新势力品牌正渐渐崛起。赶早不如赶巧,后来者还会居上,在走向新能源化的产业转型中,我们大致看看部分车企就此发展的动态——
丰田
早在1997年,丰田基于"环保车只有普及才能为环境做贡献"的理念,推出了世界首款量产HEV车型"Prius?普锐斯"。时至今日,普锐斯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同时在普锐斯的带领下,丰田混动家族也从单枪匹马加速壮大,现如今已有20余款混动产品。
丰田不仅有扎实的混动领域技术,而且实现了HEV、PHEV、EV、FCEV的全领域布局,足见丰田在混动技术上的宽度。今年的北京车展上,丰田展示亚洲龙双擎、凯美瑞双擎、卡罗拉双擎、雷凌双擎运动版、荣放RAV4双擎和威兰达双擎六款车型,战略转型提速。PHEV方面,去年,丰田导入了PHEV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卡罗拉双擎E+和雷凌双擎E+,布局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线。EV方面,今年春天,丰田在中国首次推出了丰田品牌量产纯电动车型C-HR?EV/奕泽?E进擎和雷克萨斯UX300e,开启了丰田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的布局。FCEV方面,2014年在日本开始销售Mirai氢燃料电池车,次年延伸至美国及欧洲,今年北京车展上展示了一台全新FCEV"MIRAI?Concept"概念车,该车是即将于今年年底上市的第2代"MIRAI"在研发阶段的最终车型,续航里程达到了650公里,与传统燃油车相当,潜力巨大。
有了布局,当然生产线也要跟上。6月29日,一汽丰田新能源分公司项目开工仪式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生态城举行,新能源工厂将生产EV、HEV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年产能达20万辆。8月29日,广汽丰田发布消息称,其新能源车产能扩建项目二期正式动工。据了解,该项目占地面积达74万平方米,达产后将每年贡献在地产值500亿以上,同时,广汽丰田的产能也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并带动周边零部件配套厂商超30家,贡献在地工业产值超千亿元。
在技术上,广汽丰田双擎混动凝聚了丰田23年深厚混合动力技术积累。丰田混动系统将电动机与发动机混联,通过独创专利技术PSD行星齿动力分配器,凭借一套行星齿轮组构成的E-CVT变速机构传动,将发动机和电动机输出动力结合。起步和低速行驶时采用电机驱动,中高速行驶和强力加速时,发动机和电机双驱动,1+1>2,实现更强的动力和更低的油耗。
另外,2017年导入TNGA架构后,广汽丰田双擎混动升级为更高级的"TNGA双擎混动"动力科技。依托TNGA架构,实现世界顶级41%热效率,长寿命混合动力镍氢电池。配备E-FOUR电子四驱、E-CVT、双叉臂悬挂等,让驾驶更有乐趣。同时,还有TSS智行安全、高刚性车身等,让出行更安全。因此,第八代凯美瑞双擎混动、全新换代雷凌双擎混动、威兰达双擎混动凭借高价值、高性能、高品质、个性化等领先优势,进一步加速混合动力市场普及。截至目前,丰田混合动力车全球累计销量超过1600万台,无一例电池爆燃等安全事故发生。
随着两家合资公司新产线的投放,丰田在华年产能将新增40万辆/年,而该产线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该计划进一步推进丰田在华新能源汽车计划,同时满足市场需求及新能源积分要求。根据丰田汽车规划,到2025年以前丰田会向中国导入10款电动化车型,包括3款SUV、1款旅行车和2款MPV车型。
除此以外,2019年11月,丰田汽车还与比亚迪就成立纯电动车研发公司签订了合资协议。2020年4月,丰田和比亚迪共同宣布,"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双方各占合资公司50%股份,主营业务包括纯电动车及该车辆所用平台、零件的设计、研发等。
大众
作为全球头部车企之一的大众,于2017年正式发布电动化战略,宣布最晚到2030年,大众集团的整个车型阵容将实现电动化。这一目标使大众汽车集团成为首个为整个产品阵容明确电动化时间表的车企。在新能源趋势下,大众提出多战略并举:MEB平台共享,自建充电设施,自建操作系统,投资锂电厂商,储备固态电池技术。计划到2025年,集团旗下各品牌将推出共计超过80款全新的电动车型,包括50款纯电动车型及30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集团销售的新车中约有四分之一将是纯电动汽车,预计集团纯电动汽车的年销量将达300万辆,并立意成为电动汽车领域全球市场的领导者。
今年5月,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业务和电动化战略开启新篇章。大众汽车投资10亿欧元,获得江淮汽车50%的股份,同时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该公司计划到2025年再推出5款纯电动汽车,同时建立、完善电动汽车工厂和研发中心。大众汽车还将将投资约11亿欧元获得国内电池生产企业国轩高科动力能源公司26%的股份并成为其大股东,成为首家直接投资中国电池生产企业的外资汽车公司。大众汽车已经规划,到2025年之前,要为中国消费者提供约150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大多数为纯电动汽车。
大众第一款量产的新能源汽车是,2010年在日内瓦车展发布的新一代途锐SUV混合动力汽车,第二款混合动力汽车是捷达。据一汽-大众披露,基于MEB纯电动车模块化平台打造的ID.4?CROZZ近日下线,11月3日将发布。另外10月27日,随着一辆**ID.4X驶下生产线,总体投资超170亿元的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正式投产。这是大众汽车集团全球首个专为MEB平台车型生产而新建的工厂,规划年产达到30万辆,将助力上海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车产业生产中心,大众电动化深度布局加速推进。德意志银行预计大众可能在2022年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生产商。大众MEB平台定位中低端车型,MEB车型有望成为爆款。国内产业链上下游的公司将受益,相关公司包括精锻科技、国轩高科等。
自主车企的新能源开发现状与规划
世界头部品牌与合资车企之外,国内自主品牌与新势力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不可小觑。自主品牌一线车企几乎都拥有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如吉利旗下诞生了开发高端新能源汽车的极星品牌;长城汽车旗下电动车品牌欧拉纯电动车已经行销车市;长安汽车早在5年前就发布了面向未来10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计划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奇瑞旗下的蚂蚁汽车品牌今年北京车展已经推出首款蚂蚁纯电SUV;比亚迪则更不用说了,旗下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多年保持第一。广汽新能源的埃安纯电车风头强劲,上汽旗下新能源品牌R汽车推出了可以长途续航620公里的全场景出行的纯电轿车;北汽新能源已形成辐射全国的产业布局,?拥有多款选择的纯电车型。最近五菱汽车推出的号称人民需要的代步车纯电动宏光MINI创汽车销售记录,成为全球上市销量最快破万的新能源汽车。可以说,自主品牌车企在产业链转型的道路上正你追我赶,主要表现各有千秋——
长城汽车
在新能源大势下,长城汽车旗下蜂巢易创开发了发动机、变速器和电驱动协同创新的动力总成系统,并搭载于柠檬、坦克双平台上。另外,长城汽车的创新触角并不满足于只打造混合动力总成体系,还将构建涵盖传统燃油—混动—纯电动—氢燃料动力的清洁动力系统。
在混动方面,围绕发动机热效率从38%向43%的跨越,掌握了包括可变压缩比、动态断缸、快速燃烧、高能点火、废气再循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专利;混动变速器,则掌握了集成高效混动系统、超低粘度润滑油、高效应需执行系统和自主混动变速器软件控制等核心技术;超级集成电驱动系统,则自主研发了超8层扁线电机、TCU、高压转低压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等多项核心技术。这些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为产品拥有多元化体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外,长城控股旗下蜂巢能源和未势能源,分别专注于动力电池研发和氢燃料动力及储氢系统研发。两家公司凭借在纯电动和氢燃料动力核心关键部件的正向自主研发,已逐渐崛起为各自领域的行业技术尖兵,是长城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开疆拓土,披荆斩棘的坚实后盾。
吉利汽车
在吉利的新能源战略中,兼顾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三种技术路线,同时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甲醇汽车。战略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吉利整体销量的90%以上,其中,插电式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65%,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35%。目前吉利旗下,有枫叶、吉利新能源(几何)、领克、极星和沃尔沃,都涉足新能源领域。
在产品线布局方面,2019年吉利新能源产品线集中发力,覆盖轿车、SUV和MPV,价格跨越从12万到26万的区间,而这也是新能源车首次购车的主力区间。吉利未来所有车型都将实现电动化,其中基于FE和PMA平台推出纯电产品,同时基于CMA模块化及其衍生平台打造插混车型。
荣威汽车
作为中国最早发力新能源的车企之一,上汽荣威始终坚持走"技术派"路线,是国内唯一在"纯电动、插电强混、燃料电池"三大技术领域均拥有全球领先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2015年,上汽荣威前瞻推出"NetGreen绿芯"技术品牌,具备了完善的新能源体系与完整的技术储备,旗下自主研发成果更是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得到了国家级的认可,这也初步奠定了上汽荣威新能源科技领导者的地位。
同时,上汽荣威迅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相继推出了荣威ERX5、荣威Ei5、荣威ei6、荣威MARVEL?X等一系列新能源汽车。凭借全方位高品质,上汽荣威新能源车型销量在车市寒冬中逆势上扬,今年前三季度,荣威Ei5私人端市场销量近万辆,登顶该细分市场纯电家轿销量榜首;荣威ei6成为20万以内唯一销量破万的插电混动车型。更难得的是,荣威新能源主销车型均价在15万以上,已在市场中站稳了中高端的定位,赢得了用户的信赖与认可。
面对2020+的新局势,荣威站在行业前端,放长眼光、不计小惠,主动拥抱机遇、承担"破冰"重任,不断为行业探索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更多可能性。绿芯战略沟通会中,荣威结合自身经验与前瞻洞察,提出"新技术、新设计、新模式",在产品实力、设计形象和服务创新方面齐头并进,将助力行业平稳度过短期承压期,进入潜力无限的未来阶段,与全球车企巨头同台竞技。
长安汽车
长安汽车启动"香格里拉计划",这是长安汽车发力新能源领域的全新战略,基于人、车、产业链和大自然问题的深度思考。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的打造;2025年,长安汽车将开始全面停止销售传统意义的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的电气化。另外,"千亿行动"表明长安汽车将在新能源产品研发领域、专有平台打造、动力电池领域以及在共享、充电设施和服务等领域全面加大研发投入,并计划到2025年,在全产业链上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大力推进新能源战略的快速实施。
同时,长安将在与蔚来汽车、博世集团、宁德时代、滴滴集团、百度阿里腾讯以及车厘子等伙伴战略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合资参股、联合开发、产业链合作等多种合作方式,在电池能量密度研究、充电方式、电池成本控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研发、充电环境的建设、行业标准的建立、出行方案的提供、电商平台的运营、新能源品牌提升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创新合作。
比亚迪
2020年10月21日,比亚迪携手正泰开启新能源战略合作新局面。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与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旨在储能、智慧轨道交通、半导体等领域开启深度合作。比亚迪与正泰达成共识,集中优势资源,积极探索有效的合作模式,共同开拓全球新能源发电及配套储能项目。
奇瑞汽车
目前,奇瑞集团在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物流车、新能源巴士、新能源专用车等领域已形成全方位布局。在新能源乘用车方面,奇瑞一直保持行业领导品牌优势,明星车型"小蚂蚁"是依托国内正向研发纯电平台、首款产销突破10万辆的纯电动汽车;在商用车领域,开瑞新能源品牌聚焦城配物流、支干线物流、网约车等细分市场,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新能源产品。随着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方向转变,奇瑞制定的2025战略中,计划在现有汽车业务规模的基础上,围绕新能源、智能互联、共享出行、海外业务,打造全新的"新能源奇瑞""智能互联奇瑞""移动出行奇瑞"以及"海外奇瑞"。
新势力品牌多多?后来居上羽翼渐丰
自主品牌之外,新势力车也不断创造新记录。最近,爱驰汽车就一脚跨进欧盟,以全球统一德系标准,赢得欧盟认证,顺利出口海外。北京车展,高合汽车以纯电动高端的定位与品质,征服业界。天美、天际等新能源品牌正跻身新势力的前沿。还有多家我们不熟识的新品牌正在走向市场。而今市场上活跃的捷足先登者也正纷纷壮大,各有新招——
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对于电动汽车发展的未来,有一个"双擎驱动"的理念,那就是"电动引擎"和"智能网联引擎",电动化是基础,数字化是本质。OTA的"智能进化"、融合感知的"智能交互"、L3级别的"智能驾驶"以及万物连接的"智能互联",这是小鹏汽车对智能汽车的完整解读。凭借小型SUV?G3与中高级轿跑?P7,小鹏汽车成为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中,唯一实现SUV与轿车双品类汽车销售的企业。
在"1024小鹏汽车智能日"上,详细解读将在小鹏P7上首次搭载的NGP高速自动导航驾驶。该功能从场景、架构、硬件等多个维度,都可称目前中国最强的领航辅助驾驶系统。此外,小鹏汽车的自动泊车一直以来都是公认的中国第一,在此基础上,属于XPILOT?3.0的停车场记忆泊车功能——是首个可量产且不依赖于停车场改造的自主泊车系统——更将其能力从停车位扩展至停车场。在智能座舱方面,小鹏汽车从"最好用的驾乘智能"、"最便捷的车载交互"、"最广泛的生态接入"三个方面,以用户使用场景为切入点,以全球首创的全场景语音功能为核心,展示出"更懂中国"的智能实力。
2021年,第三代自动驾驶辅助将成行业标配,小鹏汽车的NGP高速自主导航驾驶则是目前这方面功能的翘楚。小鹏汽车将在明年第一季度做一次超过2000公里的自动驾驶挑战,欢迎业内其他品牌或媒体伙伴共同参与,以硬核的比拼验证其领先实力。
蔚来汽车
蔚来是全球化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旗下主要产品包括蔚来ES6、蔚来ES8、蔚来EC6、蔚来EVE、蔚来EP9等。目前,蔚来中国的业务已经全面展开,包括整车研发、供应链、销售与服务、能源服务在内的核心业务稳步推进。蔚来和江淮也已经正式启动了先进制造基地的扩建工作。随着蔚来中国总部的启用,蔚来会增加合肥团队规模,不断深化与本地供应链的合作,更加深度地扎根合肥,加快企业发展节奏。
哪吒汽车
哪吒汽车是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公司计划开发2个平台5款车型,覆盖A0-A+级主流市场,截至目前,首款量产车哪吒N01,中期改款车哪吒N01?2020款,以及第二款量产车情感科技纯电SUV哪吒U已上市销售。
爱驰汽车
爱驰汽车作为出口欧盟智能电动车规模最大的中国造车新势力企业,已先后完成了天使轮、Pre-A轮、A轮和B1轮等四轮融资,合计超过70亿元。旗下首款量产车型爱驰U5于去年12月上市,工厂自动化率可达到90%以上,目前正在进行改线工作,即将投产爱驰旗下第二款量产车型爱驰U6。随着爱驰U6的到来,爱驰汽车接下来的目标是要跻身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
小结:看了这么多家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发展,你又觉得哪家汽车企业在新能源上的“深度”与“广度”更强呢?这是一个新能源汽车的赛跑,中国队站在了赛道上并鸣响了率先奔向新目标的信号枪。这个新目标新信号,或许将引领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或许让中国汽车产业冲向转型的前列。但一切,还得市场说了算。我们期待着,相信全球汽车业也都关注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只看丰田Mirai?别忘这几家中国企业
当然是赛欧好了。
雪佛兰品牌,小型车大空间,5万左右的合资品牌,该有的配置都有,月销量2万是众多消费者的选车因素,作为家用轿车,当然以实用为主。
空间空间宽裕,赛欧的车身设计就是外小内大,按照目前国人平均身高体重来说后面坐3个成年人不显得挤,虽然目前为止没有满座过,但过几天回老家就能体验到了。
动力1.2的排量64千瓦,市区行车无压力,家用足够。转速在2500换挡推背感还是有的,是人开车不是车开人,关键还是看人怎么操作,俗话说:“没有肉车,只有肉人。”
操控挂档不生涩有吸入感,离合较轻,尽管是新车新手也容易上手,方向盘指向性较好,自动回转感不强,但没有出现其他的方向盘跑偏或者刹车偏刹的问题。受后悬挂是非独立的影响,过减速带或者是坑洼路面时底盘的颠簸感会完全传递给车内乘客,让一些身体差或者是晕车的分分钟受不了,还有一个就是喇叭和玻璃升降开关的位置设计不符合常理。
油耗因为自己也是做汽车行业,有较好的驾驶习惯和驾车经验,油耗还是较为理想的。提车时走了110公里的高速,高速的油耗6L左右,剩下的是市区上下班、商场购物的路程,因为公司离住的地方很近,1公里左右,所以跑得较少,过几天回老家过中秋跑趟高速再具体算算油耗。
舒适性几万块的代步车谈舒适性就没什么优势了,首先隔音效果差,胎噪、风噪明显,座椅的包裹性一般,后面非独立悬挂路感明显,但我当初选这车时就不是以这为重点。能为我和我的家人遮风挡雨、少出点毛病让我少操点心就好了。
外观雪佛兰家族前脸,大气,符合大部分人的审美观,尾巴微翘,外观时尚。我选的是银色,晚上行车安全,大众化颜色,金属漆易保养。
内饰时尚幸福版--全黑内饰给人高档的感觉,耐脏。做工细致,接缝均匀,目前没有异响。但异味较大,固然甲醇超标,记得上次我儿子坐这车回来后鼻子不舒服,一直猛打喷嚏。因此还是有事没事多开开窗户透透气吧。
性价比合资品牌这个价钱来说,性价比还是挺高的,该有的配置一样不少,ABS+EBD,双气囊,电动后视镜,4门电动窗,遥控钥匙······,很实用的配置。
其它描述今天早上开车时估计档位没完全挂进,松离合后不见车动,再推一下档位听到“哐当”一声响,当时心疼啊,只怪自己太鲁莽了;还有就是时速在30左右不关窗的情况下能听到轮子处发出“嘚嘚嘚”的声音,估计是轮胎罩发出的噪音。目前车况良好,没出现任何影响行车的状况。提车当天早早就起床了,一大早就去到了4S店(因为要4S出强险包办临牌需要时间),感谢接待我的销售顾问小李,很勤快的小伙子,热情待人,但4S里面的服务不行,进去连水都没人倒。最后祝车友们工作顺顺利利,开车平平安安,收入红红火火,欧欧也尽职尽责!
为什么最终选择这款车本人是81的,今年年初成家了,3个月前也有了我们爱情的结晶--宝贝儿子。就因为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身处他乡没车很不方便,上班倒用处不大(住的地方离公司1公里左右),最担心的是晚上小孩有个感冒发烧的就最让人着急,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还像自己那一代那样,晚上有什么不舒服的,老爸用个自行车载着去看医生,没有路灯,没有任何的照明,坐在后面把老爸搂得紧紧的,害怕得头也不敢往回看,曾经的点点滴滴觉得老爸非常的伟大--这就是父爱。再说有车了回家也方便很多,想回就回,因此就有了想买车的念头。之前也一直在关注赛欧,没对比过其他品牌,上个月了解到价格下浮的空间较大,就义不容辞的做出了购买赛欧的决定,在这里我还得感谢我的岳母和我叔及我的家人,因为有他们的支持我才得以完成有车一族之梦。
新能源汽车知识介绍
[汽车之家?行业]?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似乎形成了这样一种默契:囿于政策、技术、成本和商业模式等多个因素,我国优先发展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则被看作“储备性”路线,多年来不温不火。
即便早在12年前,我国就有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亮相,但是它们始终没有被投向市场,甚至连“试错”的机会都没有。难道,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在中国市场没有前景吗?未必如此。 沉寂多时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正迎来一次产业小高潮。近两月来,长城、广汽、宝马等多家整车企业陆续发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相关规划。其中,广汽将在2020年内开展示范运营。多年来在商业化道路上缓速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开始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燃料电池乘用车产业“小高潮”
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这次“挣”回了一些面子。 此前,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先发优势似乎都在国外企业。2014年12月,丰田汽车推出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轿车丰田Mirai。彼时,丰田汽车公司Mirai燃料电池车开发负责人田中义和称,丰田之所以在2014年底将Mirai推向市场,与日欧美等国对氢燃料电池汽车达成共识有关。同时,相比2008年,氢燃料汽车开发成本降低了95%。 2015年前后,日韩系和欧美系车企不断公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严格来算,早在2013年12月,现代就推出量产现代ix35?FCV车型;2016年本田推出CLARITY车型;2017年戴姆勒也推出全新氢燃料申池GLC-CELL概念车。『丰田Mirai』
反观中国车企,则没有像丰田、现代和本田那样开展实质性进展。2014年上海车展,上汽亮相第四代荣威950插电式燃料电池汽车,最大续航里程400km。2016年,奇瑞在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展示了一款艾瑞泽3燃料电池增程电动车,增程模式下可实现续航350km。不过,这仅是上汽和奇瑞的技术性展示。 2020年到来,中国车企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的不同以往的动作,让人感受到了一波产业“小高潮”。 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三家整车企业陆续发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规划,并提出量产车型上市计划。7月20日,长城汽车发布“柠檬”平台。“柠檬”平台车型将匹配第二代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续驶里程可达1100km。根据规划,长城汽车首款氢燃料整车平台将在今年年内推出,并于2022年展示小批量氢能源车队,2023年推出成熟的燃料电池乘用车车型。『广汽新能源Aion?LX?Fuel?Cell在广汽科技日首发亮相』
广汽也紧随其后。7月28日,广汽首款氢燃料电池车Aion?LX?Fuel?Cell在广汽科技日首发亮相。而这款车型也不单纯是展示车,广汽计划在今年年内投入示范运营。 造车新势力中也有燃料电池技术的簇拥者。8月10日,爱驰汽车在山西高平举办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技术奠基仪式,旗下甲醇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生产基地正式动工。工厂投资额20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8万台/套甲醇制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除了上述企业之外,初步统计,包括海马、云度、红旗、上汽大通、长安等车企都开始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进行布局。可以说,从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布局情况来看,目前中国车企数量最多。这会是中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崛起的开始吗?■?为什么要搞燃料电池乘用车?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搞氢燃料电池汽车。 我们来看看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有几组数据:一、目前我国70%和40%以上的石油、天然气都依赖进口;二、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占全球29%;三、我国可再生能源占比约为14.86%,“三弃”(弃风、弃光、弃水)规模约为515亿度电;四、我国燃煤发电效率水平在38%-45%之间,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约为0.506吨标准煤/万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 中国曾向世界承诺,2030年碳排放量将达到峰值。如何完成这个承诺?发展氢能产业是实现去碳的有效途径。当氢与氧发生反应之时,最终生成的便是水,无碳、无色、无味。 从大战略上来看,“去碳从氢”是未来必然趋势。当然,落实到具体产业,具备规模化优势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必不可少。如果没有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带动,中国要兑现2030年承诺,恐怕要打一个折扣。 再看看燃料电池汽车的优势。氢燃料电池汽车(Fuel?Cell?Vehicle,FCV),简而言之就是以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为驱动力的新型电动汽车。相比传统汽车,FCV具有对环境零污染,加氢只需几分钟,续航里程足以满足用户需求。仅从产品本身来看,FCV优势十分突出。 其实,中国车企也从来没有忽视过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2008年开始,中国车企就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不断投入。上汽、奇瑞、一汽、北汽、长城、爱驰等车企都展示过燃料电池乘用车产品。初步统计,2008年以来,国内市场先后出现20多款燃料电池乘用车。 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中在商用车领域,也是不争的事实。同济大学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究所所长章桐教授如此解释,从技术角度来说,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技术还不太成熟的时候,发展商用车难度相对较小。乘用车对相关零部件技术成熟度要求更高,推进难度也更大。 另一个原因便在于国家政策导向。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集中公共交通、物流板块,这样国家管控难度较小,从补贴角度来看也更容易操作。再加上地方政府力量的介入,公交车这样的区域性、公共属性强的产品,更成为重点支持的对象。 因此,有人认为我国乘用车更适合走纯电技术路线,大可不必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这个观点有失偏颇。我们从商、乘车型占比来看,截至2020年6月,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了2.7亿辆,其中载货汽车仅为2944万辆,即使再加上公交车辆,商用车保有量占比也不高。 如果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仅拓展到商用车领域,那么整体市场容量将十分有限,这对我国节能减排贡献度远远不够。其次,未来加氢站基础设施利用率也会偏低。再则,氢燃料电池技术能否经得起考验,也必须深入私人消费领域。 从国际经验来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市场成绩也有目共睹。2015年以来,韩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持续上涨,2018-2019年期间更是大幅增长,其中2018年同比增长达到509.8%;2019年销量突破4000辆。日本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则在2017、2018年下滑后,2019年实现回升,2020年也将预计处于稳定回升趋势之中。 我们再以现代Nexo氢燃料电池车型销量数据为例,2018年,现代共计售出966辆Nexo;2019年达到了4987辆;2020年上半年销量为3292辆。现代汽车方面预计,该款车8月销量或将超过1万辆。『现代Nexo将会是全球第二款销量过万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这么来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走向市场,虽然暂时还不能称之为成功,但也算小有成就,至少获得了一次经受市场检验的宝贵机会。■?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瓶颈在哪里?
当然,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并非易事。 戴姆勒不久前就宣布,终止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研发计划。这意味着,这项自2013年起与福特和日产公司合作开发的项目宣告停止。戴姆勒放弃燃料电池项目,核心原因就是制造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成本太高。 横亘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第一道难题就在于成本。乘用车作为直面消费者的产品,价格是决定其购买的重要原因。有机构对氢燃料电池汽车造价进行了初步统计,一辆燃料电池车的价格是锂离子电动车的1.5倍到2倍,是燃油车的3-4倍。如果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成本依旧居高不下,未来也将很难有市场。 基础设施是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面临的第二道障碍。如果未来由于加氢站布局不足,是不是也会出现类似纯电动汽车的充电难问题呢?截至目前,我国运营中的加氢站有59座,建设中的加氢站53座,规划建设中的加氢站20座,推动非常缓慢。 技术问题当然也不容忽视。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马天才说,从产业链上看我国氢燃料电池发展,整车水平、系统水平和国外差距不大,不过越靠底层的关键材料越薄弱。 比如,电堆占氢燃料电池系统总成本25%以上,其核心材料几乎全部依赖国外厂家;在催化剂领域,国内消耗量是国外3-5倍,且主要来自国外企业,国内仅有几家企业可小批量生产;此外,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等,都主要依赖国外企业供应。 不过,我们认为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产业迎来了春天。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林琦把全球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大致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开发阶段,包括丰田、本田、奔驰等乘用车企业牵头的燃料电池技术开发,为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很多技术难题的突破。 第二个阶段为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开发阶段。过去三四年时间里,全球范围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燃料电池商用车保持快速增长。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零部件企业,大家都把目标和未来逐渐看向了长续航、高重载的商用车方向。 第三个阶段,也就是从2020年起,是燃料电池汽车新征程的开始。氢能应用在全球的发展趋势逐渐明朗,商业化的场景已逐渐实现落地,且在持续开拓过程中。 为什么说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走向了新阶段?林琦从四个维度解释,第一个维度是壳牌、英国石油公司、中石化、中石油等能源端企业进入氢能行业,着手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个维度是从产品端看,多家主流汽车公司、零部件公司也开始着手产品规划;第三个维度是从应用场景端看,越来越多氢能商业化公司也纷纷入局;第四个维度来自于政府政策和扶持计划。 可以肯定的是,我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发展形势正在向好。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中,针对燃料电池汽车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示范城市给予奖励。《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中就提及,广州市燃料电池乘用车将主要在出租车、租赁等公共出行领域进行投放,并计划在2022年达到百辆左右投放数量。 从近期来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示范性运营,或者采用租赁形式进行推广,将是一个合理选择。长期来看,随着示范运营规模逐步扩大,成本进一步下降,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走向普通消费者,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如此,这一切也不会来的那么快。按照章桐的预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要达到一定的规模,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至少要5年左右时间,消费者才有可能小规模购买。(文/汽车之家?李争光)甲醇汽油的危害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知识介绍车款篇
新能源汽车类别:
BEV 纯电动汽车
HEV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PHEV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FCEV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REEV 增程式纯电动汽车
1. BEV
纯电动汽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这类汽车动力全部来源于电池。这类车款可以实现驾驶流程完全零排放。
纯电车款指的是完全由电机驱动的汽车,电机的驱动电能来源于车载可充电电池系统或其他的能量储存装置。
表示车款:特斯拉Model X、蔚来ES8、前途K50
2. HEV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指的是使用传统燃料,于此同时配有发动机和电动机的车款,HEV中配有的电池数量大多数较少,电池的充电是通过汽车的电机带动的,通过回收制动能量,帮助汽车启停,能改善车辆的低速动力输出和下降耗油。
混动车款指的是既有发动机驱动系统,又有电机驱动系统的汽车。通过发动机带动发电机为车载动力电池充电,不可以外部充电。
表示车款: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雷克萨斯ES
3. PHEV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是可以实行外部充电的混合动力车款。能量供给由电池和燃油供给。动力供给由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供给。
插混车款就指的是具有一定的纯电驱动续驶行程,可外部充电的混合动力汽车。
表示车款:宝马530Le、奥迪A6L e-tron、比亚迪唐DM
4. FCEV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是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造成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直接变成电能的。
燃料电池车款就指的是以燃料电池做为单一电能来源,或以燃料电池系统与可充电储能系统,做为混合电能来源的电动汽车。
表示车款:本田Clarity、丰田Mirai、现代NEXO
5. REEV
增程式纯电动汽车(Extended Range Electric Vehicle)指的是整车在纯电动模式下可以到了其全部的动力性能,而当车载可充电电池无法满足续驶行程要求时,开启车载铺助发电装置为动力系统供给电能,以延长续驶行程的车款。
增程式车款具备一定的纯电动续驶行程,必要时可以通过车载发电系统补冲电能,延长驾驶行程的纯电动汽车。
表示车款:宝马i3增程版、别克Velite5、广汽传祺GA5
电池篇
说到电池那么就会有型号,不相同于我们平时所使用的5号、7号电池,汽车电池的命名更加复杂,以现在比较流行的18650电池为例,该电池是日本SONY公司当年出于节约成本而定下的一种标准锂离子电池型号。
其中18代表直径为18mm,65代表长度为65mm,0代表为圆柱形电池。18650仅仅是电池的尺寸型号,按照正极材料的不相同可包括磷酸铁锂电池、钴酸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等。
1.钴酸锂电池
钴酸锂电池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其结构稳定、容量比高、综合性能突出、但其安全系数差、成本十分高,一般用在制造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及其它便携式电子设备。
特斯拉初代电动车—Roadster是惟一一家使用18650型钴酸锂离子电池的公司。
表示车款:特斯拉Roadster
2.三元锂电池
三元锂电池指的是正极材料使用锂镍钴锰(Li(NiCoMn)O2)三元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同比于钴酸锂电池安全系数高,适合做动力电池或小型电池。
与磷酸铁锂电池相对,三元锂电池在重量能量密度上要高出非常多,约为200Wh/kg,这也就意味着同样重量的三元锂电池比磷酸铁锂电池的续航行程更长。
表示车款:特斯拉Model S、Model X、奇瑞eQ1
3.磷酸铁锂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指的是用磷酸铁锂做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热稳定性,在现在车用锂电池中首屈一指。
表示车款:绝大多数纯电动客车
4.氢燃料电池
氢燃料电池是使用氢这样的化学元素,制引起储存能量的电池。其一般原理是电解水的逆反应,把氢和氧分别供给阴极和阳极,氢通过阴极向外扩散和电解质发生反应后,放出电子通过外部的负载达到阳极,只会造成水和热。
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可以到了50%以上,这是由燃料电池的转换性质决定的,直接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不用经过热能和机械能(发电机)的中间变换。
表示车款:现代NEXO、丰田Mirai
现在电动汽车优惠后价格多少?值得入手吗?
不全是,
特点一:通用性好 天德高清洁甲醇汽油方便普及与推广使用,无须改动加油站的机器设备,更无须改动车辆发动机即可直接添加交叉使用。在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上使用,可直接替代国标93#、97#、98#汽油使用;可以按任意比例与国标90”、93、”98”车用汽油互溶,且不影响汽车发动机正常工作。
特点二:腐蚀性无 天德高清洁甲醇汽油经过单车行使20万公里,经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等权威检测证明,其腐蚀性与普通汽油类同,未发现对汽车发动机有腐蚀现象。
特点三:互溶性优 甲醇汽油的添加剂,变性剂可以使甲醇和汽油的互溶性增强,可与普通汽油任意混合或交叉使用。
特点四:动力性强 高清洁甲醇汽油能有效地预防和消除汽车部件的积炭形成,有利疏通油路,延长车辆发动机寿命,辛烷值高,抗爆性好,降低油耗噪音,具有高效动力节省燃油,可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增强动力。
特点五:替代性好 高清洁甲醇汽油将工业原料一甲醇,经高科技改性后,大比例加入汽油中,替代车用能源,可节约替代大量石油资源,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有助于缓解因石油资源枯竭造成的紧张局面。
特点六:环保性好 天德高清洁甲醇汽油由于含氧量高,燃烧充分,能有效地减少50%以上的有害气体排放,其中CO 、HC 和NOx排放降低90%以上,经国家权威机构的多项检测,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欧IV标准,减少排放,满足环保需求,大大改善生态环境。
特点七:便捷推广 天德高清洁甲醇汽油常温下存放,品质有效期可达到2年之久,有效的解决了贮存、运输和销售各环节所需的时间。
特点八:品质稳定 天德高清洁甲醇汽油在35℃高温气候条件下使用,汽车油路不会发生气阻现象,同时在气候零下35℃的低温条件下,不分层,不乳化,发动机可正常起动,特别适应高寒地区规模化生产和使用,低温易启动、高温无气阻。
特点九:经济实惠 天德高清洁甲醇汽油燃烧完全,动力性强,可提高发动机的效率,与普通汽油相比,节能效果明显,加速性能优良,车用甲醇汽油在发动机中热效率高,低速时动力性接近于传统汽油,高速时动力性优于传统汽油,消费者使用经济效益显著。
12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甲醇汽车试点工作座谈会,就在上海、陕西、山西试点推广高比例甲醇汽油(M85、M100)等事宜进行讨论和部署。这是国家层面首次主导开展甲醇汽油推广试点工作,标志着甲醇汽油推广应用被正式纳入国家战略,甲醇汽油推广工作将因此提速。
据了解,2005年12月4日,全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业界专家联名向中央领导上呈《关于推广煤基醇醚燃料以替代汽油、柴油的建议》,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当即批示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替代能源问题进行科学论证,从总体上提出开发方向和重点”。2007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发展替代能源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中国醇醚燃料和醇醚清洁汽车发展专题报告(征求意见稿)》,明确了醇醚燃料在中国替代能源中的地位,强调“在化石能源方面应重点发展煤基醇醚燃料”。今年1~4月,工信部专门派出工作组,对陕西、山西、上海开展高比例甲醇汽油车试点工作进行调研,并多次召开甲醇汽油推广工作论证会,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长期的专家论证和检测结果表明,目前甲醇汽油车涉及的腐蚀和溶胀等主要问题均已基本解决,甲醇汽油调制中心、加油站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和技术标准已初步建立和完善,开展甲醇汽油车试点工作已经具备条件。在此基础上,工信部决定在上海、陕西、山西开展高比例甲醇汽油车试点运行工作。会议指定上海华谙、奇瑞小轿车、一汽晋烨大车三家企业为高比例甲醇汽油车生产企业,并决定2011年至2013年为高比例甲醇汽油车使用试点阶段。工信部要求,三试点省市相关部门在2011年4月底前完成高比例甲醇汽油车试点运行方案的编制及各项准备工作,5月开始全面启动高比例甲醇汽油车试点工作。
甲醇汽油加油站
另据全国醇醚及醇醚汽车专业委员会委员刘生全教授透露,备受业界关注的《车用M15甲醇汽油》国家标准,已经通过专家评审,正式上报国家标准委,2011年上半年有望发布实施。这表明,甲醇汽油推广工作将明显提速。
现在电动车,高端一些的,指导价都要在50万左右,加上补贴后大概30多万,优惠后大概25~28万。一般的电动车,指导价30万,加上补贴后大概25万,优惠后大概20万。现在的电动汽车,在大城市,续航不够的没人买,续航够的又贵,很多人买主要是因为不受限牌限购政策约束,其实现在买电动汽车,还是挺贵的。但是在小城市,一些几万块,续航150~200公里的电动汽车挺受欢迎,我买的是宝骏E100,一个续航150KM的两座电动汽车。在柳州补贴后售价不到4万,很好用。这辆车是一款两座的纯电动轿车,续航只有150KM,充电8小时基本可以充满,但是在三线城市的柳州,我感觉很合适。我上下班就25公里的路程,一个星期5天上班,基本上如果除了上下班不用车的话,一个星期我就在周末充电一次就够用,如果平时有其他需要用车,也还可以,柳州很多地方有充电桩,单位也有充电桩,220V插口在家也可以直充,一般充个两三小时也够开三四十公里了,反正差不多没电了就充电,没什么里程焦虑。这个车价格也不贵,补贴完才3万多,没有购置税,不限号不限行,还可以用公交专用车道,有免费的专用车位,反正在柳州用起来是十分实惠舒服。
你如果要买新能源车,你要考虑的问题首先是续航,如果你在大城市,续航如果低于400估计有点焦虑,因为每天上下班都50公里了,加上大城市生活中用车需求多,逛街?聚会?出游?这样来说每两三天需要充电一次,这个频率还是挺高的,而且如果没有办法在一个晚上或者几个小时之内充电到80%的水平,那也是会影响下一轮用车,如果充电设施没有办法满足你的需求,那不仅生活被打乱,你甚至会开始后悔买这个车。因为电动车的购车成本要比同样的燃油车贵一倍左右,如果使用效率不高,或者用得整天提心吊胆,那会感觉这个钱花得很不值。
所以你如果想买新能源车,一定考虑好你充电的问题,能否充电,无法充电的几率,无法充电无法用车对生活的影响程度,考虑清楚再买。在电动车发展大大快于基础建设的阶段,买车不是问题,用车才是最大的问题。
好了,今天关于“奇锐甲醇汽车”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奇锐甲醇汽车”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