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汽车限购令即将到期_深圳汽车限购令即将到期怎么办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深圳汽车限购令即将到期的问题。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同时分享一些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希望这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1.取消限行限购、减免购置税,救市甘露哪个可能性最大?
2.2月产销猛跌八成,汽车限购该松绑了
3.越来越多城市松绑,全面取消限购还有多远?
4.车市限购解除很重要 消费者敢花钱更重要
取消限行限购、减免购置税,救市甘露哪个可能性最大?
就在业界迫切希望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延长和“国六”推迟实施的时候,2月24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深圳市2019-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实施细则》,对2019年新能源车分三种情况执行购置补贴,其中,2019年8月7日以后上牌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也就是说,深圳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正式宣布取消地补的城市。当下,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实体经济受到重创。近日,中央提出,扩大消费是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
在此前提下,2月17日,佛山率先成为2020年首个推出汽车消费鼓励政策的城市。根据佛山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促进汽车市场消费升级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提出鼓励国六标准排放汽车消费,给予每辆车补贴2000-5000元不等。该政策将自3月1日起正式实施。
2月20日,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在商务部网上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的重要决策部署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精神,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出台进一步稳定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减轻疫情对汽车消费的影响。同时,鼓励各地根据形势变化,因地制宜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增加传统汽车限购指标和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举措,促进汽车消费。
2月21日,广东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印发广东省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指出,推动有条件的地市出台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鼓励广州、深圳进一步放宽汽车摇号和竞拍指标。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最可行和有效的鼓励汽车消费政策包括:取消或者放宽限行和限购指标、取消或减免车辆购置税、推迟“国六”和延长新能源车补贴等。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已向相关部门提交了推迟全国范围内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建议,但目前仅处于建议状态,是否被采纳目前还未知。
按照此前规定,自2020年7月1日起,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应符合本标准6a限值要求。换言之,今年7月1日之前,全国都要实施“国六”。
众所周知,从去年7月1日起,“国六”排放标准就已经在国内一些城市开始实施,车企及经销商赶在政策实施前,进行“国五”车型的清库存工作,有些车型甩卖价低于七折。由于“国五”和“国六”的切换,导致7月汽车销量再次断崖式下滑,不少企业面临无车可卖的境地。
据悉,升级后的“国六”标准比“国五”标准对排放的标准严苛将近50%,对发动机技术的要求异常严峻,但目前国内的汽车市场仍以“国五”车辆为主导,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技术革新与产品迭代,对于车企而言仍是艰巨挑战。除了技术升级外,成本压力也会加大。
因此,如果今年7月1日起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国六”,相当于直接宣布一些企业死亡。
与燃油车的排放升级相比,新能源车补贴退坡的压力也不小。根据财政部2015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阶梯退出安排,中国政府计划2017~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较2016年下降20%,2019~2020年下降40%,2020年后补贴政策退出。
去年,受补贴退坡的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好像高速前行的汽车突然被踩下“刹车”,销量出现首年负增长。中汽协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同比下降4%,与年初预估的160万辆相去甚远。
今年1月,新能源车的销量仅为4.1万辆,同比下滑幅度高达57.9%,直接“腰斩”。2月,受疫情影响,整体市场下滑幅度超过80%,新能源车市场恐怕更加惨不忍睹。
延长新能源车补贴会拯救新能源车市场于水火吗?从目前看,会有一定效果,但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局势。我们必须承认,从2010年开始向新能源汽车提供财政补贴至今整整十年,新能源车市场依然是政策市,消费者的真实购买意愿并不高。只不过,补贴退坡让退潮后的“裸泳者”提前现身。
从目前情况看,取消限行和限购政策和减免车辆购置税,对促进汽车消费最为立竿见影。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君在接受搜狐采访时也表示,“限购遏制了汽车原有的消费,取消限购将释放260万-300万辆的需求规模。”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个政策实施的可能性有多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月产销猛跌八成,汽车限购该松绑了
深圳汽车不限购是指,市民在购买汽车时不受牌照限制,不需要通过摇号或竞拍等方式获得车牌。这是深圳市政府为了推动汽车产业发展,提高市民生活品质而出台的政策。未来,市民可根据个人需求和经济实力随时购买汽车,同时也提高了汽车消费市场的活力。 深圳汽车不限购政策的出台将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首先,能够提高汽车消费市场需求,带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其次,取消汽车限购也可以降低深圳市民的用车成本、缩短购车周期,更好地满足公众对出行的需求,同时也降低交通拥堵压力。 然而,深圳汽车不限购政策也需要正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汽车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等问题将进一步恶化交通环境和大气质量,深圳市政府还需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同时,也应该加强交通规划、增强公共交通优先的措施。综合考虑,深圳汽车不限购政策的实施,需要兼顾市场发展与环境保护,找到平衡点,实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城市松绑,全面取消限购还有多远?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2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月汽车产销环比和同比均呈大幅下降,且降幅明显高于上月。当月汽车产销28.5万辆和31.0万辆,环比下降均为83.9%,同比下降79.8%和79.1%。这个结果,应该在人们的预料之中,因为疫情的影响,企业停工停产,人们闭户不出,产销下滑是必然的。问题是,接下来怎么办?本来去年汽车销量已经下滑了8%,加之今年春节因素和疫情影响,整个一季度乃至上半年的数据都将非常难看,汽车业面临艰难时刻。
目前,广州、佛山、珠海已经出台购车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挽救车市,短期看也许有一定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阻碍消费的一些政策性障碍并没有消除,被抑制的消费动能还无法真正释放出来。在这些政策性障碍中,汽车限购一直备受争议,近期也不断有人呼吁为汽车限购松绑。
今年2月,最高层提出“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这是为稳定经济,调整汽车政策发出的明确信号。
事实上,2019年以来,国家已出台了多份文件鼓励汽车消费,力促限购“松绑”。特别是去年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释放汽车消费潜力,实施汽车限购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推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因此,有必要对汽车限购政策进行反思和必要的调整。
首先,汽车限购政策出台的背景已经发生变化。
上海早在1992年就建立了私车牌照拍卖制度,真正意义的汽车限购始于2010年北京实行小客车指标控制,截至目前,我国有七市一省实行汽车限购: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杭州、石家庄和海南省,贵阳已取消。汽车限购的目的原本是缓解拥堵和减少污染,但实施10年来,缓解交通的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在实行过程中,简单化和“一限了之”的做法,一直广受诟病,而减少污染一说,更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不攻自破。
其次,限购严重压抑了经济发达城市的消费能力。
目前,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依然是汽车消费的主力城市。北京实行限购前的2009年,全年销售机动车114.8万辆,其中,新车70.2万辆。实行限购后,每年的指标最初为24万,此后不断缩减,而根据北京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年末北京全市机动车保有量636.5万辆,比上年末增加28.1万辆。其中,私人汽车增加18.4万辆。可以看出,限购后北京的汽车销量直线下降,消费市场被人为压缩了。此外,其他限购城市如广州、深圳每年的指标仅为10几万,对于这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来说,是无法满足需求的,消费动能被严重压抑,从长远来看,汽车限购的弊大于利。
第三,其他城市还无法承担起汽车消费的主力。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26150万辆,比上年末增加2122万辆。按此数据,中国千人汽车拥有量仅为180多辆,理论上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中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除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外,其他城市汽车市场的容量依然有限,从近年来低端车型消费不振,自主品牌份额下滑可以得到印证。
面对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以及国际市场的不确定因素,重振汽车业面临重重困难,是时候为汽车限购松绑了。当然,限购松绑不可能一蹴而就,第一步要“放宽”,增加指标数量,第二是探索分区分级限购限行,以精细化管理释放更多市场空间,第三是不能再增加新的限购城市。文/张凤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市限购解除很重要 消费者敢花钱更重要
持续发酵了几个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仍是阻挡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的一股强劲的黑暗力量,汽车行业何时能回到正常发展轨道,仍不得而知。在这样一种供需极度紧张的状态下,呼吁推出相关救市政策的声音此起彼伏,其中声音最大的就是限购松绑。3月24日,商务部官网上发布了一条“北京上半年再释放不少于10万个新能源购车指标”的消息,瞬间点燃了汽车市场渐趋熄灭的那把火,汽车股票集体大涨4.62%。但是第二天,商务部官网就撤下了这条消息,并公开致歉,称该消息是因工作不慎被放到网上,而有关刺激汽车消费的想法未经研究论证。
这场乌龙,让我们看到了汽车限购松绑或者取消背后的一些矛盾,限购,并不是想松绑就能松绑。
消费者、车企都期盼着限购松绑
在疫情肆虐的这几个月,“报复性消费”应该是我们听到比较多的词,业内人士、专业机构都纷纷预测,在疫情结束之后,市场将会迎来一场报复性消费,就如当年的非典一样,即便达不到那时的增长规模,但仍存在回暖的可能。
一方面,疫情的突然降临,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私家车的重要性,购车欲望提升。另一方面,在疫情的这几个月,大部分人都足不出户,居家隔离,而这段时间压抑的消费需求将会在疫情结束后集中释放。因此,随着疫情的结束,会有大批消费者加入购车行列并不奇怪。
而站在车企的角度来看,市场持续下行,销售、盈利等大幅下降,抗风险能力较高的车企尚且能够撑得过去,而一些体系实力不够强的车企,正游走在边缘。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63.1万辆和183.1万辆,同比下降48.1%和43.6%。汽车行业持续走低,任何一家车企都面临着生死考验。
因此,无论是消费者还是车企,对于限购松绑都有着很高的期待,限购一松绑,消费者买车不受限制,而买车的人多了,车企的困境也就得到了缓解。
限购无法取消的无奈
这样一件看起来皆大欢喜的事情,怎么就那么难实现呢?这是因为汽车限购本身就是一个牵涉面极广的政策,不仅仅是考虑消费,还有城市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
十余年前,在汽车下乡、购置税减免、节能车补贴等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推动下,中国汽车行业飞速发展,并在2009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或许是福兮祸相倚,在爆发性增长之后,中国汽车市场也迎来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城市拥堵、停车难、空气污染等。
于是,政策这只手开始从“推”变为“拉”,从促进购车向限制购车转变。2011年,北京进行首轮机动车购车摇号,随后广州、天津、上海等城市也都陆续跟进了限购令。
汽车限购政策实施的这些年来,限购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增长持续放缓,城市拥堵问题虽然仍然突出,但是起码得到了控制。在汽车限购政策刚刚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突然松绑显然不符合该政策的初衷,并且也会轻易推翻在治堵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再者,我国一二线城市的汽车保有量仍然很高,2019年全国66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30个城市超200万辆,其中北京市汽车保有量为593.4万辆。这意味着,我国的交通压力仍然很大。如果此时全面松绑汽车限购政策,增加购车指标,那对交通来说,就是堵上加堵,甚至出现瘫痪。
“限”和“放”多方考虑
即便目前的汽车市场非常需要松绑限购来刺激消费,但是盲目地松绑,显然也不是长久之计。消费者是买到车了,消费也得到促进了,但是却又给社会带来了拥堵和停车的压力。这样的对立矛盾应该如何解决呢?
限购松绑并非不可行,事实上,2019年国家就发布了限购令禁令,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不久后,发改委又提出要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限额。在这样的政策指导下,近期广州、深圳、杭州、海南等相继对限购松绑。但是,全面取消限购在目前来看并不实际。
买车君认为,或者可以从“限”和“放”两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限,不是指限购购车,而是指限制用车,放宽汽车拥有条件的同时,加强汽车使用的限制条件,既达到了促消费的目的,也避免了给城市交通添堵。
3月26日,商务部称,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措施,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其实这也是“限”和“放”的问题,例如促进以旧换新,买车的还是原有的这部分有车一族,既促进了汽车消费,也不会新增拥有汽车的人,自然也不会新增交通压力。
汽车限购松绑其实不只是政策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因素需要考虑到。促进消费固然重要,但是不能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创造出更多新的问题,这样市场只会陷入更杂乱无序的状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近日,商务部官网上一条包含“北京上半年再释放不少于10万个新能源购车指标”的消息,让原本下跌中的汽车股瞬间翻红,北汽蓝谷等多支股票直接涨停。在网络上,消费者对这一政策的出台,同样欢欣鼓舞。然而,当日下午商务部网站上该公告突然消失,第二日商务部公开致歉,表示网站上有关“北京正在研究出台刺激汽车消费措施”的资讯,在内部信息流转中,因工作不慎被放在网上。并表示有关刺激北京汽车消费的想法并未经研究论证。
众所周知,?北京是目前国内限购最严格的城市,考虑到北京松绑的带头作用,业内对北京松绑呼声是最高的,但北京交通拥堵和环保压力都很大,所以在这方面迟迟没有松口,也可能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研究验证。
首都车市的底线
3月初,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曾发布《北京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报告显示2019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636.5万辆,比上年末增加28.1万辆。民用汽车590.8万辆,增加16.2万辆。其中,私人汽车497.4万辆,增加18.4万辆;私人汽车中轿车303万辆,减少4.1万辆。
此前,业内专家几乎都将北京市汽车保有量的上限定在了700万辆,这个数字是北京的极限。如今,北京距离碰触红线近在咫尺。因此,北京在放开限购这件事情上其实是有很大困难的。
不过北京不放松限购,一方面是阻挡了本身就有极大规模的汽车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给其他一二线城市一个“政策不落地”的印象。可是,相比于其他二三线城市,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恰恰应当是这一轮汽车消费的主力区域。
到了2019年之后,中国汽车消费已经转变为增购、换购为主,有能力消费的买家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北京实施了这么多年的全民摇号政策,一方面阻碍了大部分北京市民通向有车生活的美梦,另一方面,就算控制住了市内机动车增长率,又将外地机动车“路权”进行了无限缩小,但北京的拥堵状况仍然是丝毫没有改善。
从那份被“秒删”的文件来看,其实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都非常不错,后续真正施行的版本很可能是从中演化而来的产物。看来北京的实施了快十年的限购政策也因为疫情的影响要做出改变了。
如果北京方面果真让10万个新能源指标落地,既有利于解决消费者的真正痛点,也有利于促进新能源车销量回升。最重要的是,一旦北京有所行动,全国大中型城市都将迅速跟进,出台有利于汽车消费的政策。这些政策将是盘活全国汽车市场消费的基本盘。
市场期待报复性消费
我国目前千人拥车率接近200,汽车总保有量为2.5亿辆。2019年汽车销量2576.9万辆。总的来说,中国汽车市场还处在普及之中,离成熟市场的普及率(千人拥车率500以上)还有较大差距,差距就是潜力。汽车消费是仅次于购房的第二大消费商品,进一步释放市场的汽车消费潜力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3月23日,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复工营业的通知》提出,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出台新车购置补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等措施,实施汽车限购措施地区的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优化汽车限购措施,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在地方层面,鼓励汽车消费政策正逐步落地。近期佛山、湘潭、广州、珠海、长沙、重庆等地相继出台鼓励汽车消费政策。广州、深圳均明确表示从6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分别增加10万和8万个中小客车指标。贵阳市于同年9月表示增加发放3万个号牌,并取消小客车摇号政策。杭州市2020年一次性增加2万个小客车指标。预计二季度将会有会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制定针对性的汽车消费政策,显然市场急需一场报复性消费。
然而从恢复进度看,需求爆发增长的现象不突出,目前的逐周快速提升的销量同比表现还是平稳。乘联会认为,政策启动期效果一般不是很突出,部分城市政策实际落地生效预计要到4月份,政策退出前的末班车效果才明显。虽然部分城市已经鼓励恢复正常秩序,但消费者购车信心在3月底内很难回归正常,加之学生基本没开学,购车需求短期内难以强力爆发。
乘联会建议,加大限购城市的汽车限购指标数量、全国范围实施购置税减免、6月新能源车补贴不退坡、购车抵个税、实施微型电动车下乡补贴、延缓国六标准的PN值实施等综合措施。对于消费者来说,现在是出手的好机会,但还是要保持理性消费底线。在限购城市,有很多持币待购刚需消费者,限购的放开对拉动内需非常重要。
直播车市
要想真正的让汽车市场回暖,仅仅依靠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还是远远不够的。从根本上说,提高汽车消费,需要的不仅仅是汽车消费方面的鼓励,更重要的是,在减负的基础上,能够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收入,敢花钱。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好了,今天关于“深圳汽车限购令即将到期”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深圳汽车限购令即将到期”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