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安销量下降原因_埃安的销量
我很了解埃安销量下降原因这个话题,并且可以为您提供一系列的信息和建议。请告诉我您需要了解什么。
1.3月新势力:埃安单月破4万 四家濒临破产!
2.理想销量腰斩,埃安成黑马,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企销量表现?
3.广汽埃安独立之际:私人用户寥寥,几大因素制约
4.造车新势力3月销量再生变!埃安首破4万辆 问界持续低迷
5.被困低端,抛开网约车,广汽埃安还剩下什么?
3月新势力:埃安单月破4万 四家濒临破产!
截至2023年4月3日,主流新势力汽车品牌已交出3月成绩单。在3月价格波动的影响下,有的车企扶摇直上,再创纪录;有的车企则原地踏步,遭遇销量瓶颈。这表明新势力依然未能形成稳固的市场秩序。同时,两家新势力恒驰、天际直接传出停产消息,威马和自游家则又面临新的危机,摇摇欲坠。
梯队拉开?埃安、理想稳了
3月新势力销量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市场梯队开始出现了。2022年,新势力前三品牌销量大都十分接近。但伴随着3月广汽埃安超4万辆的成绩,新势力销量第一(埃安)和第二(理想)已经拉开近一倍的差距,而第三(蔚来)和第二(理想)同样拉开了一倍的差距。
一季度以来,埃安表现出了极强的市场冲力,在一月销量(10206辆)“不振”的背景下,后来居上。2月销量达30086辆,3月则直接突破4万辆,创造了新的销量纪录。埃安官方称:“已迈入规模效应新阶段。”
但2023年,埃安的销量目标为保50万辆,冲60万辆。这意味着,4万辆的单月销量要持续保持,并继续取得突破,埃安才可能实现年度销量目标。
位居第二位的理想,在一季度表现出极强的稳定性(累销52584辆)。这一方面表明,理想成功完成了产品切换,另一方面表明,理想的产品矩阵存在市场容量的短板。3月,理想也正式成为蔚来之后,第二家累计交付量突破30万辆的新势力。(不包含传统品牌孵化新势力)
在10000辆以下的第三梯队,销量之间差距不大,但表现出不同的发展势头。蔚来和哪吒虽然位居第三梯队前列,但同环比分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3月,蔚来官宣充换电布局取得大进展,同时正式公布2023年新增1000座换电站和10000根充电桩,充换电业务的布局为蔚来整车业务带来的是利是弊?依然存在变数,但充换电业务布局已经明显成为蔚来2023年的重要任务之一。
同时,在1、2月销量持续低迷的小鹏和零跑迎来回暖。3月,何小鹏表示,在P7i的推动下,小鹏门店内客流量、订单大涨。目前看,确实有所回暖,但小鹏依然处在10000辆关口之下,4月的小鹏或许会交出一份不错的答卷。零跑汽车在3月新车“降价上市”后,同样迎来市场回春,但6000辆左右的销量,显然无法实现盈利的年度目标。
跨界造车的创维,3月销量依然维持在千辆以上,同时保持着近50%的海外出口。虽然销量稳定,但基数依然处于低位,寻求新的销量突破增长极是创维2023年的生存之道。
值得注意的,截至目前,华为、赛力斯合作车型问界依然没有公布销量。这也侧面表明,近期围绕“华为”品牌的内部矛盾对问界带来了很大冲击。
传统车企 发力了
除了明显的市场梯队,3月市场中,传统车企孵化的新势力品牌表现出迅猛的增长势头。这确实与较低的往期基数有关,但长安深蓝3月销量已经超过了8000辆;北汽极狐和东风岚图的月销量都来到了历史新高,同环比增长率双双破百;同时,上汽智己、长安阿维塔月销量也均突破1000辆大关。
除了表现强势的广汽埃安,长安深蓝超8000辆的销量既让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3月深蓝品牌SL03车型推出至高4.2万元的终端优惠,对销量拉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深蓝全新车型S7在3月也正式亮相,伴随着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车型矩阵的不断完善,第三梯队的市场格局将越来越乱。
此外,岚图与极狐的双双爆发,也是3月市场不小的惊喜。3月,极狐品牌销量突破了2300辆,占比第一季度销量的近70%!在迎来新帅张国富之后,极狐品牌在销量上确实迎来了不小的突破。同时,3月北汽蓝谷向上交所申请了不超过80亿元的定向募资,主要用于极狐全新车型的研发,预计未来推出3款极狐全新车型。
而与极狐市场定位相似的岚图,同样开始迎来市场增量。值得注意的是,岚图单月超3000辆的销量是建立在追光尚未上市的基础之上的,4月岚图追光将正式上市交付,依靠追光积攒的过万辆订单,岚图2023年的增长空间依然很大。
目前,传统车企孵化新能源品牌与造车新势力的市场冲突尚未完全显现,但已经表现出迹象。比如3月蔚来销量增速放缓了,市场定位接近的极狐和岚图则迎来了销量上涨;埃安的销量增长下,哪吒的销量很难再次回升;长安深蓝降价,小鹏的销量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
在4月上海车展上,各家新势力会再推重磅新车型,这意味着市场竞争依然存在此起彼伏的变数。但竞争一定会越来越激烈。
淘汰赛很残酷 天际、恒驰掉队
而在激烈的淘汰赛中,掉队者3月就开始出现了。
3月24日,恒大汽车发布公告称,旗下首款车型恒驰5已交付超900辆,但如果不能获得新增资金,恒大汽车仍将面临停产风险。而这900辆汽车,是将近半年的交付量。恒大汽车称,为了弥补资金缺口,预计最低需要290亿元的融资。
3月,有消息传出,天际汽车已融资7.5亿元。但在3月底,一份《天际汽车停工停产通知》开始流传。通知显示,受公司资金情况和生产与销售计划影响,自2023年4月1日起,公司部分岗位实行停产、停工政策。员工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按本市最低工资标准发放生活费,员工可自行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并主动离职。
除了两家新势力明确传达出停产消息之外。仍有两家新势力在消失边缘挣扎,3月,威马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被上海金融法院冻结股权数额达40亿元。4月3日,有消息传出,此前保留核心造车团队的自游家的官方APP已经停止服务、官方网站无法访问、官方微博内容全部清空。这意味着,这家造车未成的企业可能再也撑不下去了。
3月新能源车企在“价格内卷”之下,并不好过。但广汽埃安、理想正羽翼渐丰,传统车企开始全面发力。
部分新势力依然面临挣扎、瓶颈、破产,市场的轮转依然向前。无法跟上节奏,只能被残酷淘汰。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方得智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理想销量腰斩,埃安成黑马,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企销量表现?
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谓是精彩纷呈,五菱宏光MINIEV的畅销,每月销量突破2万,比亚迪汉更是让很多人一直津津乐道。而其他传统国产车品牌其实也并没有闲着,广汽集团推出了埃安新能源,并且推出了三款车型,其中广汽埃安V在6月16日正式上市,然而其销量却不如后上市的比亚迪汉,在9月的销量中仅仅只有4548辆,那么作为一款纯电动的SUV车型,并且也是有名的广汽出品的新能源车,价格还更便宜,为什么却卖不过比亚迪汉,到底与比亚迪汉差在哪呢?品牌认可度
虽然比亚迪这个品牌总是被人拿来说事,吐槽他的品牌,但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却是最被认可的国产品牌,甚至其实不输特斯拉。如果不是品牌定位所拖累,相信比亚迪新能源销量会更好。
而埃安虽然是广汽旗下的品牌,也是有哦背景的品牌,但是如果不在前面加广汽,我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虽然名字叫埃安,但是如今使用的LOGO依旧是广汽传祺的标志,而广汽传祺,本身就与吉利,长安,奇瑞,比亚迪,红旗这些品牌有一定的差距。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很多人要么选择特斯拉,要么选择比亚迪,甚至有人说,国产车燃油车买奇瑞吉利,新能源只买比亚迪,从这些方面的言辞就可见一斑。确实比亚迪在新能源上的投入以及技术积累,也不是其他品牌所能媲美的,如果是系统和智能化再好点,我估计特斯拉也要望尘莫及。
内饰有点尴尬
很多埃安车主都反馈这个车其他方面都还不错,但是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其内饰,很多车主都觉得这个内饰老气了,而且设计的平平,虽然其实埃安V的内饰上,皮质包裹这方面做的很不错了,但是却设计的太成熟了,很多人都觉得这个适合中老年人。
而虽然比亚迪汉的目标客户也是30岁以上的,但是毕竟作为一款20多万的车,内饰方面,无论是用料还是设计布局上,确实已经有豪车的风范和体验感了。
其实个人是觉得这两者内饰外观没什么好比的,毕竟一个紧凑型SUV一个中型轿车,而且价格也相差好几万,不过总的来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吧。
续航和动力还差点
虽然埃安V官方给的续航有510KM,但是国产电动汽车,很多都有虚标,所以实际续航里程,大家都很担心,不过其实实测续航,广汽埃安V也达到了485KM,准确率达到了80%,虽然不如比亚迪汉实测的604KM的续航,但是表现的还算不错了。
不过对于电动车的里程焦虑而言,480KM的续航,也依旧让人感觉到心难安,而且无论是埃安V还是比亚迪汉,都是有一定长途需求的,所以大家对续航是要求越高越好,而不像五菱宏光MINIEV只是市内代步,所以很多人觉得120KM的续航就足够了。
而在动力输出方面,比亚迪汉性能版,四驱版本,能给人带来强劲的推背感,破百成绩是3.9秒,前驱版本破百成绩则是7.9秒,这样的成绩让很多人感觉到很爽。而广汽埃安V的车主就有人在吐槽,平常日常使用动力是足够了,但是想追求刺激的话,那就没有。
其实从和广汽埃安V车主聊天中,可以发现,车主对广汽埃安V这款车还是蛮认可的,比如说空间大,都奔着中型SUV而去,颜值高,配置高,舒适性不错等等,但是卖不过比亚迪汉,你们觉得除了上述三个原因,还有哪方面的问题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广汽埃安独立之际:私人用户寥寥,几大因素制约
其实表现一直都比较稳定,算是预期比较明确的那种,在ET7和ES7都开始交付的情况下,平台866车型还能支持这样的销售成绩,个人感觉还是挺不错的。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销售已经从产品力开始向品牌力进化,豪华品牌的人设进一步坐实。虽然随着服务用户的不断扩大,蔚来的服务体验又一定的退坡,但是在当下似乎还没有一个品牌可以在这个领域提供更好的竞争,而汽车作为一个长期使用大宗消费品,对服务可以说是有较强的依赖,所以服务的体验
决定着消费者对整个产品的评价,无疑,蔚来在这方面会不断彰显优势。
从销冠的位置跌落下来,主要是产品的迅速老化和技术与体验之间的割裂,由
于小鹏的产品定位一直是打性价比,标定着特斯拉的产品来竞争,同样的价格给你更多功能,同样的功能给你更低价格,但是由于技术深度的不同,小鹏产品的可进化空间尚待进一步扩展,比如早期的G3目前已经没有更多的升级释放。P7的升级也逐步放缓,P5上的城市NGP因为地图审批的原因迟迟不能上线,这导致了当下小鹏实际上没有一款非常主力的车型,虽然G9开始走预热,而
且可以看出,何小鹏等公司高层都登录社交媒体亲自宣传,微博B站也是全网投放,其传播阵容不
可为不顶级,但是距离大规模交付还有时日,而且剑指30+以上价位的主力车型是否能达到更高的
销量,还值得进一步期待。
最主要的是小鹏的技术和用户体验之间存在的割裂问题,虽然小鹏方面也做过很多努力,但是修复
的进度始终比较慢,外部的迷局实际上是内部不一致的表现,比如最新的G9上市的体验城市虽然一
早宣布,但是具体时间表要几天之后才能发布,又比如APP社区里,各种栏目和内容往往都是一时
兴起,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不了了之,更比如在各种辅助驾驶的更新缺乏详细的说明和介绍,甚至
出现最高车速限制,使用时间限制,过度安全提示等情况,让用户体验始终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
态。这也是影响小鹏销量的原因。
理想,这个月的理想其实没什么好说的,毕竟人家老板都喊话理想one车主等等L8了,这个属于
明显的新品发布前的观望情绪,很正常,理想其实和上面的小鹏呈现出交错的行驶,个人理解理想
的产品在技术上没有特别的优势,但是产品定位,用户体验和传播上做的非常棒。所以,尽管只有
一款产品,理想的销量一直都比较稳定。这也再次证明了一个问题,体验力>产品力,产品尽管打
磨的没问题,但是体验的短板会像木桶效应一样制约产品力。
获得很多从燃油车切换过来的用户。举个例子,你到店里看车,明显感觉到埃安的车里面又大又舒
服,而且一听各种功能也都有,再一问价格还便宜,大概率你已经被种草了。埃安的短板比如车机
逻辑不是很好,智能驾驶体验一般,这些都要长期使用中才能感知,并不影响用户选择。看看Y这
款车型就明白了,几乎把国人喜欢的优势都汇聚在上面了。
个人倒是很看好,主要是从C11开始,我的感觉是“特斯拉卷BBA,小鹏卷特斯拉,
零跑卷小鹏”,零跑的各种车型的竞争法宝无二,就是极致的性价比。比如C11,作为中型SUV,
更大的车型,更长的续航,更好的智能硬件价格竟然一段时间内低于小鹏的G3i(紧凑型),又比如刚
刚上市的C01又把性价比之战卷向轿车,基本上提供了中大型轿车里目前的最佳性价比。所以,在目前的这个市场上,我相信零跑会成为一段时期内持续增长的品牌,而前段时间,零跑宣布供应链
进一步确认,对延迟交车提供积分补偿,这也证明,零跑方面的增长只是时间问题。
乘联会预估特斯拉的数据竟然是7.7万台,难怪前面modelY的交付时间被缩短在1-
4周,上海工厂的产能估计全部释放在本地了,无论是产能和交付都应该再次刷新了标杆。考虑到目
前在售的实际上只有4款车,甚至可以说只有2款主力车型的前提下,单品的销量再次证明了3和Y两
款车型超强的产品力。所以,产品线是否是越多越好,到底什么才是一个合理的产品定位策略?特
斯拉的成绩,非常值得去思考,不要去说我们过去是怎么做的,这个年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
身。搭配一个过去的探店视频,为什么这么多新能源品牌,特斯拉店里人满为患,消费者用真金白
银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L7作为中大型豪华纯电轿车排名第三,尽管这个定语足
够长,可能也说明了一些问题,大概排在前面的可能是ET7和极氪001?其实L7的产品体验整体来说
应该算是不错的,和极氪001一样,是传统造车旗下新品牌的这些新势力企业对市场发起的冲击,
这些背靠巨头的新势力的有备而来,相信会给这个市场更多色彩。
智己并不是没有问题,个人感知
到的问题就是,蔚来说体验,小鹏聊智能,理想讲奶爸,说到智己,操控智驾还是文艺范的高
,智己似乎什么都想聊,但是似乎又都无法让人记住,产品人设到底应该如何定位,似乎成为
智己的NEXT问题。大城市内卷预算充足的新潮消费者竞争已经很激烈了,连网红都新车蚕食老车,品牌总量难增长那种,下沉地区打油车、打主流中等价格段消费者们 才是更大的新能源 蓝海,这次走得快的不一定是先前那些。
造车新势力3月销量再生变!埃安首破4万辆 问界持续低迷
11月20日,广州车展开幕当天,广汽新能源宣布独立,并更名为“广汽埃安”。值得肯定的是,在新能源汽车这一新兴板块上,广汽埃安是传统车企中不可多得的先行者。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时期,造车新势力和传统势力已然形成两股势力,你追我赶,相辅相成。
不过,虽是独立,挑战更是艰难。这份艰难,源于新势力的冲击,也源于合资品牌的冲击。
一个核心问题
所谓的网约,可统称为“营运”;私人,则可统称为“非营运”。
在埃安V上市不久之际,车神探曾前往广汽埃安(那时还称广汽新能源)4S店进行了了解。有三个信息值得推敲。
一个是针对埃安S这一款车型,销售人员表示:“前来看埃安S的,80%都是为了做网约车。”
一个是彼时仍是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埃安S,7月份推出新款车型后,低续航的版本就被替换成了中航电池。
一个是车神探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来者无论是做何目的,年龄皆在40岁以上。
之所以值得推敲,是因为在2019年埃安S上市不多时,广汽埃安高层表示:“私人用户占比约为50%。”要知道的是,车神探所探访的是广汽埃安第一体验店,仅是一年之隔,80%的占比和50%的占比实在相去甚远。
按照现在的销量情况来看,埃安S单车月销在3000-4000辆之间,若是私人用户占比20%的话,销量就是600-800辆。这个数据和小鹏P7的2000辆左右的月销量相比,并不好看,况且,小鹏P7定位虽略高于埃安S,但售价又远高于埃安S。
再说埃安V。根据官方的说法,埃安V是广汽埃安从专车/出租车向私人用户转变和加码的,具备战略性意义的重磅车型。数据显示,自6月上市到10月份,埃安V共计7672辆,月均销量约为1500辆。即便埃安V的大部分销量来自私人用户,这个月均销量其实仍是不算漂亮。
事实上,在价格的比拼上,传统车企相较于造车新势力具备很大的优势,技术等的资源更不在话下。所以,若是私人用户订单逊于造车新势力,或是持平,或是略高,均不容乐观。
几大制约因?
广汽新能源宣布独立,更名为广汽埃安,看是一件喜事,但仍是任重道远。
如果从整个大环境去观察,可以看到的是,今年是新能源汽车飞黄腾达的一年,不说销量如何暴涨,包括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但凡涉及到“新能源”这个关键词的,股价都是翻几倍增长。资本的嗅觉是灵敏的,即便广汽埃安尚未拥有独立的实力,但风头已现,不容错过。
而从广汽埃安这单一品牌来看,倒是存在几大制约因素。
前面就提到了,现在是属于年轻消费者的时代,但有意购买广汽埃安的产品的人群,算不得年轻。广汽埃安一直强调“先进、好玩、新潮、高品质”,但买单的人并非看重了它的“好玩、新潮”。
其二,广汽埃安开始利用一些手段控制成本。比如在7月份,埃安S推出新款,中低配不再使用宁德时代电池,成本降低。续航虽是提升了,但成本降低,售价不变。
部分版本更换电池供应商,显然是有着广汽埃安自己统筹全局的思考。据悉,埃安V共计提供了4个续航版本,不同的续航版本则是不同的电池供应商,自然的是,宁德时代这种高成本的电池供应商所供应的电池,就用在了高配车型身上。
据了解,埃安S乞丐版车型不卖予私人用户,也就是说,针对私人用户,埃安S的售价范围不一样——以上等等的小动作,广汽埃安没有明显的说法,而这却是许多消费者所在意的。
其三,对本届广州车展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合资品牌已经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进行猛攻了,不久的将来,技术、品牌、规模等等将是新能源汽车都要进行比拼的要点,同时,私人用户也会逐渐增多,如此,留给广汽埃安的时间不多了。
车神探有话说
按照广汽集团此前公布的关于“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议案内容,广汽要挑战产销量达到3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品要占整车产销量的20%,相当于广汽集团新能源车销量达到70万辆左右。据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透露称,从70万辆来看,这个数据广汽埃安最少要承担将近一半。
一半就是约35万辆。35万辆,即便是利用专车/出租车市场也难以消化多少,如何真正收获私人用户,才是广汽埃安独立的意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被困低端,抛开网约车,广汽埃安还剩下什么?
近日,造车新势力们晒出了3月新车交付成绩,其中理想、蔚来和哪吒交付量过万,小鹏和零跑虽然未过万,但环比2月有所增长。而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埃安3月销量突破了4万辆,极氪同比增长亮眼,还有最近完成更名深蓝汽车也开始崭露头角。首先来看蔚小理的表现。理想汽车第一季度的总体表现一直都很不错,3月交付新车20823辆,再次实现月交付突破2万辆。1-3月,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为52584辆,同比增长65.8%。
自从交付以来,理想汽车销量累计突破30万辆,对于全年的销量增长,理想汽车也有着更为乐观的预期。
理想汽车CEO李想在财报会上表示,2022年理想汽车在30-50万元SUV市场份额是9.5%,预测今年的市场大概会是在140万辆到150万辆之间,理想汽车对自己的要求是市场份额翻倍。
根据规划,理想在4月份将开启启理想L7 Air和理想L8 Air车型的交付,新车型的加入也会助力理想汽车销量提升。
蔚来汽车3月交付新车10378辆,同比增长3.9%,环比下降14.6%。第一季度累计交付新车31041辆,同比增长20.5%,截至目前,蔚来累计交付新车320597万辆。
李斌曾表示不参与价格战,降价是特斯拉应对中国市场激烈竞争的一种方法,一味地降价会形成汽车行业的恶性竞争。
对此,蔚来会继续加大换电领域的布局,预计2023年换电站建设目标为1000座,累计建成超过2300座换电站。在产品方面,蔚来汽车将在上海车展带来全新ES6。
蔚小理中小鹏汽车3月的表现尚未达到预期,新车交付7002辆,环比微增,目前小鹏汽车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随着P7i上市和快速开启交付,3月P7车型总交付3030辆,环比增长32%。
何小鹏表示,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未来将提升产品美学设计、营销效率,以及提高产品规划,另外成本控制能力将会是小鹏汽车接下来赢得竞争的核心能力。
作为造车新势力潜力股,哪吒汽车的总体表现一直都非常不错,3月交付新车10087辆,哪吒V交付4793辆,哪吒U交付3088辆,哪吒S交付2206辆。
不过,哪吒汽车从去年12月开始销量逐渐放缓,并且寄予厚望的哪吒S并没有得到市场较高的反馈,后续在品牌向上方面还需要寻找新的思路。
据悉,哪吒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3月21日哪吒V出海,同时哪吒汽车泰国生态智慧工厂也于3月奠基,有望助力哪吒提升销量。
零跑汽车3月交付6172辆,同比下降38.6%,环比提升明显,其主要原因是2023款新品上市,秉承油电同价的理念,获得更多考虑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关注。朱江明最近也表示,零跑一直都是以成本定价,没有品牌溢价。
接下来看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广汽埃安的3月销量超过了4万辆,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33%,第一季度销量超过8万辆,总体表现十分亮眼。
近日,广汽埃安推出了2023款AION Y Plus和AION S Plus车型,有望进一步拉动埃安销量增长。同时埃安还发布了弹匣电池2.0技术,相比于上一代,弹匣技术2.0拥有自动灭火系统,超高耐热稳定电芯,提升了整车的安全性能。
长安旗下的深蓝汽车3月销量为8568辆,环比增长108.8%,目前只有深蓝SL03一款车。
总体销量提升主要是补贴政策的加持,深蓝对3月10日-2023年3月31日期间,下订并提车(提车以尾款支付时间为准)的消费者,可以享受现金直补2.2万元、至高2万元权益大礼包以及另享各地汽车消费补贴。
最近“长安深蓝”更名为深蓝汽车,2023年将销量目标定为40万辆,这也意味着对应的月销量至少在3.3万辆以上,从目前表现来看压力不小。
传统车企独立新能源品牌的还有极氪汽车,3月交付新车6663辆,同比增长271%,环比增长22%。官方表示,极氪009平均订单金额52.7万元,极氪001平均订单金额33.6万元。
另外,极氪汽车的第三款紧凑型SUV极氪X将于上海车展正式亮相,新车基于吉利最新的SEA浩瀚架构打造,配备14.6英寸的中控屏,可以通过手势进行滑移,能实现从中间平移到副驾位,科技范十足。
极氪CEO安聪慧表示,今年极氪001、009及极氪X三款车型预计分别交付7万辆、3万辆和4万辆以上,全年确保14万辆的交付目标,还是有些压力的。
值得关注的是,以往表现不错的AITO问界,3月销量仅为3679辆,同比增长16.42%。从销量看并不如预期,要知道当初华为的余承东,可是说这两款车型的产品竞争力“遥遥领先”。
小结:进入2023年,国内汽车市场整体疲软,新能源汽车的增速也有所放缓,再加上价格战,让很多消费者持币观望,给整个车市带来不小的影响。乘联会方面指出,随着各地政府和车企积极开展促销活动,车市的消费热度缓慢回升。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跟我视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去年广汽埃安完成了一场历史性的改革——在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并实施增资扩股以后,广汽埃安正式化身为“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埃安的“混改”也被外界视作广汽集团对未来新能源汽车业务野心的体现。2022年全年27.1万辆的销量以及126%的同比增幅,不仅创下了品牌销量的新高,而且也创下了销量增速的新纪录。借着这股旺盛的加速度,埃安的自信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在“读懂广州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表态,2023年广汽埃安的销量目标将会是50万辆,并向60万辆发起冲击,且要争取在2025年做到100万辆的年销量。
但是这样的目标,要想实现起来,又谈何容易?
竞争、亏损、定位
即便是在成功改革以后,对于目前的广汽埃安而言,也依旧要面临着多维度的严峻挑战,这些挑战也转化为了埃安肩上的三大包袱:
一是新能源市场大环境之下技术竞争力的下滑;
二是品牌增量不增收的尴尬仍有待改变;
三是中高端车型乏力,导致的品牌形象固化;
首先是市场竞争层面,虽然出身自广汽集团这么一家地方国企,但是广汽埃安一直将自己标榜为“新造车势力”,并且毫不避讳地将自己的销量与“蔚小理”等品牌作比较。
而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其实非常明确,一方面,与一众新势力比较起来,广汽埃安在体量上的优势是相当明显的,在“蔚小理”都在纷纷为月销冲击两万大关发愁的时候,广汽埃安却能每个月都在销量上对这些品牌进行降维打击。另一方面,将自己标榜为新造车,也能在横向对比中避开与比亚迪的正面冲突。
但是这种做法,虽然能在对外营销上获得甜头,但是对内却又会营造出一种虚假的繁荣。所以我们也能看到,近两年的广汽埃安无论是在核心技术的革新亦或是车型的更新换代节奏上,都出现了一丝怠慢的迹象。
四款主销车型,AION Y、AION S、AION V、AION LX都并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垂直换代,而是都被冠以了“Plus”的名义进行了小打小闹式的改款。而竞争对手的车型,在这两年里都已基本完成了一轮关于平台以及三电技术上的技术革新了。
反观埃安,此前大肆造势的“石墨烯电池”、“8分钟充满80%”、“续航1000公里”等噱头,到现在真正实现了的也就只有靠144度超大电池+小功率前驱电机硬生生死磕出来1008km续航的AION LX千里版了,先别提这续航数字仅仅是大家早已摈弃的NEDC工况续航,就从这款车46.96万元的售价中就能看出,这所谓的千里续航,其实还是噱头大于实际罢了。
除了技术上缺乏突破与创新以外,增量不增收也是目前广汽埃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别看他们在销量上将一众新势力都杀了个片甲不留,根据广汽集团发布的审计报告,在2019、2020以及2021年这三年里,广汽埃安分别亏损了6.21亿元、6.88亿元以及13.98亿元!虽然目前广汽集团2022年财报仍未公布,但是在去年的1-5月,广汽埃安的亏损也已经达到了10.24亿,而综合他们同期的销量,这也意味着广汽埃安平均每卖出一台车就要亏损1.34万元。
不得不说,在亏钱造车这件事上,广汽埃安确实有与新势力们很像。
很明显,作为广汽集团一枚重要的棋子,广汽埃安在经营效益方面遇到了不少的问题,而这与他们在供应链上的劣势不无关系。由于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对于电池成本的波动十分敏感,因此对于汽车厂商来说,要想获得更好的收益,就必须要把控好电池供应链,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像比亚迪一样“自产自销”的。
去年的7月份,也许是迫于生产成本上的压力,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大会上公开吐槽:“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的 40%-60%,且还在不断涨价,那我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
这其实也恰恰是广汽埃安“混改”的原动力之一——在完成混改后的第一时间里,埃安立即引进赣锋锂业、寒锐钴业、科达等来自电池上游原材料企业的资本,结合此前他们在电池生产以及消费端铺设充电设施的做法,显然他们也是意识到了想要实现盈利的第一步,不是卖更多的车,而是要实现“电自由”,只不过现在才来进行相关的布局,一时半会我们还是很难见得到成效了,这也意味着埃安的苦日子也许还没那么快结束。
营收上的困境,反过来也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埃安的在产品上的突破,而在我看来这其实才是埃安目前最严峻的问题。
没错,埃安的销量数据确实是相当的亮眼,但是其中B端的销量却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根据统计,2021年埃安12.7万辆的年销量里有43%是来自于B端市场,其中AION S有63%的新车被投放到了B端,而AION Y也有20.33%。目前广州大部分的巡游出租车都已经在近两年切换到了AION S上,同时AION S一直以来也都是网约车租赁市场的主力车型之一。
为了避免消费者将AION S与网约车画上等号,埃安在推出AION S Plus的时候还特地说明不会将新车投放至B端市场,但是尽管如此,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依旧有大量的C端消费者购买AION S Plus车型去跑网约车。同时,像AION Y、AION V等车型,其实在网约车司机中其实也都相当受欢迎。
当然,从客观上来说,一款车能够得到出租车、网约车市场的认可,证明它在性价比、质量稳定性方面一定是有保证的,但是如果一个品牌几乎全部车型都被大量地用作出租车、网约车,那对于品牌形象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更重要的是,这也几乎封死了埃安冲击高端的可能性。
放眼市场,为了眼前的销量,而不断在B端市场投放的品牌其实并不少。比如前些年的北汽新能源以及近两年的威马汽车就是两个最好的例子。而很巧合的是,这两个品牌在经历了短时间的高光以后也都迅速陨落了,可见B端市场对于车企来说就像是一杯美味的毒酒。
现在的埃安,似乎也已经对这杯毒酒上了瘾。
为了抢救品牌形象,埃安也并非没有作出努力,比如在去年他们就搞出了全新的高端品牌Hyper昊铂,这个品牌的起点也确实是高,一上来就是一款百万级别超跑和一款轿跑。这样一个横空出世的高端品牌,能对埃安的整体销量起到什么帮助,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但是我们能知道的是,别说百万级市场了,现在的埃安连二十万级别市场都是岌岌可危: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份埃安总销量为10206辆,同比下滑36.3%,环比下滑66%。虽然说销量的暴跌与元旦、春节假期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在这一万辆的销量之中,AION S与AION Y这两款低端车型占了96.8%!而高价位的AION V与AION LX仅分别卖出317辆与6辆,可见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埃安品牌在二十万以上市场中的说服力已经相当小了。
写在最后
哪怕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今年50万辆的销量目标,对于埃安而言也绝对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2023注定会是新能源车市场洗牌的一年,现在才刚过去两个月不到,特斯拉与比亚迪就已经接连打出价格牌,这似乎也为今年的竞争定下了一个残酷的基调。
这种情况下,一众新造车们势必都要上拼个你死我活,以求能在两大巨头的手下抢到肉吃了,而埃安也只有丢掉上面提到的这三大包袱,才有机会在这场白刃战中成为赢家之一。
(部分来源网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主指南,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好了,今天关于“埃安销量下降原因”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埃安销量下降原因”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