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悬挂类型拖曳臂式悬架_汽车悬挂类型拖曳臂式悬架是什么
1.拖曳臂式悬挂和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是一样的吗?相差多少?
2.汽车悬挂系统有哪几种,优劣对比顺序
3.汽车前悬挂和后悬挂类型的区别
一般来说,汽车的悬挂系统分为非独立悬挂和独立悬挂两种,非独立悬挂的车轮装在一根整体车轴的两端,当一边车轮跳动时,另一侧车轮也相应跳动,使整个车身振动或倾斜;独立悬挂的车轴分成两段,每只车轮由螺旋弹簧独立安装在车架下面,当一边车轮发生跳动时,另一边车轮不受影响,两边的车轮可以独立运动,提高了汽车的平稳性和舒适性。常见的独立悬挂系统有多连杆式悬挂系统、麦佛逊式悬挂系统、烛式悬挂系统、拖曳臂式悬挂系统等等。最常见的麦佛逊式和烛式悬挂系统。它们形状相似,两者都是将螺旋弹簧与减振器组合在一起,但因结构不同又有重大区别。烛式采用车轮沿主销轴方向移动的悬架形式,形状似烛形而得名。特点是主销位置和前轮定位角不随车轮的上下跳动而变化,有利于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麦克弗逊式是绞结式滑柱与下横臂组成的悬架形式,减振器可兼做转向主销,转向节可以绕着它转动。特点是主销位置和前轮定位角随车轮的上下跳动而变化,这点与烛式悬架正好相反。这种悬架构造简单,布置紧凑,前轮定位变化小,具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所以,目前轿车使用最多的独立悬架是麦弗逊式悬架。在来看看拖曳臂式悬挂系统,拖曳臂式悬挂系统是专为后轮设计的悬挂系统,像标致车系、雪铁龙车系、欧宝车系等欧洲轿车比较喜欢采用这种悬挂系统。对于拖曳臂式悬吊的复杂结构由于专业性过强,我们在此不作介绍。您只需要了解拖曳臂式悬挂系统的最大优点是左右两轮的空间较大,而且车身的外倾角没有变化,避震器不发生弯曲应力,所以摩擦小,乘坐性佳,当其刹车时除了车头较重会往下沉外,拖曳臂悬吊的后轮也会往下沉平衡车身;而其缺点是无法提供精准的几何控制,所以某些车厂就会结合一些连杆来解决,形成复杂的多连杆悬挂。最后再来看看多连杆悬挂系统,多连杆悬挂系统,又分为5连杆后悬挂和4连杆前悬挂系统。顾名思义,5连杆后悬挂系统包含5条连杆,分别为控制臂、后置定位臂、上臂、下臂和前置定位臂,其中控制臂可以调整后轮前束。5连杆悬挂的优点是构造简单、重量轻,减少悬挂系统占用的空间。5连杆后悬挂能实现主销后倾角的最佳位置,大幅度减少来自路面的前后方向力,从而改善加速和制动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同时也保证了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因为由螺旋弹簧拉伸或压缩导致的车轮横向偏移量很小,不易造成非直线行驶。在车辆转弯或制动时,5连杆后悬挂结构可使后轮形成正前束,提高了车辆的控制性能,减少转向不足的情况。同时紧凑的结构增加了后排座椅和行李厢空间。由于这种悬挂优点显著,易于调整,因而受到广泛的欢迎。而全新的4连杆前悬挂系统多用于豪华轿车,它通过运动学原理巧妙地将牵引力、制动力和转向力分离,同时赋予车辆精确的转向控制。4连杆式悬挂系统在奥迪A4、A6以及中华轿车上都可以看到。独立悬挂底盘扎实感非常明显。由于采用独立悬挂汽车的两侧车轮彼此独立地与车身相连,因此从使用过程来看,当一侧车轮受到冲击、振动后可通过弹性元件自身吸收冲击力,这种冲击力不会波及另一侧车轮,使得厂家可在车型的设计之初通过适当的调校使汽车在乘坐舒适性、稳定性、操纵稳定性三方面取得合理的配置。华晨阁瑞斯就是采用这种结构,这种底盘基本都用在轿车设计中,让乘坐者感受轿车的舒适感,保证驾乘人员在长时间行驶过程中有舒适享受,不会受到轻客底盘带来的颠跛之苦。半独立悬实际上是非独立悬挂的一种特殊形式,因为它的两侧车轮也由一根杆件直接连接,只不过这根杆件的材料并非完全刚性的,而是具有较好的扭曲特性,当一侧车轮受到冲击力后,对另一侧车轮的影响并不像非独立悬挂那样强烈,但却也很难达到独立悬挂所具有的水平。这种形式实际上也是汽车厂家出于节约成本的角度所考虑所采用的,别克GL8采用的也是这种结构。非独立悬架多用于货车和公共汽车的前轮和后轮,乘用车从舒适性和高速行车的稳定性需要出发,多用于后轮,而前轮一般不采用。采用钢板弹簧的非独立悬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并且转向时钢板弹簧的偏角很小。除纵置钢板弹簧的非独力悬架不需要加装导向杆件外,其他采用螺旋弹簧、空气弹簧(主要用于大客车上)的非独立悬架都必须设置能约束车轴运动的导向杆。独立悬架的左右车轮不是由一个整体车轴连在一起的,它的两边的车轮运动相互没有联系,这类悬架型式有如下优点:①汽车悬架弹簧下的重量减轻了,乘用车的舒适性得到了改善。②可以装用很软的弹簧,从而能提高乘车的舒适性。③能预防前轮摆振的发生。④对于FR型汽车的后轮,它可将差速器固定在车身的侧面,从而使车身底版和后座椅的离地高度降低、汽车的重心也能降低。与以上优点相对的是这种悬架型式存在如下的缺点:①独立悬架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②汽车保养、修理困难。③汽车行使时前轮定位和轮距常发生变化,因此有时轮胎磨损较大。根据独立悬架的独立特点,它多采用在乘用车的前后轮和中、小型货车的前轮上.
拖曳臂式悬挂和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是一样的吗?相差多少?
1.拖曳臂式悬挂
拖曳臂式悬挂也可以说成半独立悬挂,拖曳臂式悬挂本身具有非独立悬挂的缺点但同时也兼有独立悬挂的优点,拖曳臂式悬挂的最大优点是左右两轮的空间较大,而且车身的外倾角没有变化,避震器不发生弯曲应力,所以摩擦小。这种悬挂的舒适性和操控性均有限,当其刹车时除了车头较重会往下沉外,拖曳臂悬挂的后轮也会往下沉平衡车身,因此无法提供精准的几何控制。不同厂家对这种悬挂的称谓不同,像纵臂扭转梁独立悬挂,纵臂扭转梁非独立悬挂,H型纵向摆臂悬挂等说白了都是这种悬挂形式。
2.麦弗逊式独立悬挂
麦弗逊式悬挂是使用最广泛的轿车前悬挂之一。麦弗逊式悬挂由螺旋弹簧、减震器、三角形下摆臂组成。它的特点是螺旋弹簧套在减震器上组成,减震器可以避免螺旋弹簧受力时向前、后、左、右偏移的现象,限制弹簧只能作上下方向的振动,并可以用减震器的行程长短及松紧,由此设定悬挂的软硬及性能。它结构简单所以它轻量、响应速度快。并且在一个下摇臂和支柱的几何结构下能自动调整车轮外倾角,让其能在过弯时自适应路面,让轮胎的接地面积最大化,但麦弗逊式悬挂在行车舒适性上的表现还算令人满意,不过由于其构造为直筒式,对左右方向的冲击缺乏阻挡力,抗刹车点头作用较差,悬挂刚度较弱,稳定性差,转弯侧倾明显。
3.双叉臂式独立悬挂
双叉臂式悬挂和麦弗逊悬挂有许多相似之处,双横臂式悬挂设计偏向运动性,其性能优于麦弗逊式式悬挂。相比麦弗逊式悬挂双叉臂多了一个上摇臂,不仅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而且其定位参数较难确定,因此小型轿车的前桥出于空间和成本考虑一般不会采用此种悬挂。结构上采用上下不等长叉臂(上短下长),让车轮在上下运动时能自动改变外倾角并且减小轮距变化减小轮胎磨损,并且能自适应路面,轮胎接地面积大,贴地性好。双叉臂式悬挂是为运动而生的悬挂,法拉利、保时捷、玛莎拉蒂等超级跑车车均采用了双叉臂式前悬挂。
4.多连杆独立悬挂
多连杆悬挂可分为多连杆前悬挂和多连杆后悬挂系统。其中前悬挂一般为3连杆或4连杆式独立悬挂;后悬挂则一般为4连杆或5连杆式后悬挂系统, 多连杆悬挂能大幅度减少来自路面的前后方向力,从而改善加速和制动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同时也保证了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多连杆式悬挂舒适性能非常出色,操控性能也和双叉臂式悬挂难分伯仲,高档轿车由于空间充裕、且注重舒适性能何操控稳定性大多使用多连杆悬,可以说多连杆悬挂是高档轿车的绝佳搭档。
汽车悬挂系统有哪几种,优劣对比顺序
在单纵臂扭转梁悬挂上,这两个分类变得有些模糊。从悬挂结构来看属于不折不扣的非独立悬挂,因为左右纵向摇臂被一根粗大的扭转梁焊接在一起,但是从悬挂性能来看,这种悬挂实现的是具有更高稳定性的全拖式独立悬挂的性能。
优缺点
拖曳臂式悬挂本身具有非独立悬挂的存在的缺点但同时也兼有独立悬挂的优点,拖曳臂式悬挂的最大优点是左右两轮的空间较大,而且车身的外倾角没有变化,避震器不发生弯曲应力,所以摩擦小。拖曳臂式悬挂的舒适性和操控性均有限,当其刹车时除了车头较重会往下沉外,拖曳臂悬挂的后轮也会往下沉平衡车身,无法提供精准的几何控制。
主要优点:结构简单实用、占用空间最小、制造成本低 。
主要缺点:承载性能差、抗侧倾能力较弱、减震性能差、舒适性有限
适用车型:中小型汽车、低端SUV后悬挂
不同厂家对这种悬挂的称谓不同:如:纵臂扭转梁独立悬挂,纵臂扭转梁非独立悬挂,H型纵向摆臂悬挂等等。归根结底他们都是同一种悬挂结构——拖曳臂式悬挂,只是调教稍有不同。
拖曳臂式悬架是专为后轮而设计的悬架结构,它的构成非常简单——以粗状的上下摆动式拖臂实现车轮与车身或车架的硬性连接,然后以液压减震器和螺旋弹簧充当软性连接,起到吸震和支撑车身的作用,圆柱形或方形横梁则连接左右车轮。从拖曳臂悬架的构造来看,由于左右纵摆臂被横梁连接,因此悬架结构依旧还保持着整体桥式的特性,这也就使纵向拖臂所连接的车轮在动态运动中外倾角不会发生变化,由此会使前轮出现转向不足,所以拖曳臂后悬无法为车身的精确操控提供良好的保障。不过可喜的是,连接左右纵臂的横梁在连接处为可转动式,在一定程度上可让左右车轮在小范围的空间内自由跳动而不干扰到另一侧车轮。
汽车前悬挂和后悬挂类型的区别
一般来说,汽车的前后悬挂系统包括弹簧和减震器两个部分,按照结构来分,多见有
以下结构形式,麦佛逊,双A臂(双横杆),拖曳臂,扭力梁和多连杆。 麦佛逊式悬挂多用于前轮,是独立悬挂的一种,而且是结构非常简单的一种,布置紧凑,节省空间,前轮定位变化小,具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所以,大部分的轿车前悬均采用这种结构,差别主要在选材和减震器、弹簧的调校上面。 但麦弗逊式悬架在使用中也有缺点,就是行驶在不平路面时,车轮容易自动转向,故驾驶者必须用力保持方向盘的方向,当受到剧烈冲击时,减震器易造成弯曲,因而影响转向性能,所以很多不吝惜空间和成本的豪华轿车上面并没有采用此种形式。 双A臂悬挂拥有上下两个摇臂,起横向力由两个摇臂同时吸收,支柱只承载车身重量。因此横向刚度大。由于上下使用不等长摇臂(上长下短),让车轮在上下运动时能自动改变外倾角并且减小轮距变化减小轮胎磨损。并且也能自适应路面,轮胎接地面积大,贴地性好。但是由于多了一个上摇臂,所以需要站用较大的空间,本田的轿车前悬喜欢采用这种结构,Civic为人所称道的操控性,前悬的双A臂有一定的功劳,遗憾的是8代civic没有沿用这种结构,而采用了麦佛逊另很多车迷遗憾。 拖曳臂式悬挂系统是专为后轮设计的悬挂系统,像标致车系、雪铁龙车系、欧宝车系等欧洲轿车比较喜欢采用这种悬挂系统。拖曳臂式悬挂系统的最大优点是左右两轮的空间较大,而且车身的外倾角没有变化,避震器不发生弯曲应力,所以摩擦小,乘坐性佳,当其刹车时除了车头较重会往下沉外,拖曳臂悬吊的后轮也会往下沉平衡车身,而其缺点是无法提供精准的几何控制,不过如果调校得当,可以用最少的成本和空间达到最好的效果,所以现在的小车多采用这种形式的后悬挂。 扭力梁悬挂是一种半独立悬挂方式,这种悬挂结构简单,传力可靠,但两轮受冲击震动时会互相影响。对细小的震动能够较好地过滤,而对于大坑洞的反应会比较生硬,大众集团的车型多采用此种后悬挂,不过最新的PQ35平台均改成了多连杆式。 多连杆悬挂系统,又分为5连杆和4连杆。多连杆后悬挂能实现主销后倾角的最佳位置,大幅度减少来自路面的前后方向力,从而改善加速和制动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同时也保证了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在车辆转弯或制动时,5连杆后悬挂结构可使后轮形成正前束,提高了车辆的控制性能,减少转向不足的情况。很多豪华轿车的前悬也使用了4连杆前悬 它通过运动学原理巧妙地将牵引力、制动力和转向力分离,同时赋予车辆精确的转向控制。 综上所述,虽然多连杆有很多先天的优点,似乎是最好的方式,但是一下多了这么多受力点,调校会比较困难,而且在占用空间和成本上没有优势,所以我们在购车时不必太在意是否采用了多连杆,如果是A级以下额车型,前麦佛逊,后拖曳臂是非常好的搭配,B级以上则各车厂有不同的喜好,原则上只要和整车风格协调一致,我们大可不必非要认定一种悬挂方式,如果追求性能, 那么可以去专业改装店做深度调校
1.首先明确副车架的概念:副车架并非完整的车架,只是支承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使车桥、悬挂通过它再与“正车架”相连,习惯上称为“副架”。副架的作用是阻隔振动和噪声,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所以大多出现在豪华的轿车和越野车上,有些汽车还为引擎装上副架。在轿车里有的车型叫副车架,俗称元宝梁
优点:
1).副车架能够带来很好的悬挂连接刚度
2).能够隔绝路面震动带来良好的舒适性
3).把悬挂变成总成部件,提高了悬挂的通用性,降低研发成本。
4).总成部件安装方便,降低了装配成本。
缺点:
1).庞大的副车架会增加车重,用铝合金打造虽然可以减小重量但会使成本增加。
2).降低行车稳定性,操纵感不直接,赛车上很少采用。
2.拖曳臂式悬架应该属于一种半独立悬架,纵臂扭转梁式半独立悬架(扭转梁随动臂式)=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半独立悬架)=复合式悬架=扭力梁悬架=纵向拖曳臂式半独立悬架=纵向托臂式扭力梁后悬架=H型纵向摆臂式悬架=复合扭转梁式半独立后悬架;这些都是不同的汽车厂商对拖曳臂式悬架的称谓。尽管它们各自都有不同的名字,但它们的结构和性能几乎都大致相似。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突出优点是两前轮内侧空间较大,便于发动机等机件的布置;
结构简单,质量轻、响应速度快,所以行车舒适性比较好 。缺点是横向刚度小,稳定性不佳,转弯侧倾较大;
多连杆式悬架是比较高级的悬架,包括四连杆,五连杆等,这种悬架减振器和螺旋弹簧不象麦弗逊悬架那样沿转向节转动;
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车轮与地面接触的角度,使汽车具有良好操纵稳定性,并可减小轮胎摩损;
多连杆式悬架采用的元件较多,占用空间大,结构复杂且造价高,中小型车出于成本和空间考虑极少使用这种悬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