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汽车新闻_节能汽车新闻报道
节能汽车新闻的今日更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新,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节能汽车新闻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探讨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正式发布
2.《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发布
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正式发布
4.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各50% 2035年目标定了
5.国六切换加速布局节能和新能源车
6.造车风向有变!纯电动与节能车确定主流地位,最大赢家是它们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正式发布
2021年12月14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发布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天津成功召开。本次发布会由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数据”)主办,必和必拓集团(以下简称“必和必拓”)支持。发布会由中汽数据总经理冯屹主持,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副总经理吴志新发表致辞,必和必拓首席商务官潘文怡以视频形式发表致辞。本次发布会受到来自相关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的广泛关注,线上直播累计观看突破5000人次。吴志新副总经理在致辞中指出,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既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方向,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途径,同时也是是我国汽车产业做强的必由之路。为了更好地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节能低碳发展与电动化转型,中汽中心自2014年开始编制和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旨在为主管部门出台汽车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为企业制定相关战略提供支撑。此外,中汽中心今年在工信部委托下,开展“面向碳中和目标的汽车产业实施路线图研究”,从政策、标准、市场、技术、产业等多角度,全面剖析汽车产业的低碳转型之路。今天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也包含部分研究成果。
必和必拓集团首席商务官潘文怡在致辞中表示:“必和必拓致力于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产业链提供负责任的、安全可靠的资源保障。能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旗下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这项重要工作,共同为行业做出切实贡献,必和必拓深感自豪。我们的合作是全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为行业带来有益影响,携手应对环境挑战的生动案例。”
一、发布最新行业报告,深入解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发布会上,在现场和云端观看的行业、企业专家的共同见证下,中汽中心副总经理吴志新、必和必拓中国区总裁王跃奎、天津大学教授姚春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研究员肖成伟、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助理梅胜军、北汽新能源总经理助理刘晓萌等初版单位、支持单位领导,行业和企业专家代表上台,共同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正式发布
报告从产业环境篇、车辆能耗篇、产品属性篇、技术应用篇、热点专题篇、长期展望篇共6个篇章铺开,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出全景式分析和展望。中汽数据节能战略研究室室主任陈川在会上对报告内容做了重点解读,报告针对汽车产业“双碳”目标下的全新发展机遇和挑战,特别呈现以下6大亮点内容:
多年深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研究——3个“连续”:
连续7年开展中国车用能源消耗测算,为国家能源消耗监控与行业燃料需求分析提供系统性数据支撑。
连续7年跟踪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发展情况,为主管部门实施双积分管理提供有效支撑。
连续7年发布节能与新能源产品技术数据,全方位扫描产业发展趋势,为企业规划提供有力参考。
面向“双碳”目标与转型的全新机遇——3个“首次”:
首次构建中国汽车使用环节碳排放测算模型,科学评估中国汽车使用环节碳排放情况,为汽车行业落实“双碳”目标提供基础支撑。
首次从技术路线、安全性、原材料供应等角度出发,与行业、头部企业专家携手,系统评估动力电池发展现状及新趋势。
首次提出“双碳”背景下面向2035年的分场景、分区域、分车型推进的汽车电动化路线图。
中汽数据节能战略研究室室主任陈川解读报告的亮点和主要结论
二、聚焦“双碳”战略,携手行业、企业专家共话产业热点
在国家“双碳”目标的背景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作出全新改版:热点专题篇从技术路线、安全性、原材料供应等角度出发,系统评估动力电池发展现状及新趋势;新增长期展望篇,介绍了中汽数据中国汽车2035年电动化路线图的最新研究成果。相关专题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联合撰写。中汽数据和参与单位的专家代表也在会上针对产业热点问题分别做了主题报告,分享最新成果。
来自必和必拓集团的包文骏做了题为《可持续供应,推动低碳高效产业链发展》的报告,报告首先阐明了交通行业电气化势不可挡的趋势,再从电池行业重要的原材料——镍资源的供应情况出发,给出了未来十年内电池镍需求将增长500%以上、电池行业的原生镍需求将占全球原生镍总需求量的20%以上的预判,进而说明了电池供应链降低碳减排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必和必拓基团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价值链的可靠供应商,助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宁德时代企业公共事务部经理刘子瑜做了题为《动力电池技术创新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报告,报告首先从国家双碳目标要求出发,阐明电池在支撑双碳目标实现中的重要性,给出了随着电动化加速,TWh时代将于2024年左右提前到来的预判。另外,报告也表明了碳中和目标对电池提出了更高要求,宁德时代将通过四大创新体系、数字化研发平台、高通量计算等措施,应对未来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
中汽中心首席专家刘仕强做了题为《动力电池安全性测试评价》的报告。报告从新能源汽车事故快速上升的背景出发,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事故具有车型多样化、温度高关联性、储能系统高关联性、诱发原因模糊性等典型特征,并通过描述热安全、充电安全、机械安全、浸水安全等各类动力电池安全测试场景,说明了动力电池安全问题的复杂性,最后提出了构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性测评体系的设想。
中汽数据研发专家禹如杰做了题为《面向2035的汽车全面电动化发展路径研究》的报告,报告综合考虑能源、双碳目标、环境、国际竞争四方面外部约束提出汽车电动化发展目标,即2025、2030、2035三个时间节点在温和情景下的NEV占比分别为20%、40%、60%,在激进情景下的NEV占比分别为25%、50%、70%;另外,报告经进一步分析测算提出分区域(将337个地级以上城市按电动化优先等级划分为试点区域+5类城市,)、分车型(乘用车中出租租赁电动化推进快于私家车&公司用车;商用车车型划分为四个梯队)推进的汽车电动化路线图。
中汽数据和参与单位专家代表针对产业热点问题做主题演讲
未来,中汽数据将继续以汽车产业大数据为基础,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为平台,深入践行央企行业服务的责任,向政府、行业、企业传递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成果,助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为汽车领域低碳化发展贡献力量。
如对报告感兴趣,欢迎联系:
联系人:李宏伟/冀然
电话:18222357890/13299962911
邮箱:lihongwei@catarc.ac.cn/jiran@catarc.ac.cn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发布
中国汽车实现节能减排的技术路线将出现重大变化,以混合动力为主的节能汽车在未来15年所占的市场份额将提升,而纯电动和插电混动构成的新能源汽车的份额则会减少。这意味着中国政府过去10年全力以赴推动纯电动汽车发展,并希望以此赶超传统汽车强国的战略出现调整。9月16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于南京举行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介绍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以下简称“路线图2.0”)透露了上述方向。
王秉刚说,中国新能源汽车与节能汽车应该并举发展,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各占一半,而混合动力是内燃机汽车最有效的节能技术,要积极推动传统汽车实现“混动化”,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全面采用“电驱动”技术,用“全面电驱动化计划”代替“禁燃时间表”更符合国情。
2015年,受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和工信部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行业专家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编制工作,2016年10月26日正式发布路线图1.0版本。路线图2.0的编制于2019年3月启动,历时一年多时间,有1000多名专家参与了编制。路线图2.0已经于8月23日通过验收,并将于10月27日2020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期间正式对外发布。
按照路线图2.0的规划,混动新车到2025年要占传统能源车的50%以上,2030年占75%以上,2035年要达到100%。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占汽车总销量的20%左右,2030年占30%以上,2035年占50%以上。
而四年前制定的路线图1.0提出的目标是,节能汽车2025年占比40%,2030年占比50%。新能源汽车2025年占比超过15%,2030年占比超过40%。
两个版本的路线图对比一下可以发现,混动汽车占传统能源车的比例显著提高,路线图1.0的目标是到2030年占50%,路线图2.0提高到了75%。同时,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则出现下降,路线图1.0的目标是到2030年占40%,路线图2.0则降低至30%。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2019年12月公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路线图2.0的目标也比其低5个百分点。不过,该规划的正式文件尚未公布。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目标降低,到2025年的乘用车(含新能源)新车油耗目标也从路线图1.0中的4L/100km放宽至路线图2.0中的4.6L/100km。
同时,在大力鼓励混动汽车发展的同时,动力电池的发展路线也要进行相应调整,要改变以往偏能量密度的策略,还要发展适用于混动车辆的功率型电池,以及能量功率兼顾型电池。
“制定路线图2.0的专家一致认为我们要同时重视传统汽车的转型,要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一起抓。”王秉刚表示,中国汽车产业今后15年之所以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应该并举发展基于三方面原因:
一是中国地域广阔,地理、气候、道路、使用环境很复杂,多元化的汽车技术和多元化的能源结构可能对中国更加适合。二是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交通能源只有多元化才更加安全,仅仅依靠电或者仅仅依靠石油都是不安全的。三是中国的电力还是以煤炭发电为主,电力部门的规划到2035年煤电仍占一半左右,而煤炭除了作为能源以外,还是珍贵的材料资源,我们也要珍惜它,而世界上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可以被我们利用。
不过,王秉刚同时指出,在强调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并举发展的同时,仍然要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不动摇。10年前中国确定的以“纯电驱动”为主的发展战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电动汽车拉动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与充换电基础设施产业链初步建成,改变了延续百年的传统汽车产业链结构,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与增强竞争力的新的重要基础。
路线图对于车企的技术路线选择将起到什么作用?该路线图的制定目的是“支撑政府行业管理、引领产业技术创新及引导社会资源集聚”。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过去几年车企在技术路线选择方面的主要依据仍然是政府的补贴政策,由于混动汽车没有补贴,绝大部分车企都放弃了混动技术路线。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逐年退坡并将于2022年底彻底退出、以及“双积分”政策鼓励发展低油耗节能汽车,预计混动技术路线将重新受到车企的重视。
不过,一个尴尬的局面是,在过去十年中国全面推动纯电动汽车发展的背景下,很多自主品牌车企已经放弃了混动技术路线,也停止了对高效内燃机技术的开发,大部分车企也不具备混动车辆所需的机电耦合技术研发能力,在这种局面下,传统能源乘用车的全面混动化要如何进行呢?当然,以丰田为代表的在混动领域拥有强大技术能力和丰富产品组合的跨国车企肯定会对中国的政策调整拍手称快。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正式发布
10月27日,在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上,中国汽车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代表汽车学会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技术路线图2.0进一步研究确认了全球汽车技术“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客观评估了技术路线图1.0发布以来的技术进展和短板弱项,深入分析了新时代赋予汽车产业的新使命、新需求,进一步深化描绘了汽车产品品质不断提高、核心环节安全可控、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新型产业生态构建完成、汽车强国战略目标全面实现的产业发展愿景,提出了面向2035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六大目标,即:我国汽车产业碳排放将于2028年左右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提前达峰,至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国际领先,产品大规模应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协同高效、安全可控的产业链;建立汽车智慧出行体系,形成汽车、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态;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成熟,具备引领全球的原始创新能力。
技术路线图2.0进一步强调了纯电驱动发展战略,提出至203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超过50%,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节能汽车全面实现混合动力化,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
技术路线图2.0进一步明确了构建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体系和新型产业生态,提出到2035年,各类网联式自动驾驶车辆广泛运行于中国广大地区,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各50% 2035年目标定了
车家号的网友,大家好!今天选车网为您带来2.0版技术路线图的最新消息,请点击关注选车网,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汽车资讯。10月2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在上海发布,此技术路线图由1000余名专家历时一年半编制而成。
新技术路线图确认了全球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了汽车产品的新需求,并提出了面向2035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六大目标。
另外,将现有?“1+7”的研究布局深化拓展至“1+9”?研究布局,“总体技术路线图和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轻量化、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系统、充电基础设施、汽车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
据悉,此路线图将会面向社会人员公开发行,且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对技术路线图组织了相关专家,进行解读并开展相关培训,为各界提供创新决策参考。
选车君观点:?随着汽车产业技术的进步,混动汽车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从新版路线图来看,电动将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目前由于政策保护和政府补贴,电车占有一定市场,如果没有这些政策,电动汽车能否和传统的燃油车及混动汽车一较高下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六切换加速布局节能和新能源车
[汽车之家?行业]?“禁燃”的话题又热了,但对“禁燃”的理解,我们应该有更清楚的认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简称“技术路线图2.0”)于10月27日正式发布,其中最关键的一个信息是关于2035年的一个目标,即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各占50%,届时汽车产业将全面实现电动化转型。
10月27日,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举办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正式对外发布了路线图2.0版本。 路线图2.0延续了“总体技术路线图+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研究框架,并将此前1.0版本中的“1+7”研究布局深化拓展至“1+9”,形成了“总体技术路线图+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系统、充电基础设施、汽车轻量化、汽车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的“1+9”研究布局。每条技术路线都有相应的研究小组和面向2035年的阶段性目标。『每个技术发展方向下又包含多个细分领域』
■?千人参与编制?历时1年5个月
2015年,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行业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编制工作,并于?2016年10月26日正式发布第一版。经过几年的摸索,技术路线图1.0版本迫切需要调整,汽车产业需要对未来15年的技术重点方向及关键核心技术走势进行准确研判。 路线图2.0从2019年5月启动编制工作,历时1年5个月,1000多位涉及汽车、能源、材料、化工、信息与通讯、人工智能、大数据、交通、城市规划等相关领域/产业的专家参与了编制工作。李骏说:“路线图2.0将有力支撑我国面向2035新能源汽车规划研究及十四五科技规划的研究工作。” 路线图2.0重在梳理技术短板,提出面向2035年汽车产业发展愿景,制定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引领性的技术发展路线,凝练近中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需求,确定近期优先行动项。 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蔡蔚说,“过去五年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现在的逆全球化更要重视,路线图2.0就是为了补短板,为上游企业预判未来市场的阶段性目标,提供技术参考路线和市场需求量。”『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路线图组长、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蔡蔚』
■?当前汽车产业有喜有忧
宏观来看,能源、互联、智能革命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能源革命带来汽车传统动力向新能源汽车转变,“三电”成为汽车核心,围绕“三电”的全新产业链及新能源车配套基础设施、运营服务体系相继出现。互联革命与智能革命相辅相成,推动汽车产业形成全新的产业生态系统。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 当前,我国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已接近2020年5L/100km的目标值,本土汽油机热效率逐渐接近40%的国际先进水平,自动变速箱占比已经达到70%以上。纯电动汽车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全面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纯电动汽车在整车能耗、续航行驶公里、智能化应用等方面实现了全面进步。此外,我国动力电池技术和规模都进入世界前列,驱动电机与国外技术水平同步发展。 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路线图组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说:“内燃机产业可以被看作为正值壮年期,随着材料更加轻量化、耐热程度更好,内燃机的效率的还能继续提升。”对于混动技术路线,没有哪一种技术是终极的,任何技术都需要与市场结合。丰田、本田的混动技术都是不一样的,还有不同类型的插电、增程技术的出现,也让混动市场更加多元化。 氢燃料电池汽车加快进入示范导入期。氢燃料电池客车在续航里程、百公里氢耗、最高车速等方面都已经实现了2020年目标,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功率密度、冷启动温度、寿命等,均实现或超额完成2020年目标。同时,实现了电堆、压缩机、DC/DC转换器、氢气循环装置等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但在催化剂、炭纸、质子交换膜等核心材料和部件的基础方面还比较薄弱。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整车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已在部分场景展开示范应用,同时我国V2X通信技术发展与国际领先水平保持同步,高精度地图、定位技术进展也与国际水平保持同步。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从2016年至今国内相关汽车产业研发投入攀升,研发占营收的比例达到了3.5%左右。 我国汽车产业基础薄弱环节依然存在。汽车研发用设计与模拟的软件平台、车规级计算芯片、车规级功率半导体、高精度传感器等严重依赖国外技术。高品质电工钢、非晶合金铁芯等关键材料尚待突破。■?2035年实现六大发展目标
李俊介绍,我国汽车技术发展有四大社会愿景和五大产业愿景。 围绕这些愿景,路线图2.0提出了面向2035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六大目标。第一,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于2028年左右提前达到峰值,到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第二,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第三,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体系基本成熟,产品大规模应用;第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协同高效、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第五,建立汽车智能出行体系,形成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态;第六,技术创新体系优化完善,原始创新水平具备全球引领能力。 路线图2.0提出,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各占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商用车实现氢动力转型,各类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在国内广泛运行,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另外,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预计到2035年将建成慢充桩接口达到1.5亿端以上,公共快充接口达146万端以上,支撑1.5亿辆以上的车辆充电运行,同时实现城市出租车、网约车共享换电模式的大规模应用。 轻量化技术方面,近期以完善高强度钢应用为重点,中期以形成轻质合金应用为方向,远期形成多材料混合应用为目标,不同于传统技术路线把整车整备质量作为衡量标准,路线图2.0引入了整车轻量化系数、载质量利用系数、挂牵比等衡量依据。到2035年,预计燃油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25%,纯电动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35%。编辑总结:
参与编制路线图2.0的专家透露,提交给国家相关部门的材料远比路线图2.0所呈现出的内容复杂的多,目标也更详细,希望这些内容能给产业各方提供参考。实际上,2.0版本的路线图是业界期待已久的,它可以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更加市场化。未来,各类构型的混动等节能技术在一定时期内将是市场主力,从全球来看,各国家和企业的电动化战略转型都会提速,而氢燃料电池产业化预期将会提前。(文/汽车之家?刘宏龙)造车风向有变!纯电动与节能车确定主流地位,最大赢家是它们
广汽集团(601238)5月11日发布消息显示,目前广汽集团生产已经全部切换到了国六B+RDE标准,同时,广汽集团坚持“EV+ICV”(电动化+智能化)“XEV+ICV”(混动化+智能化)双轮驱动路线,力求在保持广汽埃安EV领先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广汽传祺向新能源转型。在节能和新能源车方面,广汽集团加速布局。在刚刚结束的2023上海车展上,广汽集团发布“NEXT”计划,要在多能源时代来临之时,坚持“EV+ICV”(电动化+智能化)“XEV+ICV”(混动化+智能化)双轮驱动路线,力求在保持广汽埃安EV领先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广汽传祺向新能源转型,即向XEV含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REV(增程式电动车)、HEV(混合动力)的转型。广汽传祺目前已拥有M8、GS8、影豹、影酷等多款混动车型,首款插电混合动力新车型传祺E9也已开启预售,即将将正式上市。
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广汽集团节能汽车比例持续提升,全年节能与新能源车销量比例已提升至31.31%,分别实现节能与新能源车产销47.40万辆和45.2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9.86%和51.44%,节能与新能源车正逐渐成为广汽集团业务一大新增长点。特别是广汽埃安近来的市场表现良好。今年以来,广汽埃安已连续两个月单月销量超过4万辆,1-4月,累计已实现汽车销量121320辆,同比增长120%。
此外,在国六切换方面,整个广汽集团通过持之以恒加大技术更新,目前生产已经全部切换到了国六B+RDE标准。
一个对汽车行业影响深远的决定,在10月底敲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指出,不仅要坚持纯电驱动发展战略,还提出了六大总体目标。其中,到2035年要实现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各占50%这一目标,引起了行业热议。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50%以上,其中纯电动占新能源汽车的95%以上,这基本上堵死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出路。而节能车,被提上了从未有过的重要地位,也将深刻的改变车企的发展路线。
01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没有未来?消费者用脚投票
基于一步从燃油车跨越到纯电动的现实考虑,各大车企纷纷选择轻混路线、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增程式等过渡方式。加上前几年政策对插电式混合动力的倾斜,比如在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限购限牌城市,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可作为新能源汽车,无需摇号即可上牌,吸引了很多对汽车有刚需的家庭购买。加上插电式混合车型不像纯电动汽车般有续航焦虑,确实可以在购买习惯上更容易打动消费者。
但市场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接受度并非想象中那么高,甚至是远远低于油电混合动力车型。一方面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续航里程较短,大多是50km公里左右,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另一方面,在只依靠汽油驾驶的时候,由于多了一套电力系统负重较大,插混车型的油耗较高。不仅如此,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售价还高出燃油车和油电混合动力车型许多,以丰田卡罗拉为例,其燃油车与油电混合车型的售价相差1万元左右,但其双擎E+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售价则要高出6-7万元,这会大大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有不少购买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消费者坦言,如果不是上牌难,基本不会考虑这一车型。也正是因为市场反映如此,新政策的资源开始向节能车倾斜。
02
节能车地位被提升,油电混合车型成香饽饽
节能车的比例将占到50%,毋庸置疑,这又将大大刺激各大车企转向油电混合路线。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中国车企没有在油电混合车型上花费太多功夫,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的技术专利都掌握在丰田手中,所谓“世界上只有两种混动,一种是丰田,一种是其它”,可见丰田在这一领域拥有的绝对话语权。而本田绕过丰田所研发出来的i-MMD系统,同样是拥有专利的,这就导致实力尚显薄弱的中国车企无从插手油电混合动力领域。
这是不是意味着在新政策下,市场的最大赢家还是丰田和本田?其实答案很可能是广汽集团与一汽集团。
近日丰田旗下子公司BluE?Nexus与广汽集团达成协议,将转让丰田引以为傲的THS(THS即ToyotaHybrid?System是丰田研发的双擎混动系统)混动技术给广汽集团,而广汽集团的自主板块已经计划在2021年推出采用丰田THS系统的混合动力产品。消息一出,汽车圈为之震动。此外,作为丰田在华的另一合作伙伴,一汽集团也将获得丰田混动技术的转让。
凭借丰田汽车多年来在油电混合动力领域的造诣和领先的技术实力,广汽集团与一汽集团相当于获得了武侠小说中的“内功“,无需花费数十年的努力,即可享受到强大的技术支持。即便丰田也愿意向国内其它车企无偿分享丰田持有的关于电机、电控(PCU)、系统控制等车辆电动化技术的专利使用权(包含申请中的项目),但其它车企还需独自完成软件上的调试,与广汽、一汽所获得的“名师指导”有着天壤之别。
当然,对于丰田而言,混动车型在市场普及开发,也有利于其继续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同时,更多的混动车型入场,也将进一步扩大混动车型在汽车市场的话语权,也就间接为丰田旗下的混动车型提升了行业地位。正如特斯拉、大众等车企为摊平制造成本、纯电动汽车的基础建设成本等,愿意通过分享技术而促进行业共同发展,丰田此举更多是着眼于未来。
03
电动化大趋势不变,全靠技术实力一决雌雄
哪怕纯电动汽车如今仍有充电难、续航里程虚标、电池安全问题、价格高昂等购车、用车痛点,但在环保、节能的大趋势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电动化大趋势不变,全球车企都将在转型电动化的路上继续深耕。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谁将实现领先,往后仍是技术实力的较量。纵观全球各大车企,如今已打造出电动车专属平台的车企已在悄悄打好基础。
比如大众MEB?平台,将电池及轮毂电机融入其架构中,可配置不同容量的电池,使电动车的最大续航里程数达到550公里,覆盖车型从A级到D级,涵盖轿车、SUV、MPV?等。
比如通用汽车在今年年初发布的搭载Ultium专属电池的第三代电动车平台,可支持高达640公里的续航里程,覆盖广泛的细分市场,包括皮卡、SUV,跨界车、轿车、商用车等。并且,通用汽车自主研发的电机将提供前驱、后驱、四驱、性能四驱等丰富选择。
比如CMF-EV平台架构,它是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合力打造的新产物。日产在不久前发布的纯电动车Ariya,便是采用了其全新CMF-EV架构。此外,日产还计划推出一款基于该平台打造的中型SUV。
除了传统车企在努力,造车新势力包括特斯拉、蔚来、小鹏等,都是纯电动、长续航的代表,它们也很可能在新一轮汽车革命中掌握主动权。此外,率先起步的自主车企也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比亚迪、广汽新能源、奇瑞在新能源领域闯出一片天,甚至是刚刚跃居新能源销量排行榜第一的五菱宏光MINI,都已做到行业领先。
一款又一款的新能源汽车陆陆续续上市,既考验车企的造车功力与对消费者的需求了解程度,也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的不断提升之路。买或不买,新能源汽车就在这里。燃油车轰鸣的时代即将远去是无可争议的现实。作为消费者,只能在步入电动化时代之时,重新选择可靠和值得信赖的品牌车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好了,今天关于“节能汽车新闻”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节能汽车新闻”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