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海福星汽车之家_海马海福星新车价格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海马海福星汽车之家”的应用场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1.????????????????
2.海马停产启示录:投入产出失衡,单车开发成本是利润2倍
3.海马海福星
????????????????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乘用车综合销售159.7万辆,同比增长7.7%,实现了自2018年5月以来的最强正增长,也迎来了今年下半年的开门红。可是,车企的好日子真的来了?
车聚君觉得未必。
虽然车市销量整体上扬,但市场两极分化却更为严重,一大批车企过得水深火热。据数据统计,同比跌幅高达20%以上的车企竟有36家之多。其中,27家跌幅在50%以上,13家更是销量为0。一些已经破产倒闭或停产,一些正走在这条道路的边缘。
纵观这些企业,你会发现有许多是新能源汽车企业。
新能源是近些年发展的重点,尤其是根据之前的规划,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需要达到200万辆的目标,被不少车企认为新能源汽车能够实现“弯道超车”,因此吸引不少传统车企的纷纷入驻新能源市场,同时还有一批怀有“造车梦”的新势力企业。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两大利器:补贴与牌照。而随着国家对于新能源车补贴的逐步退坡,新能源汽车发展则显得艰难无比,一些顺应补贴而生的车企/品牌更是无法存活。
知豆被很多人称之为“占号神器”,在新能源补贴政策之下,凭借补贴后3到5万元的售价,且不用摇号上牌,获得了极为不错的销量。可是,当利器失去之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知豆难以维持往日的风光。2018年起销量出现断崖式下滑,随后更是逐渐陷入破产的边缘。
类似处境的还有康迪电动。不过,康迪电动改头换面了,在去年10月底更名为枫盛汽车,旗下以枫叶汽车品牌出现在市场。
不要把造车想的太简单,这并非一日之功,残酷的现实将时空电动、领途汽车、新特汽车、云度汽车等新势力从“造车梦”中唤醒。尤其是特斯拉巨头的来袭,国内新能源车企日子更加不好过了。
除了新能源车企或新兴企业之外,一批老牌传统车企的日子也难以为继。
传言并非空穴来风。去年10月被传闻“破产”的四大车企:华泰、众泰、猎豹和力帆,它们都在榜单之中。停产停工、高管离职、经销商体系崩溃、拖欠员工薪资、大规模裁员等消息不断传出,“破产”的结局或早有定数。
华泰汽车已名存实亡,只是尚未进入“破产”流程。雪上加霜的是,华泰汽车所持曙光股份被全部冻结,逾期负债高达38.92亿元。众泰汽车和力帆汽车近期被走上了重整的道路,猎豹汽车被曝停供配件,经销商不再提供免费售后。
除了产品竞争力弱无法与主流车型竞争以外,它们无法顺利地过渡国六排放标准也是它们逐渐走向破产的边缘的重要原因。
除了民营企业以外,一些拥有国资背景的车企也正走在这条道路上。
海马汽车自2017年起持续亏损,三年累计亏损达35.2亿元。旗下两家车企中,一汽海马7月销量为0,海马轿车也仅售出324辆,同比下滑70%。作为一家国企,海马汽车频频依靠卖房度过退市的难关,不过,能否熬到它春暖花开之时呢?
天津一汽,主要生产夏利品牌车型。拥有一台夏利,曾经是每个家族的梦想。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缺乏竞争力的夏利一步步走向下了神坛,逐渐被市场淘汰。
东风裕隆今年6月份传出消息,台湾裕隆集团与东风汽车已初步达成共识,纳智捷品牌将正式退出中国大陆市场。北汽银翔和比速汽车也不用多言,早已有预示。
除国内自主品牌以外,也有些合资企业日子市场表现不理想。
当中,法系在华合资企业销量全面下滑。神龙汽车7月销量下滑42.4%至4011辆,东风雷诺更是退出中国市场,销量为0。迎合消费者才是王道。其它方面暂不多说,就说标致2008,作为一款曾经热销的车型,如今单月销量仅有75辆,采用的仍是被消费者诟病的三缸发动机。
韩系的北京现代近些年销量持续下滑,今年7月份销售37,079辆,同比下滑28.1%。曾经,北京现代是市场前十强车企,可如今却早已跌下神坛。
此外,日系近些年虽然反攻之势强,但也非所有日系都增长,如三菱和铃木则不太受消费者喜欢。而广汽菲克,质量问题频发,消费者自然不愿买单。
车聚小结
竞争不断,淘汰不止。一句老话“未来需要这么多造车企业”吗?答案是否定的。倒闭、破产,在未来或将屡见不鲜。明年再来看车企榜单,不知道留下的能有多少?
读者们,你们怎么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海马停产启示录:投入产出失衡,单车开发成本是利润2倍
每天认识一个汽车品牌——海马汽车基本信息
品牌名称:海马汽车;英文名:FAWHaima Automobile;国别:中国;总部:河南一郑州;品牌类型:华系;创建时间:1988年;所属集团:海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简介
海马汽车成立于1988年,初期与日本马自达进行合作生产马自达929旅行车,随着海南省发展的战略的转型,以河南在政策上的吸引,海马最终选择将总部转移至郑州。
当前拥有海马汽车、海马新能源、一汽海马等多家目前已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物流、金融等为一体的现代化汽车集团。2021年4月10日,海马汽车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01研究所在海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车标
车标设计,海马汽车的车标象征着太阳上嵌一个抽象的鹰隼形状,寓意为“旭日东升,鲲鹏展翅”,并代表海马汽车奋发向上、矢志腾飞的企业形象。
品牌与中国
1990年日本品牌马自达正处于危机之中,该品牌着急寻找和开拓新的利润空间,而海南却有一个现成并且闲置的汽车工厂,双方接触后一拍而合,准备合资生产马自达轿车。当年8月,海南汽车制造厂与日本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和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三方草签合同,海南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就此成立。
车系信息
海马汽车主打SUV市场及MPV市场,其中代表性的SUV车型有早期推出的海马普力马及后续推出的海马6P和海马8S,MPV车型如海马7X,在轿车领域主打新能源市场推出海马爱尚EV车型。
1.代表车系:海马7X
指导价:12.58-14.98万
海马7X定位紧凑级MPV,整体设计风格偏向居家,第三排空间表现出色,适合二胎家庭使用,赢得了不错的口碑,指导价在12.58万-14.98万之间,竞争对手也瞄准了吉利嘉际。
2.代表车系:海马8S
指导价:7.99-13.69万
作为海马品牌的旗舰SUV,海马8S在高度原创设计的基础上,做到了整车超高颜值,无论前部、后部还是侧面,甚至细节方面都没有留下任何死角,这一点非常令人赞赏。而且车内设计令人满意,除了用料不错之外,工艺水准也大大提升。
另外,海马8S还为全系车型提供了一套强悍可靠的动力系统,并非止步于大多数竞争车型够用就好的初衷,而通过技术研发的领先,实现了较强的动力储备,从而为年轻消费群体提供了更多的驾驶乐趣。
3.代表车系:海马6P
指导价:16.28-17.58万
海马6P是海马品牌的第一款插混紧凑型SUV,也是海马S5的插电混动版本车型。外观上,海马6P基本承袭了2019款的海马S5的外观设计,采用了海马曾经的家族化设计语言,满天星式的中央进气格栅配上分体式的大灯造型,整体而言还是较为年轻的。
在动力方面,海马6P将搭载一款1.2T涡轮增压发动机+电动机的动力组合,所匹配的变速箱是一款7速双离合变速箱,1.2T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02kW,电动机最大功率为82kW。
海马海福星
2月18日,海马汽车对外披露公司最新产销情况。数据显示,1月份海马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30辆和1147辆,同比下跌13.82%和13.56%。对于产销情况的进一步收窄,海马汽车回复,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影响,导致经销商延迟开门、工厂延迟开工等原因。但细心的媒体发现,海马汽车1月份的630辆产量实为小鹏G3的生产数据。这间接表明现阶段海马已经从原来一家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汽车企业彻底沦落为一家代工工厂。
作为已经在汽车行业耕耘30年,几度代表着海南经济向好的上市车企,海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地步?濒临出局的海马对今天的中国汽车发展又有着怎样的警醒?
1
单车开发成本是利润2倍
事实上,今年1月海马汽车的产销下滑与自主业务停产,只是海马汽车在企业经营受损、汽车业务收紧变化后的一个小缩影。因为在经历了2017、2018两年集团利润亏损,海马汽车的发展就已经被伤到“元气”。
2016年,海马汽车的发展进入巅峰。当年公司一举创收破200亿的大关,成为当时国内为数不多汽车业务产值过千亿的自主企业。可就在次年,海马汽车就迎来了始料未及的寒冬与低谷。
2017年,海马的汽车业务产销情况出现断崖式下滑,旗下基本型乘用车年累计产销分别为45011辆、47756辆,同比下降51.15%、48.46%;相关数字甚至在2018年进一步增大,同年海马汽车累计销量为67570辆,同比下降51.88%,年计划仅完成目标的37.5%。
有关海马此前的发展态势,相关行业人士给出的原因是由于,自主汽车的低利润加上此前公司在地产业务投资占用资金产生的连锁影响。随后,海马汽车在2019年正式被列入*ST行列,公司面临被迫退市的风险。
此时海马汽车虽然还在开展自身的乘用车业务,甚至不惜投资6.1亿元用于扩充新能源轿车的研发和生产,但这种改善对已经凸显问题的海马而言已无济于事。迫于经营压力的影响,海马开始与小鹏汽车签订了代工协议,彻底沦为代工企业的序幕。
至于代工的初衷,一位了解相关情况的海马员工猜测,可能与海马自主生产汽车的高成本运营有很大关系。资料显示,其自主研发的车型海马3,耗时42个月研发,累计投入4.95亿,累计卖出18万台,但单车平均研发价格高达2777元,超过长城旗下主销车型单车研发成本的2倍之多,单车利润却仅能维持在1000元左右,高运营成本让海马一度怀疑过自身在汽车业务的未来与前景。
与小鹏合作的代工收益,让海马感觉到明显优于曾经“自产自销”运作方式。这种短暂的“海市蜃楼”现象也让海马恍惚的看到了新未来。一位业内人士向我们透露:一辆新能源企业的代工收益在870元左右。如果按照此前海马与小鹏约定的年产5万辆的代工目标来看,海马短期内是能弥补自身在企业运营上所遇到的危机。
然而经营颓势的不可逆与市场环境的不达预期还是让海马汽车走到了崩溃的边缘。2019年,国内汽车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缺乏研发能力的海马在相继推出的几款新产品F5、8S后均未受市场认可;加之小鹏汽车交付能力的不足,双方约定的产能标准未达预期,海马汽车最终在2019年底迎来其汽车业务发展的最低谷。
根据此前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海马汽车2019年全年累计生产汽车2.89万辆,同比下滑52.06%;累计销售汽车2.95万辆,同比下滑56.41%。而同年,被代工的小鹏汽车旗下G3车型的全年累计销量为16608辆,也就是说在2019年,海马汽车自主业务的生产情况仅维持在1.3万辆左右;年总产能仅为此前与小鹏约定产能的57%。
自主产品受挫、代工预期不温不火。面对中国汽车市场大环境的不确定以及处在*ST行列的经营压力,停产自主产品、裁员缩减、维持代工现在成为海马被迫选择的出路,“一辆海马也不造了”也就成了这家曾经的海南骄傲在面对商场大起大落后摆出的最后倔强。
2
代工的模式还能维持多久??
好在2019年汽车业务的触底并没有让海马就此丧失“复盘”的勇气。根据海马汽车1月发布的2019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在2019年扭亏为盈。其中,公司全年预计盈利9000万元至1.3亿元,基本每股盈利0.055元至0.079元。
汽车预言家发现,2019年公司的获利主要来自于公司非经营性损益影响归母净利润的7亿元,也就是“变卖家产”所得。根据预告显示,2019年内公司包括转让子公司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和河南海马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股权、出售闲置房产、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收回以及政府补助等。出售产业让海马成功的实现业绩的扭亏为盈,并有望撤销深交所对其股票的退市风险警示。
但对于这样的续命方式,相关行业专家却指出:若不能改善汽车主业务,其未来发展仍将面临多重挑战。简言之,停产自主、继续代工海马早晚还是死路一条。毕竟目前代工方式还无法让海马实现经济过度或谋求转型的可能。
详细了解后我们发现,就在小鹏汽车与海马宣布合作代工后不久,小鹏就宣布自建工厂的意图,并明确回应了自建工厂对自身业务的必须性。今年2月14日,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在肇庆市工商局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局正式登记成立,有关注者认为这是小鹏在对工厂建设所做的准备。尽管小鹏汽车对此回应是为了完善供应链布局,为公司产品发展做充分筹划,但此举目前并不排除小鹏在生产端可能与海马合作出现裂痕的可能。
假设与小鹏分手,如果重新寻找新代工伙伴,代工前景的不确定性仍旧是海马无法逃避的核心问题。现阶段由于国内新能源市场短期前景不明朗,市场实际需求小于企业产能,致使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无法盈利,意味着与新势力合作代工,海马还将面临规模论的困惑。相比新企业的不确定性,传统车企的市场份额较高,但由于自身产能过剩,也没有代工需求,因此代工的前景对于海马而言并不长远。
就在海马沦为代工厂的消息发出后,媒体关注到目前海马汽车中牟工厂已经停工,该工厂主要生产爱尚EV等新能源车型已经全部停止,中牟工厂员工大部分“被离职“后,少数未离职员工已经被调配至郑州工厂工作;此外,海口工厂在年前开始裁员,“海马要凉”成了当天舆论关注海马事件给出的最多评价。
3
海马们的“拐点”?
从10年前海马合资改自主到3年前营收破百亿,海马自主的转型之路虽称不上经典案例与范本也绝不算转型失败的“反面教材”。那为什么短短两年内,这家曾经的海南“骄傲”就一蹶不振了?
2006年,海马汽车与马自达的合作之路结束。自此公司开启了自主之路,“福美来2”成为当年决定“单飞”的海马汽车推出的一款全新产品,也成为海马汽车由合资品牌转向自主品牌的一款过渡性产品。
不过研发能力薄弱也成为单飞后的海马向外界暴露出的关键问题,这是由于此前与马自达的合作中,海马主要以生产的身份参与其中,没有自身研发设计能力,这项能力直到今天都是困扰海马汽车发展的一个关键。
以2018年上半年为例,海马汽车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为2.54亿元。但同期相比,长城汽车的研发投入15.04亿元、比亚迪的研发投入则是达到了37.19亿元。研发能力的差距使得随后海马陆续推出的产品都未能得到主流市场的认可,也为后来产品彻底丧失竞争力埋下了伏笔。
另一个原因在分析人士来看,则可能与海马汽车近年来“三心二意”的经营理念有关。资料显示,早在2015年,海马就形成“汽车、金融、地产”三大业务板块,并先后参股海南银行,海马地产板块则以“园林、安全、服务”为市场定位,在郑州、武汉等地投资开发楼盘。
直到今天,这种发展偏移的定位仍存在于海马汽车内部。截至2019年其集团三大业务板块分别为海马汽车、海田金控以及青丰置业。其中海田金控为海马集团金控板块,总资产100多亿元,全资拥有海马财务有限公司、海南海田小额贷款公司、深圳海马第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同时控股参股海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海保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
一位任职过海马的员工在评价其随后的发展问题时就曾直言,海马在非汽车领域的布局,影响了其对汽车研发等方面的投入,致使后期的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下降,缺乏了市场的竞争力。他曾这样说:“之前汽车行业发展快的时候,海马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研发上,反而搞了金融、房地产等产业,技术都是老本,当其他产业回报不如预期后,汽车业务也就彻底不行了。”
如今来看,海马的没落并非全然来自于市场竞争的无情。曾经先期基础的薄弱、后期战略的失利都是海马汽车面对发展时受到过的困惑;但相比于其他行业看重投机者快进快出的果断,汽车行业似乎更关注相关企业高持续与高技术持续投入的特点,可能这才是像海马这类的企业入局之后最该正视的关注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您好!
十分高兴为您解决问题!
海马海福星这款车是当年海南马自达生产的福美来,也就是323。后来,由于海南汽车与马自达合资关系的解除,海南汽车也推出了自己的自主品牌——海马汽车。海马汽车不就是海南马自达的简称吗?以前是,但现在不是了,不得不说海马的老总很会打擦边球。除了品牌,海马汽车的商标也和马自达不相上下,某些车型也很像,甚至是直接的山寨。因此,很多人还没有把海马汽车当成自主品牌,这也是海马的优势之一。比如楼上的这位朋友就把海福星当做了合资车型跟新赛欧比较。可以说,海马海福星的源自于马自达,但是在做工、质量等方面还是和合资品牌有着差距的,否则怎么会与当年的福美来十几万的价格相差了近十万元呢?当然,也不能说海福星的技术有多么先进。要知道,马自达323可是一款90年代末期的车型,技术方面不能说先进,但是却牢固可靠,坚实耐用。虽不可与目前的新车相比,但是比普桑、捷达等太爷爷辈的车型在技术方面还是有着很大的优越性的。配置也比较高,双气囊、ABS、EBD、天窗、前后电动车窗、手动空调、遥控钥匙、铝合金轮毂等配置跟同级别车型相比不但不算低,而且有着不小的优势,性价比非常高。海马作为一个与马自达合资了那么多年的品牌,在成本控制、质量管理、新车研发等环节也有了一定的经验,比其他自主品牌还是要多点“驾轻就熟”的感觉的。驾驶感觉和当年的福美来基本无异,还是有着先天的运动优势,激烈操控中也不会有太多无法控制的感觉,车还是很稳健。这种感觉在5-7万元的车型中是不多见的。2010款主要是把低配车型的性价比进一步提升,比如在低配车型中配备了遥控钥匙、前雾灯、天窗等,让买低配的朋友们也能享受到高配置带来的愉快,发动机在海福星论坛中普遍认为老款的发动机更好些,不过个人认为差距并不会太大,您可以自己斟酌,毕竟价格是相同的。
整体来说,这款车还是不错的,不但很适合家用,偶尔开一下快车、体验一下操控性也可以不掉链子,不得不说这款车很有竞争力。5-7万元的价格也很亲民。这样有着马自达基因、超越同级的操控性、丰富的配置的车,还是很值得考虑的。当然,这个价位中还有很多车型值得考虑,在此给您做一个小小的评价,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奇瑞在这个价位中的车型应该是A5。奇瑞A5还是很不错的。外观大气适合中国人审美,漆面也比较好,唯一不足的是尾箱设计过于简陋生硬,有辱奇瑞的设计理念。内饰做工也较好,设计也比较简约。不过没有海福星运动性强,也没有海福星省油。
吉利在这个价位的应该是远景。远景是吉利由低端转为相对高端的首个车型。钣金工艺一般,不过配置较高,外观也很大气,可以兼顾低端商务用车。不过整体设计还略显稚嫩,比例也不是很协调,相较海福星经典的外观差的不是一点。
长城在这个级别中的车……莫非是C30?这款车刚刚上市,外观上看起来还不错,不过尚没有经受市场考验,不推荐您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长安悦翔还是不错的,外观漂亮大气,比例动感协调。毕竟长安跟海马一样,也是在合资经历中积累经验的。不过相较海马单一的合资对方,长安合资过的品牌可是不少,沃尔沃、福特、马自达、铃木等,积累的经验更多。配置也很高,内饰做工也不错。这款车也可以去看看。
好了,今天关于“海马海福星汽车之家”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海马海福星汽车之家”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