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驰汽车(上海)有限公司_爱驰汽车(上海)有限公司最新动态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关于爱驰汽车(上海)有限公司的信息和知识。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告诉我。
1.????????(???)??????
2.上海爱驰汽车公司董事长失联了吗
????????(???)??????
2023年的时钟已走过一个季度,对于蔚来、理想、小鹏、哪吒等第一阶梯的新势力车企而言,虽然亏损依旧存在,但在产品、销量、运营等方面都是积极向上的。而对于部分弱势造车新势力而言,这个一季度可能就不那么美丽了。●爱驰汽车延发工资、季度销量不过百
最近,爱驰汽车人力资源部发布的《关于三月工资延迟发放的通知》显示,公司因客观原因不得不做出工资延迟发放的决定,但会给员工正常缴纳3月的社保、公积金。
对此,爱驰官方表示:“虽然工资延迟发放,但公司运营一切正常”。但是通知中并未表明延迟的期限……且根据网络曝光的消息,爱驰去年停止了招聘事宜,内部对于供应商的货款也暂停支付。种种迹象表明,爱驰陷入了资金紧张困境。
爱驰汽车公司成立于2017年,2019年7月收购江铃控股50%股权成为最大股东,同时收获生产资质。2019年12月上市首款车型爱驰U5,终端认可度不高。2021年4月发布纯电动智能轿跑SUV爱驰U6,直到2022年才正式上市。整体销量不佳,曾经月均销量在400辆左右,今年更为惨淡,一季度销量或不足百辆。
●天际汽车停工停产
近日,网络曝光了一则天际汽车(长沙)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天际汽车停工停产通知》。《通知》称,鉴于公司资金情况和生产与销售计划影响,自2023年4月1日起,公司部分岗位实行停产、停工政策。停工停产期间,员工社保仍按照原基数申报。但在第一个支付周期后,相关员工将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生活费,直至公司恢复生产。在此期间,员工可自行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并主动离职,需提前告知人力资源部并办理离职手续。
目前,天际汽车官方对此暂未有回应。有天际前员工透露,停工停产的消息基本属实。另有现员工透露,天际汽车上海总部自2月份起,已连续2个月没有发工资了,社保也存在断缴的情况。有员工选择离职,也有人选择观望。
其实在3月中旬的时候,网络上也传出了天际拖欠薪资的消息。停工停产也有迹可循,天际汽车建了4个厂,分别在湖南长沙、浙江绍兴、广西南宁和山东青岛,规划总产能超过22万辆。不过,南宁工厂和青岛工厂并未实际投产,绍兴工厂从去年开始就只存在维护设备等方面的工作,真正的量产是由长沙工厂来完成的。如今,长沙工厂也停产了,天际在生产方面基本等于停摆了。
●威马汽车经营异常
2022年年底,我们跟大家聊过一次威马,当时的它在经济上遭受重大损失,不仅被判赔偿吉利控股700万,还被冻结了7652万。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威马实施了降薪举措,缩减门店数量。即便如此,工厂停工、裁员、拖欠经销商货款的负面新闻依然不断被曝了出来。到了2023年,威马资金断裂的事情,有了更加明显的佐证。
2023年,威马汽车员工的维权讨薪之路从挂横幅开始,“企业高管不管职工利益,将何以立足于社会”、“企业拖欠工资可耻,职工的利益谁来管,还我血汗钱”等标语赫然立在了威马工厂的工厂门口。
2019年,威马汽车凭借着旗下首款车型EX5成功闯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甚至凭借它斩获了造车新势力单一车型销量冠军的头衔。可惜,到2021年,威马就与头部造车新势力拉开了差距,当别人冲击10万年销大关时,它的年销量还在4.4万辆。时至今日,产品不给力、更新换代跟不上、终端销量无法提升,这都是导致威马停工停产的关键所在。
●恒驰汽车风险重重
去年7月份,恒大首款新能源量产车型恒驰5正式上市,官方曾表示其订单量已经达到了3.7万辆,近日也推送了OTA升级,一切看似都是正常的。但恒驰汽车以及恒大集团却还是风险重重,日前子公司NEVS的“冬眠计划”同样震惊四座,连带着很多人对恒驰5的信心也是不足的。
3月下旬恒大汽车发布公告,称集团在无法获得新增流动性的情况下有停产风险。但集团如能在未来寻求超过290亿元的融资,计划推出多款旗舰车型,并有望实现量产。那么,如果融资不到位,是否就意味着不再量产了?
有相关人士爆料,“位于广州南沙的恒大汽车城留守的工作人员已经很少,恒驰5生产基地的天津工厂也已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如果公司能够融资到位的话,接下来的车型还能够搏一搏。”据企查查显示,近日,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上海)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蒋孝军被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恒驰5是30万以内最好的纯电SUV”、“恒驰大卖已成定局”,这些在债务暴雷,深陷裁员、停工停产等不利传闻面前,说服力是真的低。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中国汽车消费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上海爱驰汽车公司董事长失联了吗
2023年注定是中国车企洗牌的一年,今年第一季度才刚刚过去,已有多家车企被传陷入危机,有的甚至已经被彻底抹去了存在的印记。就在近日,又有一家造车新势力——爱驰汽车,被曝出现经营问题,甚至已经在内部对员工宣布暂缓发放3月份的薪资。
同时,根据爱驰汽车内部人士爆料,虽然公司去年的年终奖有正常发放,但是本该在上个月10号发放的2月份薪资,就已经被推迟到了3月17日才发放。外加早在去年的年底,爱驰汽车便已暂停了对所有供应商的付款,并停止了对外招聘的事宜,内部员工对于目前公司的经营状况其实已经略知一二了。
这也并不是爱驰第一次拿员工“开刀”了。
早在2020年的年头,爱驰汽车就曾被爆出在未发出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突然取消所有员工的2019年年终奖,同时全员降薪10%。当时,有部分愤怒的员工甚至还将此事闹到了上海市青浦区的信访部门。
对此,爱驰汽车当时对外的回应是,降薪是因为供应商受疫情停工停产所导致的,并且已经充分通知员工,至于年终奖也并未存在克扣的情况,只是因为公司2019年的销售并未达标,所以才决定停止发放年终奖。
同年10月,爱驰还被爆出要求旗下员工“全员带货”,尤其是高管职位的,在完成3-8台(根据职位不同)的带货目标之前,将暂缓50%的薪资发放。而在2021年的11月爱驰再次出现工资暂缓发放的情况,不过好在,这几次的薪水缓发都并不包括社保及公积金部分。
曾是海外先遣军
虽然爱驰品牌在国内的一众争奇斗艳的造车新势力之中,存在感并不强,但是实际上它却是在新能源时代到来以后,最早走出国门的新势力品牌。
早在2019年,爱驰旗下的首款车型爱驰U5就已经正式进军欧洲市场,当时爱驰的CEO付强表示:“国外新能源市场市场没有国内竞争那么激烈,对新能源的接受程度较高。” 于是,爱驰将“出海”视作为品牌发展的一条重要路线。
而回过头来看,付强的这番话其实并没有错,只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短短的三、四年光景里,中国新能源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攀升,人们对新能源的接受程度甚至已经超越了欧洲市场。
在“出海”前期,得益于出色的配置以及较强的新鲜感,爱驰U5在海外市场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在2021年的第一季度,它的出口量就成功“破千”,达到了1056辆,虽然这个数字在如今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在2021年那个时候来说确实称得上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不过截止2022年底,爱驰汽车的累计出口量却也仅在6000辆出头,增速远不及预期。毕竟,欧洲市场的新能源车发展虽然不如国内迅猛,但是总体而言也是在不断进步的,而爱驰旗下的U5、U6车型的产品力面对不断进化的欧洲本土选手,已经显得有些乏力了。
更要命的是,由于长期轻视国内市场,如今爱驰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更是只能用惨淡来形容,数据显示去年全年爱驰品牌的月均销量仅为400辆上下,即便是把海外销量也算上去,整体经营状况也是十分堪忧。
步入2023年,爱驰汽车在头三个月的总销量分别为29、26以及37辆,累计销量甚至达不到三位数,在这种情况下它们选择缓发薪水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
新能源马太效应初成
在一般人的认知里,如今新能源每个月甚至是每周的渗透率都在不断上升,市场越做越大,按理说这些新能源车企们的日子应该是越活越滋润才对。
然而事实却是,随着新能源车逐渐成为主流,部分凭借着敏锐嗅觉捕捉到消费者需求的车企,已经累积到了相当庞大的用户群,并具备了一定的口碑效应,因此在买车时大家也会更倾向于选择这些品牌,而不会再像新能源车刚刚兴起的时,像“盲头苍蝇”一样选择一些边缘化的品牌。
这种情况就有点像是当初强势的德系、日系合资品牌,随着中国车市规模的增长,抢走一众美系、韩系品牌的市场一样。而随着新能源市场的扩张,这种马太效应也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未来只会有越来越多的爱驰汽车,越来越多的威马汽车甚至是越来越多的天际汽车,在2023年过后国内还能剩下多少品牌,将会是今年车市的一大看点之一。
(部分来源网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主指南,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上海爱驰汽车公司董事长不是失联。根据·相关资料查询接公司董事会办公室通知经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决议同意陈炫霖辞去公司董事长职位继续担任董事职位。同时任命张洋为公司董事长不再担任CEO职位任命邱孝川为公司CEO协助张洋负责公司日常运营管理。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爱驰汽车(上海)有限公司”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