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排名前10有哪些_新能源汽车推荐排行榜前十省份
1.背靠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吃透下沉市场了吗
2.新能源汽车技术前景如何?
3.新能源汽车技术怎么样
4.左手江淮右手蔚来,安徽省将成为新能源领头羊?
5.单月销量刷新历史记录!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全览
6.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最高的地方在哪里?
7.J.D. POWER新能源车权威研究报告出炉,蔚来欧拉荣威榜上有名
上周,我们盘点了这两年在北京上牌的新能源车,发现北京在私人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占据着19%的高份额。比亚迪元、荣威Ei5、比亚迪秦、北汽EU系列和比亚迪宋是2019年北京车主最爱的5款纯电车型。
在Top?20车型榜单中,并没有出现特斯拉的踪影,不少小伙伴发来疑问:特斯拉呢?特斯拉排第几?
要说中国人最熟知的电动车品牌,恐怕非特斯拉莫属了。早在2018年9月,一家名为Veygo的保险公司发布的一份大数据报告就曾显示,特斯拉是中国人搜索频率最高的汽车品牌。
这两年,自带流量的特斯拉在中国就像开了挂:2018年7月,与上海临港签署协议,开独资建厂先河;2019年1月,上海超级工厂破土动工;2019年10月,国产特斯拉正式量产;2020年1月,国产特斯拉Model?3正式交付。
那么,国产化之前,特斯拉在中国的市场表现究竟如何?
今天,我们借助进口新能源乘用车的上险数据,来盘一下特斯拉,以解答大家心中疑问。
01,2019年进口新能源车中,特斯拉占比81%
2018年,包括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内的进口新能源乘用车总计上牌3.1万辆;2019年,这一数据同比增长了78%,达到了近5.6万辆。
在上次的梳理中,我们提到,2019年国产新能源乘用车的上险量同比下滑了5%,而进口新能源车却出现了同比大幅增长。2019年,进口新能源车吞掉了国产新能源乘用车3%的占比,市场份额达到6%。
从动力类型来看,2019年和2018年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18年,市面上的进口新能源车中,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呈现均衡的5:5局面;而到了2019年,这一对比出现了严重的倾斜,纯电动车型占比高达85%。
很多朋友可能都猜到了,进口纯电动车型占比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特斯拉Model?3的交付。
自2019年2月以来,特斯拉Model?3一直引领全球畅销新能源车型榜单,在中国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分品牌来看,包括Model?3、Model?X和Model?S三款车型在内的特斯拉在中国进口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举足轻重,2019年总计上牌4.5万辆,占比高达81%,较之2018年提升了近40个百分点。
在第一电动此前对造车新势力的交付盘点中也曾提到,2019年的纯电市场,特斯拉表现突出,企业层面上险量排名第四,仅次于比亚迪(13万辆)、北汽新能源(8.5万辆)和宝骏(4.7万辆)。
02,北京市场排名第二,市场份额15%
分地区看,进口新能源乘用车在全国31个省市(统计数据暂未包含港澳台)均有上牌表现。从2019年省市排名来看,广东省优势明显,取得冠军,也是唯一一个进口新能源乘用车年度上险量超过一万辆的省份。
上海超越浙江和北京,占据第二名。北京以121辆的微弱差距排名第三,浙江省排名第四。
以上Top?4省市,进口车市场占有率均超过10%。以上Top4省市进口车总量,占全国市场份额达到惊人的62%。
具体车型来看,2019年上牌的进口新能源车型共有25款,除特斯拉三款车型、宝马i3、大众高尔夫、奥迪e-tron和捷豹I-PACE外,其余均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从绝对量来看,?纯电动车型上牌量更高。除Top?5外,其余车型全年上牌量均不足千辆。
Top?5车型中,特斯拉三兄弟占据了3个席位。其中,特斯拉Model?3一款车型的上牌量已接近3.4万辆。在2019年进口新能源乘用车中,Model?3的上险量占比已经高达61%。
03,进口车占北京私人纯电市场8%,Model?3跻身北京Top?5
特斯拉Model?3垄断市场的情况几乎在每个省市上演。2019年,在进口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进口冠军车型都是特斯拉Model?3,北京市场也不例外。
在2019年北京上牌的8456辆进口新能源车中,有85%为特斯拉品牌车型,79%为特斯拉Model?3。
私人市场来看,2019年北京市场共有7款进口纯电乘用车市场上牌,占据北京市场8%的比重。其斯拉Model?3和Model?X两款车型年度上牌量超过千辆,分别占据北京私人进口纯电市场64%和20%的比重。
对照我们上周汇总的北京国产纯电动乘用车的个人上险量排行,如果加上进口特斯拉的数据,显然榜单会发生变动。
特斯拉Model?3取代比亚迪宋,占据第五名。特斯拉Model?X同样跻身Top?20,排名第15位。
此前位居第19和第20名的比亚迪e2和奔奔则会被挤出榜单。
随着国产Model?3的批量交付,特斯拉将给北京以及全国市场带来更为激烈的竞争。前一阵,特斯拉中国将用宁德时代“无钴电池”的消息给行业内带来不小的震动,更有消息称,马斯克力图将Model?3的最低价格下探到20万元。
如果真能降到20万,你会考虑买一辆国产Model?3吗?评论区亮出你的观点,一起聊聊吧!
即日起,第一电动网设立电动车主公开投诉平台,就是希望在消费者和厂家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消费者的投诉,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之会迅速转往相应厂家或商家,并追踪解决过程。如果厂商解决不公正或相互推诿,严重伤害用户利益,我们将及时予以公开披露。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明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背靠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吃透下沉市场了吗
我们看下这其中有哪些看点儿!
1、各省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与各省GDP排名雷同!
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统计中显示,我国经济发达的华东、华南地区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占了全国的一半。而经济欠发达的西北和东北地区才分别占比3.5%和2.1%。
具体排名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上险量为75.69万辆,稳居全国第一,紧随其后的是浙江和江苏,两省也都是华东富庶之地。依次往后是山东、河南、四川,这三个省GDP排名也是常年保持这个队形。
由此可以看到GDP排名靠前的省份,新能源汽车销量都不低。
那什么发达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呢?除了让人望尘莫及的蓝牌排号因素,发达城市的购车理念更赋潮流,一线城市里年轻人更多,他们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并为其买单。
此外,充电设施的建设也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销量。
我国目前充电设施的布局特征是;东部沿海地区充电桩较多,依次向西边内陆省市递减,若从南北格局来看,南方比北方布局要多!并且南方城市的气候温度更适宜纯电车型。
2、“新能源汽车”扭转了国人购车观念。
我们知道广东地区酷爱日系车,也都听过“南丰田、北大众”的说法,加之日系三强当年进口又都从广东“登陆”,因此广东人对日系车确实情有独钟,就算当年如日中天的大众也难撼动日系车在广东的地位。
但随着电气化时代的到来,广东省汽车市场呈现了新能源和日系车平分天下的新格局。同时也对广东人“只认日系车”的调侃进行了洗白。
从上图可以看出,2022年1-11月销量排行中,广汽埃安AION Y和AION S分别摘夺冠亚军。由此我们看出广东人并非只认可日系车,而是更认可“广系车”,广系车过去代表广汽本田、广汽丰田、未来还需要加上广汽埃安!
除了广东,其它省份地区热衷新能源车也各有文章,比如河南,其省会郑州上蓝牌儿不需要摇号,城市充电设施也并不算太健全,但是河南人口大省,郑州市内人员活动极其频繁,造就了网约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也为新能源汽车上险量做了贡献。
还有海南省,虽然GDP排名并不靠前,但因其环境的特殊性,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了40%,远远高出全国平均分(25.6%)。海南省已经明确到2030年全岛禁止销售燃油汽车,届时新能源渗透率将会逐步达到顶峰。
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格局,广东做为全国最成熟的消费市场之一,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其它较为发达的省市地区新能源渗透率也都喜闻乐见!
当然若想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就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多利用国有建设停车场,对新能源汽车收费减半或者免费停车等,充分挖掘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潜力,趁着“电气化”这道东风,让中国汽车工业走向世界前列!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公里每小时,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新能源汽车技术前景如何?
本系列的上一篇文章,我们分析了造车新势力在全国各区域的销量分布,可以看出蔚来、特斯拉等专注纯电、且定位高端市场的品牌,在北上广深杭的销量占比都比较高,而侧重主流市场的零跑、哪吒等品牌,则更倚重于下沉市场。
新势力品牌快速增长的这几年,传统车企也都没闲着,陆续推出了各自的纯电品牌或系列车型,除了比亚迪这个新能源巨头外,来自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也已经实现了足以和新势力分庭抗礼的销量规模。
而和新势力品牌不同的是,背靠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销售和服务网络上有着自己的优势,那么这些品牌/车型的区域销量,又会呈现怎样的分布态势呢?
如上表,我们统计了10个传统势力的新能源品牌和车型系列,除了全部源自传统势力(比亚迪可以视为传统势力的转型)外,它们各自的定位、风格和主打的细分市场都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也很明显地反映在了区域销量分布上。
比亚迪:五市销量占比14.18%,各级市场全面通吃
目前比较成功的新能源品牌中,在一线城市和下沉市场兼顾比较好的理想,北上广深杭的占比依然高达22.64%,而比亚迪在五市中的销量占比却控制在了14.18%,比五市新能源车总销量在全国的占比还要低。
这并不意味着比亚迪在一线城市影响力弱,恰恰相反,它今年前两个月在五市中的销量接近3.7万辆,超过了特斯拉和蔚小理在这几个区域的销量之和。只是因为比亚迪的整体规模过于庞大,才压低了一线城市的销量占比。
如上表,广东、江苏、浙江这三个经济发达省份,是比亚迪销量最高的三个区域,而紧随其后的河南、山东,也为比亚迪贡献了相当规模的销量,其后的四川、安徽、陕西、湖北、河北等省份,今年前两个月销量都达到了万辆规模,超越了上海。
当然,上海今年取消PHEV车型送绿牌的政策,对比亚迪的DM-i混动车型产生了明显影响,但海豹、海豚、元PLUS和汉EV等纯电车型,依然有着较强的需求。单论上海市的话,比亚迪的销量也达到了特斯拉和蔚来之和。相比之下,比亚迪在北京的销量不足上海的一半,在全国的排名也非常靠后,说明北京地区对比亚迪的认可度不是很高。
整体来讲,不论是总体规模还是对一线城市和下沉市场的平衡,如今的比亚迪,都是新能源车企中当之无愧的标杆。
腾势:五市销量占比15.%,上海销量远不及GL8
两个月上险量接近1.2万辆,腾势品牌目前的销量基本都由D9贡献,这款起售价超过30万、高配超过40万元的高端新能源MPV,虽然在销量规模上还略逊于别克GL8的1.4万辆,但可以肯定的是,在30万元以上价位,它的影响力已经明显反超了GL8。
广东本土是腾势最大的市场,同时浙江、江苏这两个发达地区的消费者也非常认可这款车,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山东、河南、陕西、河北这四个省份排到了4-7名,“山河四省”就差山西没能挤入前十市场。
至于别克GL8的大本营上海,腾势品牌两个月只售出151辆,而GL8的上险量是983辆,有形无形的地域保护还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五菱宏光(MINIEV):五市销量占比2.59%,堪称下沉市场电动车之王
把在售的所有车型加在一起,整个五菱品牌在北上广深杭的销量占比非常低,只有2.75%,而宏光MINIEV这款电动汽车,在五市中的占比甚至更少。前两个月北上广深杭消费者购买的宏光MINIEV,加到一起只相当于福建一个省的规模。
实际上,下沉市场做得好不好,就看其在河南省的销量占比就知道了,所有在下沉市场比重较大的品牌,河南省的销量排名都不会跌出前三。而对于宏光MINIEV这款车来说,河南就是最大的单一市场,而且销量比排在第二、第三的山东和广西要高一大截,基本是独一档。
长三角的江浙两省,也并不排斥宏光MINIEV,排名都在Top 5以内,但是上海、北京的消费者明显就不怎么买账了,两个月的销量规模都只有一百多辆。
宏光MINIEV对下沉市场的渗透效果毋庸置疑,它的问题在于对大城市的渗透率欠佳,前不久上市的定位更高的缤果,或许会带来一定的改变。
极氪:五市销量占比35.92%,长、珠三角销量过半
蔚来在北上广深杭的销量占比为36.19%,在新造车势力中可以说对一线城市的依赖度最高,而极氪也不遑多让,占比达到35.92%,两家算是半斤八两。考虑到极氪主销价位还要比蔚来低一头,它的五市销量占比就显得格外的高了。
从全国范围来看,极氪最大的四个市场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加在一起的销量,达到了极氪总销量的55%,这个比例确实不小,不过蔚来在这四个省市的销量占比更达到了67.2%,也就是全国销量的三分之二。这样来看,极氪在全国范围的均衡性,还是比蔚来稍好一些。
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外,极氪的渗透率还非常低,尤其是河南、河北、山西等中部省份,月均销量几乎不到三位数,吉林、黑龙江等东北省份更是只有个位数,除了产品特性外,背后的吉利并没能帮助极氪在全国范围普遍打开市场。
深蓝:五市销量占比10.5%,发达与欠发达地区销量比较均衡
深蓝首款车型SL03从去年9月份才开始交付,交付之后销量增长很快,去年12月单月上险量已经逼近9千辆,只是今年以来整体市场低迷,前两个月总的上险量只实现了7千多辆。
这个规模虽然不大,但深蓝在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已经铺开,北上广深杭销量占比只有10.5%,低于五市在全国新能源市场中的整体占比,但这并不代表深蓝在发达地区缺乏存在感,江苏、浙江和广东省,在深蓝的区域销量中分别排在了第1、2和4名,处在第3的则是深蓝的大本营重庆。
紧随广东的,就是河南、四川、安徽、山东等省份,销量规模虽然不及江浙,但也都有了不错的体量,这说明深蓝SL03同时推出增程和纯电两套动力,将价格门槛尽量拉低的同时,也兼顾了部分限牌城市对纯电车型的需求。
埃安:五市销量占比26.14%,广东一省独占近四成
关于埃安品牌的销量,业内有“广东省网约专车”的调侃,这句话确实没问题,毕竟埃安的销量有38%都是广东本地消费者支持的,排在第二名的区域市场浙江,销量规模只有广东省的27%。
不过,如果我们把广东省的销量排除掉,今年前两个月,埃安在全国其它地区依然卖出了将近2.3万辆,是深蓝、欧拉各自销量的三倍左右。而在广东之外的地区,埃安在上海、北京、杭州这三个城市中的销量占比也只有13.7%。
如上表,抛开广东省的数据,我们能发现埃安在长三角和河南、山东等地区的销量分布都相当均衡,可以说很好兼顾了发达省份和欠发达省份地区——它在全国整体市场的均衡性,并不逊于深蓝。
欧拉:五市销量占比12.34%,江浙成核心市场
自砍掉了黑猫、白猫这两款10万元以内的低价小车后,欧拉品牌的销量出现明显下滑,原本2021年就突破13万辆,到了2022年反而跌回了10万辆以内。不过随着10万元以上的好猫、闪电猫成为销量主力,欧拉的区域销量分布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北上广深杭总占比12.34%,这个比例着实不高,不过欧拉的女性向精品车风格,并非打动不了发达省份的客户,它最大的两个区域市场就是浙江和江苏,与此同时,河南的销量也排到了第三,说明欧拉对于中部省份的消费者也有较强的吸引力。
smart:五市销量占比28.7%,江浙沪占比近半
自精灵#1开始,smart在国内正式成为了一个新能源品牌,和奔驰自家的一系列纯电产品相比,借助吉利浩瀚架构打造的smart精灵#1,对中国市场的融入要好很多,在今年市场低迷的前两个月也稳住了3千辆以上的销量。
奔驰在北上广深杭五个城市的销量占比,是16.99%,而smart达到了28.7%,比保时捷还要略高一些,背后的原因除了纯电动的身份,也和精灵#1相对小资的精致小SUV定位有关,这种越受大城市中产欢迎的产品,在下沉市场就越冷门。从区域销量可以看出,除了长三角、珠三角的四个省市外,其余省份的销量都差了一大截。
大众(ID.系列):五市销量占比25.51%,比例远高于燃油车
论销售渠道的话,大众品牌在下沉市场的覆盖度要远高于新势力品牌,南北大众整体在五市的销量,只占全国总销量的8.2%,而ID.系列的占比却超过了四分之一,接近于定位“高档小车”的smart。
再看具体的销量分布,上海一市就为ID.系列贡献了16%的销量,而在广州、深圳这两个一线城市,ID.系列两个月的销量都只有几十辆,说明即便是新能源领域,广东地区对大众品牌的接受度也不强。
不过在中西部地区,山东、河南的销量占比也不算小,这些也都是大众品牌燃油车的核心市场,河南、山东、河北正是大众品牌最大的三个区域市场,这也说明大众品牌在当地消费者心中依然有较强的吸引力。实际上ID.系列的部分销量,也是借助大众品牌在燃油车时代积累的影响力实现的。
可惜的是,ID.系列的整体规模不够大,今年前两个月的销量,总计5款车型已经被smart品牌一款车型超越,如果未来在产品和销售策略上没有大的调整,大众品牌的纯电产品在中国市场可能很难跻身主流了。
相关阅读:
新造车势力,谁最依赖北上广?|重点品牌区域销量分析
文|冰心皮蛋
图|网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驾仕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新能源汽车技术怎么样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相当乐观。目前,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其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首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强劲。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以其零排放、低噪音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各国也在政策层面给予了新能源汽车大力支持,如提供购车补贴、免税优惠等措施,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正在逐年增长。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据统计,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预计未来几年这一趋势仍将持续。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最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也为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了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从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到充电设施等各个环节都涌现出了大量的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这为从事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生产、销售、维修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提供了丰富的职业发展机会。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推动下,相关从业人员将迎来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因此,对于有志于投身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才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左手江淮右手蔚来,安徽省将成为新能源领头羊?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石油危机等问题的加重,全球各国都高度重视低污染且对石油依赖性较低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全球迎来了大规模的燃油车禁售令,多个国家和城市宣布将禁售燃油车,奥迪、尔沃等车企也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的探索,奥迪更是宣布将在2033年淘汰燃油引擎。由此可见,未来新能源汽车将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本文带你解读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发展全景。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上市企业有:比亚迪(002594)、吉利控股(00175.HK)、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601238)、北汽蓝谷(600733)、长安汽车(000625)等。
本文核心数据: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数量、新能源汽车专利区域分布、新能源汽车申请人排名、专利市场价值
全文统计口径说明:1)搜索关键词:电动汽车及与之相近似或相关关键词;2)搜索范围:标题、摘要和权利说明;3)筛选条件:简单同族申请去重、法律状态为实质审查、授权、PCT国际公布、PCT进入指定国(指定期),简单同族申请去重是按照受理局进行统计。4)统计截止日期:2021年7月29日。5)若有特殊统计口径会在图表下方备注。
1、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专利申请概况
(1)技术周期:处于成长期
2010-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专利申请人数量呈增长趋势及专利申请量呈增长趋势。整体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处于成长期。
注:当前技术领域生命周期所处阶段通过专利申请量与专利申请人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来分析。
(2)专利申请量及专利授权量:2020年专利数量及授权量均有所下降
2010-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020年开始下降。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量为21083项。
在专利授权方面,2010-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专利授权数量逐年增长,2020年开始出现下降,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授权数量为13071项,较2019年授权比重下降1.94个百分点。
2021年1-7月,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授权数量分别为2541项和675项,专利授权比重为26.56%。截止2021年7月29日,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数量为12.1万项。
注:①专利授权率表明申请的有效率以及最终获得授权的提交申请成功率。
②统计说明:如果2012年专利申请在2014年获得授权,授予的专利将在2012年专利申请中显示。
(3)专利法律状态:“有效”数量最多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大多数专利处于“有效”状态,截止2021年7月29日,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有效”专利总量为90575项,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总量的75.15%。“审中”专利总量为28915项,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总量的23.99%。
(4)专利市场价值:总价值高达百亿美元,3万美元以下专利数量较多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专利总价值为109.85亿美元。其中,3万美元以下的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为6.80万项;其次是3-30万美元的云计算专利,合计专利申请量为1.94万项。大于3百万美元的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数量最少,为489项。
统计口径:按每组简单同族一个专利代表的去重规则进行统计,并选择同族中有专利价值的任意一件专利进行显示。
2、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专利技术类型
(1)专利类型:发明专利占比最高为55.68%
在专利类型方面,目前全球有6.71万项新能源汽车专利为发明专利,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为55.68%。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专利和外观设计新能源汽车专利数量分别为4.19万项和1.15万项,分别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数量的34.77%和9.54%。
(2)技术构成:前两大技术占比均超过10%
从技术构成来看,目前“特别适用于电动车辆的电池充电方法;充电站或为此的充电设备;电动车辆中储能元件的更换[2019.01]”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为11932项,占总申请量的14.88%。其次是“用车辆内部电源的电力牵引(B60L8/00、B60L13/00优先;用于相互或共同牵引的包含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原动机的布置或安装入B60K6/20)〔5,6,8〕”,专利申请量为10838项,占总申请量的13.51%。
(3)技术焦点:十大热门
全球新能源汽车前十大热门技术包括锂电池、安装结构、控制系统、热管理、驾驶员、充电桩、电动汽车、安装支架、动力电池、电池管理。进一步细分来看,新能源汽车包括的热门词汇有电动车辆、电池组、充电器、充电枪等,具体情况如下:
注:旭日图内层关键词是从最近5000条专利中提取。外层的关键词是内层关键词的进一步分解。
(4)被引用次数TOP专利:两大专利被引用超过千次
可调易碎电池组系统(专利号:US7923144B2)和最小化混合动力车辆能耗的系统和方法(专利号:US6614204B2)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两大新能源汽车专利,两者被引用次数均超过300次。其他被引用次数前十大专利如下所示:
3、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竞争情况
(1)技术来源国分布:中国占比最高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技术来源国为中国,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总申请量的66.79%;其次是日本,日本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总申请量的11.82%。韩国、美国和德国分别排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量的三四五位。
(2)中国区域专利申请分布:江苏最多
中国方面,江苏省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省份,截止2021年7月29日,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数量高达16700项。广东省、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专利数量均超过1万项。中国当前申请省(市、自治区)新能源汽车专利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还有北京市、安徽省、上海市、山东省、河南省、天津市、重庆市。
统计口径说明:按照专利申请人提交的地址统计。
(3)专利申请人竞争: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排第一位
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专利申请TOP10申请人分别是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LG化学、国家电网公司、福特全球技术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其中,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为2650项。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排名第二。
注:未剔除联合申请数量。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单月销量刷新历史记录!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全览
安徽省的汽车工业起步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晚,毕竟早在1968年4月,江淮汽车制造厂就成功试制成功了一辆2.5吨的载货汽车,只是来到了改革开放这个合资与进口车横行的年代,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大众、丰田、本田等舶来品大赚销量和口碑,而安徽的造车工业则似乎有点掉队了,毕竟自力更生难度更高。
数据显示,虽然安徽也加入了长三角经济圈,但它的汽车工业产销规模要弱于周边城市,而且奇瑞和江淮受限于品牌溢价较低的现状,只能力拼中低端市场,盈利水平着实不高。
期望实现整体转型,从农业大省升级为工业大省的任务,让安徽一届又一届的掌舵班子操碎了心,但伴随着新能源产业布局的平地而起,机会终于来了。
大众与江淮联姻 博弈还将继续
其实安徽一直期望以引入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外资等各类资本的方式,来盘活国有车企以及相应的配套产业链,奈何第一次江淮混改引入的建投投资虽然贵为背景深厚的央企,有钱是肯定的,但本身的管理水平并没有带给江淮更多的经验,也没有提升企业的抉择效率和执行效率,毕竟央企本身就以稳与慢出名,央企与国企的组合,对扩大规模提升行业形象有极大裨益,但对安徽急需的对机制和治理机构的整改并没有预想中的作用。
引入外资成为了另一个解法。这一次,培养了上海现代汽车工业半壁江山的大众汽车决定出手。在2020年5月29日,大众汽车宣布将投资10亿欧元,拿下了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并且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取了关键的管理权。
瞬间咸鱼翻身,要知道,在2020年年初,江淮大众还一度进入了“分手剧本”,坊间传闻两者在产品层面停滞不前,甚至江淮大众的研发中心除了一个奠基仪式,其他毫无进展。彼时大众挥舞着西雅特,时而向前一步时而向后一步,撩拨自己的合作伙伴。而江淮也没安好心,他们虽说是准备与大众联手在新能源车市布局,实质上还是窥探着大众手头拥有的燃油车,一旦“勾引”成功,前有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在燃油车市场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说不定江淮大众也能成就三分天下呢?然而对西雅特的追求被否,捷达品牌开心地将之收入囊中,当时直接动摇了江淮大众的根本……
当然对于大众来说,这也是一次不错的尝试,毕竟此前大众一直有一个梦想,想要调整各家合资公司的股比,上汽大众中外股比为50:50,一汽大众中外股比为60:40,而此次虽然在最弱的江淮大众上成功实现了目标,如果运营得当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另外两家合资公司的股比态度。
毕竟先得做出成绩,说话声音才能更响亮。
而对于安徽的工业布局来说,损失掉控股权也没啥,毕竟此前江淮大众就属于半死不活的状态,而让大众控股之后,起码大众会更加上心,投资有了,新车也就有了,比如此前念念不忘的大众MEB电动平台,以及电动车工厂和研发中心,要知道当初为了给桑塔纳做配套,养活了多少配件厂,而一旦设想中的5年内推出5款纯电动车真能实现,那么无疑安徽的汽车工业将会获得一次难得的超车机遇和挑战。
捡漏蔚来 并获得重要话语权
根据2019年披露的信息,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销12万辆,已经占据了全国10%的比重,并且位居中部省份第一,底子还算不错,但并没有一个足够强势的领头羊,所以当蔚来出现困境时,安徽伸出了援手。
李斌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新创的公司没有融到200亿人民币的能力,可能比较难开始一个新的汽车品牌。”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也发出一句感叹:“以前看别人造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现在觉得200亿都不够花。”
融资速度是造车新势力的命门所在,只有拿到钱才有接下来的研发、建厂、量产、铺设渠道等等一系列操作,这些新势力的理念可能会与传统造车企业不同,但最终都走上了相同的道路,你可以颠覆动力科技,但不能颠覆生产和销售的模式。
融完市场上的钱,让对手无钱可融。在这场速度竞争中,我只要比对手多融到钱,对手就会因为资金流断裂而进入安乐死,博郡汽车是这样,拜腾汽车也是这样。
蔚来原在上海建厂,据称地址都去考察过无数次,但特斯拉这个“小三”出现后,“未婚妻”蔚来直接被一脚踢开,也间接导致了蔚来接下来的融资难产,起码得想个法子把这事儿给圆回去。
在危难时刻,安徽国资委挑中了蔚来,这个时间点卡得非常棒。按照原本蔚来的,京沪两地是唯一的选择,这两个城市的消费者购买实力强,并且一旦与城市发展绑定,售价明显偏高的蔚来也能够从购中得到一些分润,并且京沪本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得就明显更好,牌照问题卡住了不少想要拥有一台车的消费者,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接受程度也明显优于其他城市,因而不到山穷水尽,蔚来是绝对不会将基本盘从这两个城市撤走的。
但没办法,上海不要它,北京看不上它,偏安安徽绝对不是最佳选择,即便是来到合肥这个省会城市。但这可能是唯一能够融到的救命钱,人穷则志短,不得不低头。
那么对于安徽来说,将蔚来收入囊中,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了中国唯一一个在定位上可以与特斯拉掰一掰手腕的品牌。如果说一个国产品牌将最便宜的车卖到30万以上,大家都会觉得这绝对是自杀行为,但蔚来通过疯狂的烧钱,让市场接受了35万起的ES6以及46万起的ES8,这与一众围绕20万左右的消费市场做文章的造车新势力门,成功拉开了差距。
同时,蔚来已经具备了黏性非常强的粉丝群体,同时由于蔚来一贯注重服务的传统,已购车用户也愿意将车型推荐给身边好友。根据李斌自己的话来说,从去年9月开始,蔚来ES6已经连续8个月蝉联了电动SUV销量排行榜冠军,而在刚刚过去的5月,蔚来累计交付新车3436辆,其中ES6为2685辆,ES8交付751台,从而让它的累计销量达到了42342辆,其中10429辆是在今年完成的,前景可期。
不出大意外的话,蔚来是活下去了。同时,由于引入了新的战略投资者,蔚来也开始反省自己以往的做法,李斌靠砸钱砸出了一个高端品牌,但中后期继续砸钱意义不大,而是应该专注于精细化服务上,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要求也没那么高,只需要差不多等同于奥迪、雷克萨斯就已经超乎他们想象了。当然,蔚来在服务上的花费依然是在烧钱,但速度相比过往要慢了一些,目标是从过往每年每单亏损4000多元,能够控制到只亏损1000多元,这个差额如果能实现的话已经足够让穷怕了的安徽投资人满意,而如果真的像规划那样,在第二季度实现毛利率转正,而且在年底达到两位数,安徽就是真正捡了一个大漏。
更何况,按照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的协议,蔚来来到安徽之后,会将中国总部设立于此,并“建立总部管理、研发、销售服务、供应链制造一体化基地”,这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也能让安徽更好地整合由科大讯飞、京东方、江淮大众、国轩高科等企业在这条产业链上的合作。
写在最后
前景很美好,但新能源产业链也需要足够的购买力支撑,毕竟大家都喜欢支持本土企业。
安徽2018年GDP为37114亿元,总量全国第11名,人均则位列全国第13名,不高也不低,但势头相当不错,特别是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之后,它可以承接江苏、浙江和上海的产业转移,再者人口大省也必定会带来更多的购机会,这对于蔚来或者江淮大众来说,也有着光明的前景。
当一系列基础夯实之后,安徽将真正在新能源市场上提速,它将会交出怎样的答卷?不好说,但我觉得,十分值得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最高的地方在哪里?
10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汽车工业产销情况称,9月,汽车市场进入传统旺季,产销双双超过250万辆,创年内新高,环比和同比均呈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3万辆,环比和同比均呈大幅增长,分别达到13.6万辆和13.8万辆,环比增长28.9%和26.2%,同比增长48%和67.7%。
单月销量刷新9月历史记录
中汽协表示,9月,国内经济形势继续向好,六稳、六保任务落实成效日益显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持续好转,供需循环逐步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叠加各地促进消费的相关政策?、活动以及双节效应,汽车市场恢复形势继续向好,当月产销保持增长?。
从具体数据来看,9月汽车产销均呈现两位数增长,产销分别达到252.4万辆和256.5万辆,环比增长19.1%和17.4%,同比增长14.1%和12.9%。1-9月,汽车产销1695.7万辆和1711.6万辆,同比下降6.7%和6.9%,降幅已收窄至7%以内。与1-8月相比,分别收窄2.9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乘用车销量继续保持增长且增幅扩大,对整体汽车市场的增长支撑作用超过了商用车,其中SUV销量刷新了9月历史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9月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增长,其单月销量也刷新了9月历史记录。“这主要得益于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支持,及国内车企促进销售的有力举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说。
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3万辆,环比和同比均呈大幅增长,分别达到13.6万辆和13.8万辆,环比增长28.9%和26.2%,同比增长48.0%和67.7%。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环比和同比均呈较快增长,且增速明显高于上月。
从细分能源类型来看,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7万辆和11.2万辆,同别增长40%和71.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万辆和2.6万辆,同别增长89.5%和53.9%;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辆和1辆,同别下降.6%和99.2%。
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73.8万辆和73.4万辆,同别下降18.7%和17.7%,降幅比1-8月收窄7.5个百分点和8.7个百分点。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同比均呈下降,降幅均比1-8月继续收窄,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量降幅已经收窄至1%以下。?
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6.8万辆和57.9万辆,同别下降22.9%和18.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万辆和15.4万辆,同别下降0.4%和13.9%;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70辆和579辆,同别下降56.7%和53.7%。
从行业发展态势看,四季度乘用车方面,北京国际车展推动了企业新品的全面投放,叠加各地促进消费政策的延续,都将对市场产生利好影响?。但当前稳就业稳企业保民生压力仍较大,国内消费信心还未完全恢复,进而低端产品需求的完全释放尚需一段时间;同时,近期局部地区突发的疫情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对车市产生影响。
动力电池9月装车量同比增66.4%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最新数据显示,9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6.6GWh,同比上升66.4%,环比上升28.3%,保持持续增长态?势。电池装车量排名前三的企业是宁德时代、比亚迪和中航锂电。
9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8.6GWh,同比增长12.7%,环比增长15.7%。其中三元?电池产量4.8GWh,占总产量55.?2%,同比增长0.7%,环比增长8.8%;磷酸铁锂电池?产量3.8GWh,占总产量44.6%,同比增长34.?0%,环比增长27.5%。
1-9月,动力电池产量累计45.7GWh,同比累计下降28%。其中三元电池产量?累计27.?2GWh,占总产量59.5%,同比累计下降33.7%;磷酸铁锂电池产量累计18.?3GWh,占总产量40.1%,同比累计下降9.6%。
9月,动力电池销量共计6.?9GWh,同比增长18.6%。其中三元电池销售?3.5GWh,同比下降17.5%,占总销量50.4%;磷酸铁锂电池销售3.4GWh,同比?增长121.1%,占总销量49.5%。
1-9月,动力电池累计销量达38.6GWh,同比累计下降30.6%。其中三元电池累计销售20.9GWh,同比累计下降44.7%;磷酸铁锂电池累计销售17.5GWh,?同比累计增长3.1%,呈现逐渐回暖趋势。
9月,动力电池装车量6.6GWh,同比上升66.4%,环比上升28.3%,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其中三元电池共计装车4.2GWh,同比上升45.1%,环比上升20.0%;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2.?3GWh,同比上升146.1%,环比上升49.2%。
前9月,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34.?2GWh,同比累计下降18.?8%,降幅进一步缩窄。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23.?6GWh,占总装车量69.?0%,同比累计下降18.7%;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10.4GWh,占总装车量30.?3%,同比累计下降13.?3%。
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按车型划分的平均装车电量47.3kWh,环比下降?2.5%。其中纯电动乘用车和纯电动客车单车平均带电量分别为44.?9kWh/辆和?202.?6kWh/辆,环别下降2.5%和上升0.?5%。
纯电动乘用车系统能量密度在140?(含)-160Wh/kg和160Wh/kg及?以上车型占别为32.3%和38.0%,较8月基本相当,125Wh/kg以下车型产量占比?达21.0%,较8月份上升1个百分点。
从装车量集中度水平来看,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51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8月份增加7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4.?7GWh、5.?4GWh和6.?1GWh,占总装车量别为71.4%、82.?4%和92.?2%。
从7月开始,宁德时代进入了特斯拉上海工厂供应链,续航提升到468公里的Model?3标准续航版搭载了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因此之前搭载LG化学和松下电池的三元电池版Model?3将开始停售。LG化学的装车量在9月份滑落至第四位,而LG化学依然会为长续航版Model?3和明年投产的Model?Y配套电池。
中航锂电为长安汽车、东风小康、广汽乘用车、吉利等车企配套电池,9月排名提升至第三位。
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66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24.8GWh、28.?5GWh和31.8GWh,占总装车量别为72.6%、83.?2%和92.8%。
公共充电桩保持较快增长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表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整体维持增长,9月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9月比8月公共充电桩增加1.4万台,9月同比增长30%,随着电动汽车销量的持续向好,公共充电桩的新建数量也在逐渐增多。?截至2020年9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60.6万台,其中交流充电桩35.0万台、直流充电桩25.5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8台。从2019年10月到2020年9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1.2万台。
2020年1-9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9.9万台,虽然近两个月增量有所回升,但由于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上半年增量不高,且随车配建充电设施依然较少,同比依然下降35.1%?。截止2020年9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41.8万台,同比增加27.2%。
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原因较为集中,截至2020年9月,通过联盟内成员整车企业样约116.9万辆车的车桩相随信息,其中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35.7万台,整体未配建率30.5%。?集团用户自行建桩、居住地物业不配合、居住地没有固定停车位这三个因素是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的主要原因,占比达70.2%,其余原因占比为29.8%。
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区域较为集中,广东、上海、江苏、北京、浙江、山东、安徽、河北、湖北、河南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达72.4%。
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四川、陕西、福建、北京、湖北、浙江、河南、山东等省份,电量流向以公交车为主,乘用车占比在逐步增加,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较小。2020年9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7.5亿kWh,较上月增长0.2亿kWh,同比增加51.8%,环比增加2.1%,月充电电量持续增长。
截止到2020年9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共有9家,分别为:特来电运营16.9万台、星星充电运营14.5万台、国家电网运营10万台、云快充运营4.9万台、依威能源运营2.6万台、上汽安悦运营2万台、中国普天运营1.4万台、深圳车电网运营1.4万台、万马爱充运营1万台。这9家运营商占总量的90.3%,其余的运营商占总量的9.7%。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J.D. POWER新能源车权威研究报告出炉,蔚来欧拉荣威榜上有名
2019年整体乘用车市场并不景气,虽然全年累计销量突破了两千万,达到了20.7万辆,但同比还是出现了-3%的负增长。几乎举国上下都在推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小编其实一直有一个疑问,目前全国不同省直辖市的乘用车销量当中,新能源车型和燃油车的销量占比情况都怎么样的呢?销量排名前十的省直辖市当中,又是哪个地方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最高呢?下面,小编就基于终端交强险数据,给大家做一个分析。
下图是2019年31个省直辖市乘用车销量排名,从图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广东省可谓是一枝独秀,全年累计销量达到了244万,大幅领先排名第二的江苏省,后者全年销量为160万。排名后八位的省直辖市分别是山东,浙江,河南,河北,四川,海南,湖北,安徽。那么销量排名前十的省直辖市中,又是哪个省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是最高的呢?
下图,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广东省不仅整体乘用车销量是最高的,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占比也是最高的,全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了27.9万,占比高达11%。排名第二的则是浙江省,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11.7万,占比8%。排名第三的则是湖北省,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4.27万,占比6%。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新能源车型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混动和油电混动车型。
大家可能比较好奇,这三个省份,最畅销的新能源车型都有那几款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做一个盘点。下图,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广东,浙江和湖北最畅销的三款新能源车型。广东省是比亚迪e5,北汽EU5和雷凌油电混动;浙江省则是卡罗拉油电混动,北汽EU5和荣威ei6;湖北省则是东风风神A60,卡罗拉油电混动和吉利帝豪EV。
小结
广东省不仅仅是乘用车销量大省,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以及占比也是全国最高的,足以见得广东人民相对全国其他地方而言,整体收入水平以及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普遍都是高于全国其他省直辖市的。同时,浙江和湖北人民对于新能源车型相对也是比较青睐的。同时,从这个三个省份最畅销的车型可以看出,大家对于油电混动车型还是比较认可的,雷凌和卡罗拉的两款油电混动车型均入围当地销量TOP3,同时,地产车在当地也是油市场的,如广东的比亚迪,湖北的东风风神等,吉利新能源旗下的车型居然没有入围浙江新能源销量TOP3是有点让人意外的。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行业资讯,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限行加码、牌照摇号排队......已经成为许多一线城市普通白领议论的越来越多的话题。迫于出行压力的日益增长,许许多多的普通“打工人”逐渐接受并选择新能源车。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疑惑,买新能源车我该怎么买?到底选混动还是纯电动?什么车最安全?该选小车还是大车?哪家的车最可靠、故障率最低。为了解答朋友们的疑惑,小编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来自J.D.?Power最近发布的权威报告里是怎么说的。
这是一份J.D.?Power?2020?近日刊出的一篇关于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可靠性调查排行榜。熟悉的朋友可能听过,J.D.?Power是美国一家权威的消费者数据及分析服务提供商及市场调研机构,其发布的汽车质量研究榜单与IIHS公路安全协会的碰撞评测一样,在国际上分别作为汽车质量和安全的两大权威报告,以客观性和独立性著称,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该研究基于3267位在5月之间购买车辆的车主的回答(2019年和2020年5月)。该研究包括来自20个不同品牌的40个模型,并从5月开始进行到2020年7月,在中国28个主要省份开展业务。
这项研究已进入第二年,报告数据来源于新能源车主在买车后的前两到六个月内,通过检查驾驶员遇到的问题来衡量新车质量。新车质量取决于问题每100辆汽车中引用的数量较少的问题,表示质量更高。研究表明,新能源汽车车主今年报告的平均问题数量为138?PP100(138个问题每百辆车)。国内传统汽车制造商品牌(147?PP100)的新能源车所有者报告的问题数量是远高于国际品牌(112?PP100)和国内新能源汽车初创公司(126?PP100)。
研究发现,新能源汽车所有者更年轻,对新能源汽车品牌也更开放。1990年代的人数从2019年的24%增加到了今年的37%。此外,有78%的新能源汽车用户表示他们会在购买时考虑任何新能源车品牌,这比选择燃油车的车主数量要高出6%。新能源车的所有者最常提及传统质量问题:外观(占16%);内饰(占13%);信息系统(占比13%);和驾驶感受(占比13%)。其中令人讨厌的内部气味和过度的道路噪音是最主要的两个问题。
混动车所有者提出的问题比纯电动车所有者提出的问题少:混动汽车的问题是121个每百辆车,比纯电动汽车问题低22个每百辆车PP100。豪华与大众市场的混动车相比,混动汽车在外观和信息类别中的性能更好。
从报告可以看到,纯电动车问题少于平均水准的依次是蔚来、特斯拉、欧拉、吉利、荣威、比亚迪、长安、广汽新能源。小型纯电动车的质量问题多于其他纯电动车的问题:平均问题数小型纯电动车车主引用的是164?PP100,这比紧凑型纯电动车车的所有者要高得多(141PP100);中型纯电动车(124?PP100);和大型纯电动车(116?PP100)。排名最高的品牌和型号上汽大众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质量中排名最高,在混动车领域中,上汽大众以105?PP100排名第一,宝马以108?PP100排名第二。蔚来汽车在纯电动车领域的所有品牌中排名最高109?PP100,其次是Tesla(113?PP100)和ORA(129?PP100)。在各自细分市场中排名最高的是:小型纯电动车细分市场中的ORA?R1;在紧凑型纯电动车细分市场的?荣威Ei5;中型纯电动车领域的NIO?ES6。
小编点评:正如报告里说的,欧拉黑猫、荣威EI5、蔚来ES6分别是各细分市场排名较高的车型,总体口碑较好、问题偏少。当然也不是说一定它们最好,只是大家在选车的时候可以有个参考,希望大家都能选到一辆真正安全、可靠、耐用的新能源车,毕竟自己喜欢的才是对的。
关注“秋名撩车”,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