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和谁合作,特斯拉跟谁合作
1.特斯拉将终止与比亚迪的合作?双方回应消息不实,但还引猜想
2.特斯拉十大核心供应商
3.特斯拉中国“联姻”宁德时代,与松下十年蜜月终成空
特斯拉没有和比亚迪合作。
此前有消息称,特斯拉已决定不再使用中国比亚迪的电池。该传言最初源自韩国媒体,据路透社报道,3月14日,韩国经济日报援引业内消息人士的话说。
今年早些时候,特斯拉和比亚迪的供应协议到期后,特斯拉并没有要求比亚迪为某些特斯拉Model 3汽车继续供应电池,即特斯拉不再使用比亚迪的电池。
韩国经济日报称,可能是考虑到刀片电池自身问题、美国对电动车相关补贴、比亚迪与特斯拉竞争关系等因素,特斯拉与比亚迪合约到期后,未再要求继续供货。
比亚迪的优势: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着很强的实力,比亚迪不仅有自己的电池,在新能源产业链上也有较为全面的布局。
特斯拉之所以想用比亚迪电池,其本质还是为了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从而在成本上取得优势,以此来和更多的竞争对手竞争。
特斯拉第一个合作伙伴是松下,甚至和松下成立了合资公司,把成本压到最低,低到尘埃里。特斯拉在和松下合作一段时间之后,随后又找上了韩国LG,在特斯拉大量汽车业务的推动下,LG化学也因此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厂商之一。
特斯拉将终止与比亚迪的合作?双方回应消息不实,但还引猜想
1、旭升股份: 为特斯拉一级供应商,特斯拉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公司以模具加工业务为基础,逐渐延伸至铝压铸业务。与特斯拉的合作始于2013年,起初公司通过小批量定制的模式进入其供应链,后续不断深化合作为特斯拉供应的产品主要变速箱箱体、电池组外壳等,供应的model 3铝合金压铸件的单车价值2000+元,2019h1特斯拉营收2.62亿元,占比52%。
2、 拓普集团: 公司由nvh业务向轻量化底盘和汽车电子业务发展,锻铝控制臂布局较早,产品较传统的铸铁、铸钢、钢板冲压控制臂重量更轻、机械性能更好、环保更佳。2016年8月公司公告称正式成为特斯拉供应商,向特斯拉供应两根锻铝控制臂、底盘结构件,单车价值约750元。未来将供货上海工厂model 3车型,单车配套价值5000-6000元。?
3、三花智控: 公司是全球制冷控制元器件龙头,切入新能源车热管理领域。公司电子膨胀阀、四通换向阀、微通道换热器市占率全球第一、截止阀全球第二;汽车热膨胀阀市占率国内第一,全球第二。三花汽零为model3独家供应7个热管理零件项目,带电磁阀的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电子油泵、油冷器、水冷板、电池冷却器、压块,单车价值2000元。并且公司独家供应models和x和电子膨胀阀,单车价值250元左右。?
4、华昌达: 2015年2月公司以53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2915.88万元)收购dearborn mid-west company, llc100%股权,dmw是美国专注于提供汽车生产线的物料管理系统提供商,是美国本土最具规模的汽车智能装备系统集成商之一,主要客户包括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最新开发的客户还包括丰田、尼桑、特斯拉等。?
5、中科三环: 016年10月和特斯拉签署主驱动电机订单,将在未来三年对特斯拉提供钕铁硼磁体;目前公司参股公司生产的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应用在特斯拉汽车上。?
6、新宙邦: 间接为特斯拉供货,通过为三星sdi、松下锂离子电池提供电解液.特斯拉是松下的客户,但公司与松下间的业务量非常小。
7、 当升科技: 储能锂电多元材料已批量出口应用于特斯拉 power等储能项目。 威唐工业: 2019年8月5日公司互动平台回复与特斯拉已建立直接业务关系。
8、 凌云股份: 2018年7月27日互动平台称,公司下属子公司河北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是特斯拉的一级供应商,产品已开始量产。
9、均胜电子: 公司以汽车功能件起家,外购收购扩张版图。形成了完善的汽车安全系统产品格局。目前特斯拉收入占比1%,供应产品涵盖被动安全,车窗按键,bms传感器,电池电路保护系统。
10、 先导智能: 国内唯一一家可以为比亚迪和特斯拉提供动力锂电池卷绕机的企业;18年12月,与特斯拉签订了卷绕机、圆柱电池组装线及化成分容系统等锂电池生产设备的《购合同》,合同金额约为4300万元。
特斯拉十大核心供应商
日前,有外媒报道说,在今年早些时候协议到期后,特斯拉暂停了和比亚迪在电池供应方面的合作,并没有要求比亚迪为某些特斯拉Model 3汽车继续供应电池。由于消息涉及当前新能源汽车的两大领军企业,马上就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好在,很快马斯克就在推特回应了,“媒体的报道是消息。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关系是积极的。”比亚迪也在一份声明中称,这一报道是不实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从两家单位的回应上来看,特斯拉与比亚迪的合作仍然在持续当中,但是,双方都没有披露下一步的合作细项消息,让人不免有几分遐思。
为什么这家外媒的消息会被大家认为可能是真实的呢?这是因为,目前比亚迪和特斯拉位列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前两名,在中国市场上,比亚迪已经对特斯拉产生了压制,在全球市场上,它也是唯一能对特斯拉产生威胁的新能源车企。
根据去年的销量数据,去年比亚迪在国内销售了911140辆纯电动汽车,约占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的20%左右,特斯拉在国内销售了44万辆,约占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的10%左右。
而到了今年,比亚迪的增长更为迅速,比亚迪纯电车型在1-2月的销量为1617辆,同比增长约80%,而特斯拉没有官方披露国内销量数据,从上险数据来看,1-2月大约销售了6万辆,同比增长了40%。
伯克希尔-哈撒韦副董事长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最近在接受CNBC的访时表示:“比亚迪在中国市场遥遥领先于特斯拉,几乎到了荒谬的程度。”这也是业内人士对于特斯拉和比亚迪目前在国内市场的现状的观察,确实还是有道理的。
按照市场惯例,行业中的老大和老二是很难和平共存的,必将会展开激烈的竞争。就在这当口,特斯拉居然还和比亚迪存在着合作,这也是大家认为特斯拉将会马上取消合作的理由。但是,如果从中国市场上来看,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合作又有着很明显的商业逻辑,那就是降低成本。
目前中国国内的电池两大企业均与特斯拉有着商业合作,其中宁德时代是特斯拉的主供应商,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 3和Model Y标准续航版电池均由宁德时代配套,电池类型为磷酸铁锂电池。作为一家主机厂,仅有一家电池配套厂商肯定是不稳妥的,因此特斯拉才会酝酿引入比亚迪,一方面是为了丰富供应链阵营,另一方面肯定也会借着比亚迪的供货要求宁德时代进一步降价,这就是特斯拉的阳谋。
在降低成本的大战略面前,特斯拉暂时无视了在汽车市场与比亚迪的竞争。这可能是也是因为,目前比亚迪的产品均是中低端的产品,对于特斯拉的市场地位还没有产生很明显的威胁。
但是,这个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比亚迪旗下的高端汽车品牌仰望已经亮相,腾势品牌收归比亚迪以后,销量也相当不错,另一个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也将于今年推出,价格区间会和特斯拉旗下产品有着很多重合。看得出,比亚迪向高端发展的决心相当坚定。
因此,特斯拉与比亚迪的合作还能持续到何时,是一件有着很大不确定性的事情,只要比亚迪的中高端品牌的表现还过得去,估计就是特斯拉如芒在背的时候,双方的合作自然就会无疾而终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火星说车新媒体,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特斯拉中国“联姻”宁德时代,与松下十年蜜月终成空
1、旭升股份
特斯拉是一流的供应商,特斯拉是公司最大的客户。公司立足于模具加工业务,逐步扩展到铝压铸业务。与特斯拉的合作始于2013年。公司最初通过小批量定制模式进入特斯拉的供应链,随后深化合作,为特斯拉提供变速箱箱体、电池组外壳等主要产品。model3铝合金压铸自行车价值2000多元。2019年上半年,特斯拉的营收为2.62亿元,占比52%。
2、拓普集团
公司正从NVH业务向轻型底盘和汽车电子业务发展。锻铝控制臂布局较早,与传统铸铁、铸钢、钢板冲压控制臂相比,产品重量更轻、机械性能更好、环保更好。2016年8月,该公司宣布正式成为特斯拉的供应商,为特斯拉提供两个锻造铝控制臂和底盘结构件,一辆自行车的价值约为750元。未来将向上海工厂供应Model3车型,自行车配套价格为5000-6000元。,
3、三花智控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制冷控制元器件公司,已进入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公司的电子膨胀阀、四通换向阀、微通道换热器市场占有率居世界第一、世界第二的截止阀;汽车热膨胀阀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世界第二。三花蒸汽Zero专门为Model3提供7个热管理部件项目,包括带电磁阀的热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电子油泵、油冷却器、水冷却器、电池冷却器、压力块,单值2000元。而本公司独家供应车型及X和电子膨胀阀,自行车价值250元左右。,
4、华昌达
2015年2月4日华昌:公司以5350万美元,或约人民币3.291588亿元)购买迪尔伯恩中期西方公司,llc100%股本,DMW是专注于提供汽车生产线物料管理系统供应商,美国是最大的汽车智能设备系统集成商,主要客户包括福特、通用汽车(generalmotors)和克莱斯勒(Chrysler)的最新发展的客户还包括丰田、日产、特斯拉,等等,
5、中科三环
2016年10月与特斯拉签订主驱动电机订单,未来三年将向特斯拉提供钕铁硼磁体;目前,该股份公司生产的非晶态纳米晶软磁材料应用于特斯拉汽车。,
6、新宙邦
通过为三星SDI和松下锂离子电池提供电解液间接提供特斯拉。特斯拉是松下的客户,但公司和松下之间的业务量非常小。
在特斯拉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宣布宁德时代将成为其新的合作伙伴,加上此前已达成合作的松下和LG化学,特斯拉将拥有三家电池供应商。
这一消息,印证了 汽车 圈也存在“合久必分”的魔咒,而品尝“苦果”的正是松下集团。
据悉,从2009年开始,特斯拉便与松下合作18650型号电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一直都是特斯拉“独家”电池供应商。
那么,为何在牵手十年之后,特斯拉选择“另结新欢”,与LG化学、宁德时代联姻?作为特斯拉首家国产电池厂商,宁德时代又会收获哪些利好,以及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2008年,特斯拉正式开始跑车Roadstar的交付,摆在眼前最大的难题是没有稳定的电池供应,恰好彼时松下进入 汽车 电池领域,双方一拍即合。2009年7月,特斯拉与松下初步接触,签下了供应协议,由此拉开合作序幕。
随后几年,特斯拉不断上升的销量,提振了松下重注的决心。2014年7月,特斯拉和松下宣布将在内华达州合资建设“超级工厂”—— Gigafactory1,松下在这家工厂为model3供应电池。同时,松下还向丰田、本田等车企提供电池。
不过,随着2018年Model3交付速度陡然加快,双方的矛盾开始升级。
松下认为,因为特斯拉提高Model3的产量,松下的运营成本大幅攀升,导致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亏损,同时出于对特斯拉销售预期的担忧,不愿承担风险去投资扩大电池的产能。
2019年1月,松下与丰田 汽车 在日本签署合约,开始谋求新的市场机遇;4月,松下停止对Gigafactory1电池工厂的扩张,同时也暂停了对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投资,双方关系迅速降温。
没多久,马斯克便在推特上指责松下,称由于松下的生产效率不佳,才限制了Model3的生产。
此外,马斯克一直对松下电池昂贵的价格心有不满。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一位松下内部的知情人士表示,松下CEO津贺一宏(Kazuhiro Tsuga)经常会接到马斯克的电话或邮件,要求他们降低电池价格。
然而,这位松下掌门人拒绝了马斯克的要求,甚至表示只要特斯拉能不赔,松下就要提高电池的售价,这一态度无疑惹恼了马斯克, 双方关系降至冰点。
被松下扼住了“咽喉”的特斯拉,当然不会选择坐以待毙。随着上海超级工厂项目的敲定,马斯克将目光转向中国电池厂商。
2018年7月10日,马斯克飞到上海,和高级别官员见面,顺利签下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项目。有传闻称,此后他又秘密会见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被看作是特斯拉向宁德时代伸出了橄榄枝。
此后,一系列消息也坐实了特斯拉电池将要“国产化”的传闻。
2019年3月,据外媒报道,特斯拉与宁德时代就电池订单进行磋商,在国产Model3上使用宁德时代的电芯。但随后,宁德时代官方就做出辟谣。
到了8月,马斯克从加州飞往上海参加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并私下与曾毓群密谈,之后两家公司达成一项不具约束力的协议。知情人士透露,电池供应协议预计将于2020年中旬签署,购自宁德时代的电池将被用于Model3车型,但无法保证合作一定会达成。
11月6日,外媒报道称,特斯拉与宁德已达成初步供货协议,向国产特斯拉供货时间不早于2020年。此协议不具有约束力,最终协议或将于2020年中旬签署。双方还就合作细节和是否扩展到全球供货问题进行探讨。
值得注意的是,不止宁德时代,此前外媒也传出LG化学NCM811电池将供应特斯拉中国超级工厂的消息,最终这一消息也被证实,可以说松下的地位受到了史无前例的挑战。
随着特斯拉牵手LG化学、宁德时代,与松下长达十年的蜜月期正式结束。
宁德时代成立于2011年,目前与戴姆勒、宝马、奔驰、沃尔沃、吉利、丰田等品牌建立了良性的供应关系,是中国年出货量最多的动力电池供应商。
数据显示,宁德时代2019年实现装机电量32.GWh,同比增长37%,配套国内车企达120家。其中,配套超过1GWh以上的客户达9家,市场占比高达51.76%。
对于特斯拉而言,不管出于市场情势,亦或是政商关系,选择宁德时代都是“顺势而为”。
一方面,特斯拉2019全年交付36.8万辆,相比最终产能达50万辆/年的中国市场,显然需要增加更多的电池供应商,来应对日后的产能爬坡。
另一方面,用本土的电池供应商,将有望缩减电池成本,这也是马斯克极为看重的一点。
特斯拉打得一手好算盘,而宁德时代的野心也不小。
据悉,目前国产特斯拉用的电池为松下和LG化学所制造,再加上宁德时代,未来三家全球顶级供货商将为特斯拉“保驾护航”,而这种“三供一”模式,可能并非宁德时代的初衷。
据了解,跟销量大的车企合资建厂,一向是宁德时代的惯用策略,这样不仅能够提前绑定未来订单,更锁定其行业地位。
与特斯拉合作,宁德时代更看重的,恐怕还是特斯拉背后的全球市场红利。
一来,此次合作,将提升作为世界新兴电池制造巨头的品牌形象;二来,若未来能参与到特斯拉全球市场合作中,宁德时代也有望谋求到更大的 汽车 产业链话语权。
不过,对宁德时代而言,未来的路也不会一帆风顺。
对低成本的执念,以及经历过产能地狱之后,马斯克不得不开启自造电芯之路。2019年,特斯拉先后收购Maxwell电池技术公司、加拿大电池制造商海霸(Hibar Systems),加强新型电池研发,未来自产电池一旦实现,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国际厂商,其产品竞争力或将不复从前。
另外,随着大补贴时代结束,新能源 汽车 销量下滑严重,国内电池厂商的成本飞速上涨,高毛利率难以为继。同时,2019年6月,工信部废止了动力电池“白名单”,一定程度上刺激日韩电池厂商入局中国市场,特斯拉中国的投产加速了这一进程,双重考验之下,本地一线厂商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
如此境况之下,牵手特斯拉之后,宁德时代会交出怎样的答卷,就让我们拭目以待。(本文首发钛媒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