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研究院_江苏新能源汽车研究院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的理解。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1.汽车评价研究院三大世界十佳动力评价结果发布暨高峰论坛举行

2.汽车评价研究院走进岚图汽车 共商中国品牌智能化发展之路

3.盐城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在什么校区

汽车评价研究院三大世界十佳动力评价结果发布暨高峰论坛举行

       3月27日,汽车评价研究院主办的“龙蟠杯”第六届世界十佳变速器、首届世界十佳混合动力系统、第二届世界十佳电驱动评价等3项世界十佳动力系统评价结果在京发布。行业组织领导、高校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齐聚机械工业出版社,共同见证这一产业盛事。

       “龙蟠杯”第六届世界十佳变速器、首届世界十佳混合动力系统、世界十佳电驱动评价结果发布暨技术高峰论坛现场

评价活动已获行业广泛认可

       近年来,世界汽车产业开始向电动化转型,呈现燃油动力、混合动力与电驱动并行的发展态势。为更好地评价各种车用动力系统的差异,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帮助消费者遴选出高性能产品,汽车评价研究院陆续实施了针对变速器、电驱动和混合动力系统等评价活动,已形成了“龙蟠杯”世界十佳变速器评价、世界十佳混合动力系统评价、世界十佳电驱动评价等3项世界十佳动力评价矩阵,已获得产业界广泛认可。

       活动获得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辆专业委员会、中国汽车自动变速器创新联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齿轮技术分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离合器委员会、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大学汽车研究院、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汽车研究院、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等行业协会与各大院校的鼎力支持。

       出席活动的行业嘉宾有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原司长罗俊杰,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社长缪立进,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战静静,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分社社长赵海青等。

       参加活动评委会专家学者有世界十佳动力系统评委会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向阳,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宋健,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陈勇,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席军强,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蔡蔚,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温旭辉,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贡俊、清华大学教授、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壳牌清洁交通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帅石金,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汽车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中国汽车自动变速器创新联盟秘书长李盛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齿轮技术分会副主任王书翰,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于会龙,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大威等。

       广汽乘用车副总经理卫海岗,赛力斯集团副总裁段伟,蔚来汽车助理副总裁、电驱系统与集成部负责人毕路,中国一汽研发总院首席赵雪松,广汽研究院动力总成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祁宏钟、蜂巢传动研发副总裁陈晓峰,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传动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海兵,坦克品牌CTO马海利,深蓝汽车动力开发部副总经理杜长虹,岚图汽车动力系统高级总监邓湘,岚图汽车动力集成开发总监毕帅,长安汽车动力研究院总监王鑫,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变速箱部总监朱建明、广汽埃安研发中心电驱系统总监赵小坤,上汽大众华北大区市场及用户运营总监董雯萍,泛亚汽车技术中心电动车项目总工程师李博,极狐电驱动项目研发总师苏正杲,广汽传祺品牌担当刘洋,广汽乘用车技术中心混动与整车技术部技术企划科长潘超勇,赛力斯动力研究院研发管理部部长李金印,广汽传祺祺盛动力总成本部技术质量部长夏承睿,广汽传祺祺盛动力总成项目经理许静霞,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变速箱部总成与集成科高级经理徐旭初,极狐电驱动研发高工张克军,上汽大众电驱动系统研发经理陈震,比亚迪政府事务经理郭轶丹,龙蟠科技销售总监李振华,龙蟠科技大客户销售经理李新杰,博格华纳联合传动系统有限公司电驱工程经理王洪涛、销售经理李俊强,深蓝汽车动力开发部电驱性能工程师徐鹏,深蓝汽车品牌公关张潇予,广汽本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营销本部销售部北京商务中心市场营销系系长刘军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离合器委员会理事长、珠海华粤传动董事长倪川,珠海华粤传动OEM业务总经理方艳平,无锡胜鼎董事总经理彭高楼,孔瑞格 (苏州)销售总监闫卫华等企业代表参加出席本次活动。

行业领导高度肯定评价活动

       多位行业领导高度肯定了汽车评价研究院举办的系列动力系统评价活动对产业的价值与意义。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原司长?罗俊杰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原司长罗俊杰鼓励汽车评价研究院把活动办得更好。他表示:“汽车评价研究院作为客观的第三方机构,广泛汇聚行业专家力量,坚持对汽车动力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专业评价已经成为行业风向标和消费者选购的重要指南之一,该评价还能更好地推动汽车企业不断地优化工艺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美誉度。”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社长 缪立进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社长缪立进认为系列动力系统评价活动已成为行业交流的平台。他说:“汽车评价研究院作为第三方机构,持续关注汽车驱动的前沿技术,为行业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能引导整车传动技术研究和产品创新,把脉行业发展方向,带动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战静静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战静静给汽车评价研究院促进汽车产业发展所做的工作点赞。她说:“汽车评价研究院一直在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各方面的推动工作,世界十佳电驱动评价具有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各车企产品、技术的发展,感受到‘你追我赶、共赴未来’的产业动力,也能相互交流借鉴,共谋合作。”

       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贡俊

       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贡俊认为,“评价活动不仅从电驱动行业自身出发,还结合产业链的需求,对电驱动产业进行了多维度评价。希望评价活动在“科学、公正、客观、系统性”方面更上一层楼,激励和规范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权威评价为行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回顾汽车评价研究院深耕动力系统评价的初心,李庆文阐释了为何会从最开始的一个评价体系形成如今的三大矩阵。“汽车评价研究院根据汽车产业发展的状态、进程、阶段推出了不同的评价的项目,评价活动也反映出中国汽车产业在近十年中发生的变化。”李庆文说。

       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 李庆文

       李庆文表示,在创建“龙蟠杯”世界十佳变速器评价之时,中国汽车产业遇到了变速器“卡脖子”的问题。“当年,部分中国品牌的燃油销量火爆,但就是由于没有自主自动变速器,使我们的产量和市场份额都没达到预期。”李庆文说,在看到行业问题之后,世界十佳变速器评价活动迅速筹备展开,积极推动中国自主变速器行业的技术发展和内部交流,活动记录了中国汽车变速器行业由弱到强的过程,“如今中国汽车企业在变速器的各个品类中,在世界变速器行业领域都有自己的地位,特别是DCT产业,中国基本达到全世界产量规模最大,技术突破也非常令人瞩目。”李庆文无不感慨地说。

       “龙蟠杯”第六届世界十佳变速器评价、首届世界十佳混合动力系统评价实车测试及评审会

       目前中国车企已改变了世界混动技术的竞争格局,还攻破了油电混动的技术壁垒,更重要的是,中国车企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成为世界领先的混合动力品类。“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混合动力产品的品类、规模、技术领先性位居前列。”他说。

       第二届世界十佳电驱动评价实车测试及评审会

       电驱动评价是基于目前纯电动汽车高速增长的趋势诞生的。“目前,影响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最大的因素,仍然是电池系统。它影响了电动汽车行业的盈利能力,因为电池所占的成本比例很高。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目前,电池把整个电驱动行业的研发能力、盈利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都给消磨掉了,缺少对电驱动领域必要的重视。”李庆文说,三个评价活动为中国的动力系统产业的变革,动力系统的产业的升级,动力系统的消费者选择提供最好的评价、参考、建议。

       世界十佳动力系统评委会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向阳

       评委会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向阳介绍道:“现在的三套动力评价体系,分别面向传统变速器、混合动力系统和电驱动总成。评价的维度分为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通过三大评价涵盖动力化的产品。”

       徐向阳表示,过去七年里,通过对传统变速器的评价,评委会见证了中国自主变速器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历程。而随着行业整体的稳步向前,专家委员会对评价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三大评价活动结果重磅发布

       在27日的活动上,汽车评价研究院重磅公布了“龙蟠杯”第六届世界十佳变速器评价、首届世界十佳混合动力系统评价,及第二届世界十佳电驱动评价的结果。

现场交流精彩纷呈

       在活动现场,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蔡蔚发表了名为“电驱动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的主题演讲。

       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蔡蔚

       蔡蔚教授在详细分析我国现阶段各类型车型的市场状况,不同技术类型车辆从现在到碳中和不同阶段的CO2排放情况等数据后提出,即使电动车100%使用煤电,仍比燃油车CO2化碳排放低。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过程中,油电、甲醇-电、氨-电等混合动力汽车是降碳节能的主要车型,纯电动车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提升将进一步减少碳排放,也是各阶段降低污染排放的主力车型;面向下一阶段的竞争,我们要加大对相关电驱动产品和产业链关键材料和零部件/元器件的研发力度,补齐短板。他表示:“基于我国的资源禀赋,要基于稀土永磁电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驱动产品。同时关注各种电机技术创新的进展和国际技术发展动态。

       除主题演讲外,本次活动还设置有3个圆桌论坛,参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中国汽车自动变速器创新联盟秘书长李盛其的主持下,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宋健,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席军强教授,蜂巢传动研发副总裁陈晓峰,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变速箱部总监朱建明等,围绕着“传统变速器的变与不变”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在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汽车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的主持下,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陈勇,清华大学教授、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壳牌清洁交通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帅石金,赛力斯集团副总裁段伟,中国一汽研发总院首席赵雪松,广汽研究院动力总成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祁宏钟,重庆青山工业总经理助理、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传动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海兵,岚图汽车动力系统高级总监邓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离合器委员会理事长、珠海华粤董事长倪川围绕着“驶向春天的混合动力”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在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贡俊的主持下,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温旭辉,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于会龙,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大威,深蓝汽车动力开发部副总经理杜长虹,广汽埃安研发中心电驱系统总监赵小坤,极狐电驱动项目研发总师苏正杲,博格华纳联合传动系统有限公司电驱工程经理王洪涛等嘉宾,围绕“迎接价格战风暴的电驱动”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img src="/appimage-800-w1/mapi/news/2023/03/28/afdbc57a8141434fbc34d1b33f6289c9.jpeg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环球汽车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汽车评价研究院走进岚图汽车 共商中国品牌智能化发展之路

       [?亿欧导读?]?随着消费者对锂电池续航能力、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所有正负极材料供应商都将是考验,而贝特瑞正在筑起属于自己的技术壁垒,引领全球电极材料产业。

       撰文丨乔浩然

       编辑丨杨阳

       2019年,三位锂电池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因为他们用锂电池重新“定义”了人类生活。

       从最早应用于心脏起搏器,到如今手机、笔记本、家用小电器以及电动汽车所使用的动力源都是锂电池,它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作为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负极必不可少,它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锂电池的“带电量”。

       贝特瑞(835185)深耕于锂电池材料领域,目前已是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世界龙头。近几年,其业务规模实现超高速增长,2015年至2018年,其营收规模从15亿元增长至41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接近40%,净利润也从1.77亿元增至4.83亿元。

       不仅如此,贝特瑞还与三星、LG、松下、比亚迪(002594)、宁德时代(300750)等全球顶级锂电池生产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随着下游市场对锂电池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主流正、负极材料已经达到物理极限,新一代材料呼之欲出,上游锂电材料供应商们也纷纷提前布局,为未来“埋单”。如此局势下,贝特瑞的产能还会继续领跑全球吗?它能否在未来技术变革中避免被淘汰的危险?

       负极材料世界第一

       如果将锂电池拆分开来,它并不复杂,主要由四种材料组成: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

       虽然看似简单,但每种材料都“暗藏玄机”。

       以负极材料为例,它是锂电池充电时储存锂的主体,占到锂电池成本的10%-15%左右。目前,石墨类材料是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主流,可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

       早在十多年前,我国负极材料市场一直被日本企业垄断,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石墨资源,但受制于技术这项短板,只能以低廉的价格出口鳞片石墨等原材料,之后再通过数倍的价格进口天然石墨电极。

       以天然石墨负极材料起家的贝特瑞,用了短短10年就成为负极材料领域的全球第一并保持至今,市场占有率超过25%。其产品也不再只是起初的天然石墨电极材料,还包括人造石墨电极、硅系复合电极等一系列负极材料。负极材料业务也成为贝特瑞当前的营收支柱,2018年营收23.5亿元,占总营收的60%。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贝特瑞对研发的持续投入。

       目前贝特瑞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不仅是国家级技术中心,而且是新能源材料领域全球规模最大的研究院之一,这一研究院早在10年前就已经建成。

       不仅如此,贝特瑞至今还保持着较高水平的研发投入,每年研发投入占比在5%左右,虽然看似不高,但它并没有被总营收的快速增长所落下,2018年其研发投入金额达到1.84亿元,同比增长43%。

       在这个以技术见长的领域,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将为贝特瑞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眼下,研发投入已经部分兑现,比容量更高的“硅碳负极材料”就是其中之一。

       比容量是电极的重要性能指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通俗理解“能量密度”,即为一个“水杯”能装下多少水,它也决定了产品的续航时间或续航里程。

       而硅碳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可以达到天然石墨电极、人工石墨电极的数倍,其在锂电池中应用将大幅提升能量密度上限。这一应用也被全球新能源汽车霸主特斯拉所使用,其车型Model?3的动力电池中就用了硅碳负极材料。

       目前,贝特瑞的硅碳负极已经实现量产,拥有1000吨/年的产能,并向松下等海外客户供应,它也是国内唯一拥有硅碳负极海外订单的企业。

       随着下游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要求不断提高,采用硅碳负极材料的锂电池已经开始初具规模化,它的发展也已成为大势所趋,等到技术稳定,规模化达到一定程度,作为硅碳负极材料生产商的贝特瑞将占据先发优势。

       正极材料再称雄

       事实上,正极材料也是贝特瑞目前的主营业务。从最初担心负极材料触顶“天花板”而选择横向拓展,到如今,正极材料已经成为贝特瑞的第二营收支柱,这标志着贝特瑞成功切入到价值更高的锂电池正极领域。

       2018年其正极材料业务营收9.36亿元,占总营收的24.6%。市场排名上,其磷酸铁锂正极成功跻身国内前三,仅次于比亚迪和安达科技。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正极材料为磷酸铁锂(LFP)和三元材料,其价格也比负极材料更贵,能占到锂电池成本的40%左右。

       如果说,负极决定了锂电池能量密度的上限,那么它的下限则由正极材料决定。

       以磷酸铁锂为例,其理论比容量只有160mAh/g,而石墨负极则能达到370mAh/g。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正极就是那块最短的木板。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目前已成为锂电池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在享受下游放量所带来的“美味蛋糕”的同时,一系列难题也应运而生,首当其冲的就是能量密度,没有消费者满足于一辆“充电2小时,驾驶五分钟”的电动车,增加能量密度,提升续航里程已是大势所趋。

       采用更高比容量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就成为动力电池制造商们提升能量密度的重要手段,贝特瑞也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在三元材料发力,成为国内少数能够同时量产磷酸铁锂和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企业。

       受益车企电动化浪潮

       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也是电动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占据着一辆电动汽车接近一半的成本。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带动下,动力电池过去十年迎来爆发式增长,2009-2018年,国内装机量从0.03GWh增至57GWh,增长超千倍。

       然而,2019年下半年,在补贴退坡以及车市“寒冬”的双重影响下,销量连续增长了10年的新能源汽车也迎来了首次下跌。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下降2.3%和4.0%。

       这无疑给势头正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泼了一盆冷水,身处产业链上游的贝特瑞也不能独善其身。但是,在全球各国都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传统车企纷纷进行电动化转型的大趋势下,短暂的波动就显得无伤大雅了。

       新能源汽车以节能、环保成为全球各国重点发展的产业。如今,挪威、芬兰、德国、英国、法国分别宣布在?2025?年至2040?年期间开始全面禁售燃油车。与此同时,2020年中国海南省也正式发布了通告,将在2030年实现全面禁售燃油车。

       众多汽车品牌也相继公布停止销售燃油车的时间计划。大众汽车计划在2030年实现所有车型电动化,传统燃油车彻底停止销售;2017年,长安汽车提出2025年停止销售传统燃油车的计划;北汽也表示将于2025年在中国境内全面停止生产和销售自主品牌传统燃油乘用车。

       在“禁燃”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将逐步接手这个万亿级别的市场,电动化将成为所有传统车企的必经之路。

       以德系三兄弟BBA为例,奔驰、宝马、奥迪都选择了“all?in”电动化,到2022年,奔驰的全部车型都将有电动版,而奥迪和宝马则是将在2025年前分别推出20款和12款电动车型。

       而这些传统车企的新能源电池供应都离不开LG、松下、三星、宁德时代、日立等全球顶级电池生产商,作为这些生产商的电极材料供应商,贝特瑞的营收规模将继续增长。

       不仅如此,新能源汽车只是锂电池的一个应用领域,锂电池在消费电子领域也应用十分广泛。

       以智能手机为例,2018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7亿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7亿部,同比增长9.3%和2.1%,虽然已是存量市场的智能手机产业增幅并不大,但同样会给上游带来收益增长。

       而接下来,由5G等新型信息技术带来的“换机潮”将再次带动锂电池行业的发展。

       广泛的应用领域以及巨大的需求量,让锂电池市场的“天花板”不断增高,并且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都将保持较高的增速,作为上游供应商的贝特瑞也将随着市场的上行而获利。随着消费者对锂电池续航能力、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所有正负极材料供应商都将是考验,而贝特瑞正在筑起属于自己的技术壁垒,引领全球电极材料产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盐城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在什么校区

       汽车评价:随着电动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已呈现同质化发展趋势,智能化已是汽车厂商实现差异化竞争的主要途径,国内外厂商都在发力发展智能化技术,以谋求今后竞争的制高点。在汽车评价研究院主办的“地平线杯”第四届世界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价中,岚图梦想家斩获“年度智能MPV”荣誉称号。

       这家年轻的公司为何能够智能化竞争中脱颖而出?3月10日,汽车评价研究院组织智能汽车专家团走进岚图汽车,举办“寻梦追光 汽车评价研究院岚图智能化品鉴会”。

       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吉林大学汽车研究院院长管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徐向阳,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战静静,同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宗巍,汽车芯片智能化专家李星宇,汽车评价研究院副院长李强,汽车评价首席研究员王冀,世界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委会秘书长孙浩然出席本次品鉴会。

       与会专家和岚图汽车CEO卢放、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CTO)汪俊君、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底盘和智能驾驶高级总监付斌、岚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智能电器&智能座舱高级总监张贵海、岚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品牌高级总监晋海霞等,围绕着岚图汽车的智能化科技魅力进行了深入交流。

造车新实力 岚图迈入新能源第一阵营

       岚图汽车CEO 卢放

       岚图汽车CEO卢放在介绍企业中表示,岚图汽车于2019年4月正式运营,2020年7月发布岚图品牌,它是央企东风公司面向中国汽车工业下一个五十年打造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是东风深入实施“东方风起”计划和科技创新“跃迁行动”的重要实践。4年来,岚图汽车构建了行业领先的全价值链整车研发制造、供应链和营销体系。

       与会专家认为,得益于这种体系化能力,岚图汽车已初步具备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实力,未来可期。

       吉林大学汽车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世界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委会主席?管欣

       吉林大学汽车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世界智能汽车年度车型评委会主席管欣直言:“岚图汽车已迈入国内新能源汽车第一阵营,下一步要让产品的竞争力成为第一阵营的排头兵。”

       汽车芯片智能化专家 李星宇

       汽车芯片智能化专家李星宇在试驾中发现,岚图Free、梦想家和追光3款车超出了他的预期。“就试驾感受而言,相对于其他造车新势力,岚图汽车体现出了老牌车企的积累。”李星宇认为,“岚图完全可以有信心地说自己就是新能源汽车厂商的第一梯队。”

       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 刘宗巍

       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宗巍也持同样观点。他表示,岚图汽车的技术是过硬的,公司的发展状态让他眼前一亮。刘宗巍认为:“岚图身上兼具着自主、高端、智能、电动等特点,在过去短短4年时间里,岚图已经初步完成了阶段性发展。我觉得岚图汽车应该给自己下这种定语:初具模样,已经夯实了一个能够未来支撑腾飞的基础。”

高速又高效 创新发展的岚图速度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CTO 汪俊君

       据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CTO汪俊君介绍,岚图汽车开发出3款车型,分别是SUV“岚图Free”、MPV“岚图梦想家”和轿车“岚图追光”,该公司由此成为新能源汽车厂商中产品布局最完整的企业。同时,作为国家队高端新能源品牌,该公司不仅打造出智能化的产品线,更坚持走全栈自研道路,不断致力于掌握全链路技术自主研发,所有核心技术都基本实现全栈自研,在新能源整车平台、三电、电子电气架构、车身等领域的技术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汽车评价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王冀

       汽车评价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王冀对岚图汽车的开发效率印象深刻。他表示,岚图汽车的开发效率在新能源汽车企业中是第一档。“有的企业虽然动作快,但产品并非正向研发的,又或者是不计成本超常规地使用人力资源。”王冀说,“相对而言,岚图汽车能够在4年内完成3款车的正向开发和量产工作,而且人力资本控制得很好,其开发效率是在同类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向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向阳对岚图汽车在开发效率方面的观察则更进一步。他说:“岚图汽车在2019年正式运营后的4年里,有3年受疫情影响,即便如此,公司仍在4年时间开发了三个车型,既有MPV又有SUV又是轿车,车的品类是全的;技术路线涵盖纯电与增程式,开发效率是非常高的。”

聚焦科技 岚图欲领跑智能化竞争

       岚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智能电器&智能座舱高级总监 张贵海

       岚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智能电器&智能座舱高级总监张贵海在交流会上重点介绍了岚图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发展思路与布局。他表示,在这一领域,该公司主要围绕极致体验、实时在线、情感交互等3个维度,打造未来最自然的座舱交互。也就是驾乘人员在与车机交互时,不在呆板的人机对话的状态,而是人和人的一个对话,为此岚图汽车要引入手势、情绪、脑机等在内的更多技术。基于以上战略考量,岚图汽车开发并量产了国内首个硬、软件一体化中央集中式SOA电子电气架构,这一SOA架构里含71项发明专利和22项突破性核心技术,以更好应对“软件定义汽车”的智能化时代。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战静静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战静静非常认可岚图汽车在智能座舱领域的战略思路,她认为岚图汽车可以在这一领域成为产业的代表性企业。战静静表示:“在智能座舱领域,岚图汽车的主要竞争对手不应该是传统车企,而应该是现在进入这一领域的消费电子企业,要和他们争夺下一阶段智能座舱开发的控制权。”

       同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研究所所长 朱西产

       同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研究所所长朱西产高度评价了岚图汽车开发的SOA电子电气架构的先进性,建议为最大化释放这一架构的潜力,岚图汽车应加快实现数据闭环的速度。朱西产说:“在新的电子构架情况下,一旦构成用户数据闭环以后,企业的运营效率会更高。”

       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

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分享了他对岚图汽车的几点观察。他认为,岚图汽车成立时间不长,面对多重困难与挑战,依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出色完成了东风集团赋予岚图汽车的双重战略任务,值得肯定。李庆文总结说:“岚图汽车的研发效率一流、技术创新亮点比较多、体系能力形成速度快、品牌知名度提升快。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绩,是它走过了不同寻常的、艰辛的创业过程,是因为它集中了许许多多有情怀的人在努力奋斗,岚图汽车是中国汽车的一支新的奋斗者队伍,汽车评价研究院对岚图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评价Carbing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盐城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在希望大道的新校区。汽车工程学院成立于2010年6月,是学校在积极响应国家和江苏省政府实施沿海大开发战略的背景。

       结合盐城市地方产业的发展需求,在原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的基础上组建而成。2013年4月28日,成立盐城悦达汽车学院和江苏沿海新能源汽车研究院。

       盐城工学院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学校拥有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设有20个教学院部,64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好了,今天关于“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