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才花了31亿,小米造车真的能后来居上吗?

2.曝小米在2024年出车,除此之外小米还有哪些?

小米的崛起历史,恰恰就是友商摆烂的历史。趁着友商摆烂,赶紧拿下友商的市场。 小米靠着低价高配卖出了销量,也顺便得到了信任。然后小米就在手机之外,继续复制小米模式。 小米模式的成功,实际上来自于卖方的普遍摆烂,这就是小米的成功秘诀。 但反过来,如果友商不摆烂,小米就很难有成绩。 小米造车要成功,那前提就是,汽车圈里友商统统都在摆烂。 但从汽车圈里还真有不摆烂的,比如比亚迪再比如五菱宏光 。所以小米在汽车圈里很难有所作 为。 所以短时间内,小米进军汽车无望。?

一、这时候合资跟进就已经晚了,前两天和一位某汽的高管聊天的时候,她表现了十足的忧虑,尽管他

们企业迅速跟进比亚迪(混动)华为(车机)并且去对标,但是再研发和投入就已经晚一年了。

一年多大变化,看看去年和今年的新能源和手机你就知道了。纵然汽车产业链很长,但是大风来了

谁也不能让他慢下来,除非作死。想跟进的企业已经落后了一步。

我不看好小米的汽车,因为比亚迪靠着3000多每台的低利润已经成为了汽车界价格上的“小米”,

低利润的抢市场恐怕难以成功,华为比亚迪在一起搞的高端车型也将要面世,高端的路怕是堵死了。?

二、人家比你努力(投资大)比你聪明(提前布局)比你有背景(补贴大)比你老练(经验丰富),你

想靠什么去抢肉吃。现在蔚来每月销量在一万左右,小米汽车 只要产品过得去,两年后上市卖到这个销量,我认为一

点问题都没有。

但是,但是,但是,蔚来现在还没有办法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少亏点,或者财务平衡。小米

汽车上市后面临的最大问题也在此。?

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还在几年后,留给小米的时间是足够的,而且作为营销老手,小米在汽车上市

前会一直保持话题,产品没有进入市场,品牌先行。

所以早几年晚几年不是问题,问题永远是产品,市场早期购买者多是极客,发烧友,而且新的产品

类型,竞争对手的产品一样不太成熟,市场对有一些小问题的产品容忍度是很高的,很明显现在的

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度过了这个阶段。

现在的新能源市场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了,而成熟市场对有缺陷的产品容忍度是很低的。

所以有没有错过机会得把车开出来才知道。

三、新能源市场未来最大的变数肯定在传统汽车巨头,未来肯定有巨头倒下,但是肯定有厂商会转型成

功,然后在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这个时候才是造车新势力们最大的危机。

尤其是中国企业由于政治原因无法进入的美国市场,那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还有虽然可以进入

但是影响力低的欧洲市场,都会是海外品牌的保留地。还有本土低调但是其实锋芒已起的吉利,即

将全面转型的长城,吃上海红利的荣威,不知不觉就已经月销接近3万的广汽埃安,未来打通全国产

产业链后极有可能亲自下场的华为。?

四、所以即使是在互联网声浪很大,已经拥有较高知名度的蔚小理 一样也得小心翼翼,在成本,产

品,销量,售价,利润等之类平衡好,对于小米来说,时间窗口还在,毕竟现在新能源车渗透率不

到30%,但是确实不如当年小米手机的时间点了。在当时那个格局下,高端品牌,要么是苹果,要么是HTC 三星。但那时候中国人均收入了配不上当

时摆烂的手机价格。这时候,小米抓住时机入场,做了低价高配。

可以说,在2011年,小米还是国内手机市场第一个起来反对摆烂的。当时的小米手机,1999的价

格,能打友商2700+的配置。?

五、当时小米不仅仅是低价高配,还非常“贴心”地科普手机配置参数与手机流畅度的关系。以前大家买手机是凭借对广告的印象,小米精准打击之下,大家开始学会不看广告看参数。

如果单看参数,那小米能把当时大部分手机品牌骑着打。因为当时大部分品牌的手机,配置真是低

的令人发指,不可思议的摆烂程度。

所以小米没几年就后来居上了。然后就是各个国内手机品牌见势不妙,不敢继续摆烂了,赶紧追

赶。

这是今天中国手机品牌格局的历史。?

想要趁着风口推进市场太正常了,某种意义上讲也就算作是碰瓷。 但是我认为追着风口前进是很难做出大的成就的。你不知道风口有多大,你不知道风口持续多久, 你不知道多少人为了这次风做准备,有时候你甚至不知道这风口是好是坏(参见 996“是小米发明 的”)。 风来了你再想飞就晚了。 比亚迪特斯拉做了新能源大约15年,现在赶上风口开始飞了,高歌猛进,两家砍下新能源半壁江 山,可以预见这两家五年内就能在300万以上的销量级别上缠斗。

六、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小米需要把准备工作准备到充分,包括人员架构、生产、产品定义、服务体系等。

我之前说过但小米造车不会一帆风顺。蔚小理从品牌成立到推出第一辆车,耗时约3-4年。之前小

米官宣过,2024年量产上第一台车。如果按照这个时间节奏,小米整整把时间压缩了一半,留给小

米的时间紧且任务重。

好消息是,随着新能源供应链的完善与成熟,以及前人留下的经验,小米扮演好互联网造车的角

色,纯靠代工的模式完全是可以的。

只要搞好设计,找准目标人群,进行差异化定义,把海量用户

利用起来,还是有机会的。

新能源的竞争,本质还是与燃油车的竞争。比亚迪走的是技术自研路线,而蔚小理又有自己区别于

燃油车独特的卖点与体验。

而对于小米这一类新品牌,如果只是复制,必然走不远。对于当下的品牌来说,短期挣钱不现实,

行业内卷倒逼车企不断用高于同行的人力、物力造车。不信你看深蓝、零跑这些车。

一年才花了31亿,小米造车真的能后来居上吗?

小米2021年一杜财政报营收768.8亿智能手机业务515亿元,还有值得关注的那就是小米智能汽车。和小米。智能手环。

这一次小米的营收和增长都可以说是极其的高。要知道这可仅仅是Q1市场,

就实现了769亿元的营收。对于这个增量,我认为小米是早有预期并且早有准备的

这一次小米的营收和增长都可以说是极其的高。要知道这可仅仅是Q1市场,

就实现了769亿元的营收。对于这个增量,我认为小米是早有预期并且早有准备的。

这也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所以说在于现在小米的企业发展的非常的好稳重而且尤其是米家产品都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贴近我们的生活智能家居。

曝小米在2024年出车,除此之外小米还有哪些?

我们还能等到小米汽车吗?

自从2月份的小米投资者日过后,感觉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听到关于小米造车的消息了。而近日,小米发布了2022年全年财报,其中就披露了小米造车的相关进展。

在智能电动汽车方面,小米汽车2022年全年的创新业务费用投入达31亿元人民币。同时,截止目前,小米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约为2300人。

且不说这份财报给我们透露出什么信息,自从2021年3月份雷军在小米发布会上宣布造车以来,至今整整两年了。在这两年时间里,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说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去年各种造车新势力崛起,也伴随着像威马汽车等车企走到濒临破产的地步。再到今年来势汹汹的汽车“价格战”,车企们无一不在“勒紧裤腰带”埋头苦干,但此时的小米却好似置身事外。

关于小米造车,此前雷军在北京团全体会上表示,其进展超出预期,并且已经顺利完成冬季测试,预计将会在明年上半年实现量产。

事实上,不少人都在质疑小米汽车入局太晚,但雷军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现在入局“刚刚好”。自从小米宣布造车以来,不少人会将同为传统科技企业的华为视作小米的竞争对手,但以小米目前的状态来看,可以说是被华为秒的“渣都不剩”。

从销量上看,华为问界销量在去年取得了7.5万辆的好成绩,成为成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而前段时间在华为春季旗舰发布会上,余承东还宣布华为的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体验都有了全新的升级。可观的销量与技术的加持,够小米追好一阵的了。

回过头来看这个财报数据,财报显示2022年小米汽车研发费用达31亿,在研究进展方面,小米也不是什么都没干。

此前,小米汽车也公开了一项名为“车辆自动驾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的专利。据悉,本专利能够自动为驾驶员匹配符合驾驶员当前安全驾驶等级的自动驾驶模式,保障驾驶员的驾驶安全。

而去年7月份,小米自动驾驶的测试车辆已被网友频繁拍到,可以看出,小米一直在为实现其自动驾驶的目标而前进。

除此之外,年初的时候网上还流传出了几张号称是小米首款车型MS11的设计效果图,整体观感和此前曝光的工程图造型非常相似,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小米官方也只是表示,希望公众给予小米汽车宽松的环境,让其“低调务实,把车做好”。

即便如此,小米汽车的研发投入程度远远不及其他新能源车企。但今年小米汽车仍会加大研发投入,预计总投入将会达到75-80亿元。

据悉,目前小米手里的现金还有276亿元,这个数额在手机行业已是绰绰有余,但在汽车行业还远远不够造。对比两年前1080亿元的公司现金储备,小米当真是“亏得起”吗?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小米的财报也透露出了小米智能手机业务下滑的信息,对比2021年,2022年小米足足少卖了4000万台的手机,这个销量下滑的水平也十分令人担忧。手机业务的没落,也意味着小米需要找到一个新的支点来支撑,而造车似乎是小米的最佳选择。

可这真的是最佳选择吗?

雷军曾说过,争取15-20年内进入世界前五,但世界前五对于现在的小米来说有多难我们不是不知道。2024年才出车的小米,真的不会太晚吗?小米的造车之梦,真的能如约实现吗?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大事记,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除此之外,小米还进军高端手机市场。

小米造车

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团宣布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获得董事会批准,小米初期投资100亿元,未来十年投资100亿美元。9月1日,雷军正式宣布小米汽车正式注册。公司名称为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

此外,为了推进造车,小米将成立全资子公司负责电动车业务,初期投资100亿元,未来10年预计投资约600亿元。可见,小米近几年的重心会放在造车方面。

除了汽车业务,小米在未来还会进军高端手机市场。

根据小米公司日前发布的财务报告显示,小米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3000元以上的手机销量也有所突破。虽然大众这次被小米造车的消息吸引,但实际上短期内小米的业务还是集中在智能手机领域。尤其是在高端手机市场,如何取得突破成为了小米未来市场的关键。目前其Redmi系列在中国、印度和欧洲都取得了不错的销量,但就高端市场而言,小米和三星和苹果相比,还是差的很远。

小米虽然销量排名全球前三,但高端市场份额明显不如三星和华为。从小米新品发布会开始,其小米数字系列的价格持续上涨,开始冲到4000元和5000元的价位。然而,不知道它这次的价格是否会成功。

有分析人士指出,小米冲击高端的意愿仍然非常强烈。这次发布会甚至称自己为安卓机王。显然,小米在高端手机领域越来越自信。准确的说,除了小米在红米的业务剥离,双品牌战略已经成功,相信小米在未来会慢慢脱离低端品牌的形象的。